WHAT'S NEW?
Loading...

自我傷害。互相傷害

互相傷害背後是想要幫忙

電影 異裂|Glass


電影 分裂|Split是一部講述解離性人格疾患的電影,後續系列作 異裂|Glass 即將在20191月上映,是這個系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在分裂中少女凱西·庫克被有多重人格的野獸發現,一樣有著過去的創傷,在身上留有自殘的疤痕,而饒過凱西一命。


診療過程中診友也與我分享,關於自我傷害,和互相傷害,兩者其實彼此習習相關。在累積了過往的創傷經驗,有時候自我傷害,是自己唯一當下能夠想到的情緒出口。但是,這不是唯一的可能。有時候情況更加複雜,特別是當我們遇到解離性人格疾患。這時候,可能自我傷害、互相傷害會同時發生。這時候的自我傷害,可能來自於模仿加害者部分(Perpetrator-Imitating Parts)的互相傷害其他自我部分。

互相傷害的背後,是想要幫忙我們:
從表面上來看,模仿加害者部分會威脅、傷害內心裡的其他部分。但是我們的假設是,這個部分其實是來幫忙的。以下列出可能幾個可能想幫忙的點(這部分很燒腦)

·       保護案主免於來自實際加害者的威脅
·       保護案主,藉由對於事情感覺有所控制,讓他不用去了解過去的無助、無力感。
·       以加害者的角度來重演創傷經驗,來避免對於事件的了解和接納。
·       保護案主,不用去感受到愧疚
·       提供案主,對於自身還沒辦法接納的內心陰影一個出口
·       代替案主,承擔難以忍受的創傷記憶
·       不讓案主感覺與其他人有所連結,來避免被拒絕、失落的感覺。

欣賞想要幫忙的初心,而非採用的方法:
許多人會問我,這些部分出來,常會做出有傷害的行為。(從衝動購物傷害荷包、暴食傷害身材、傷害自己導致留下傷痕)為什麼還要來感謝他們? 在這邊要強調的是,我們欣賞模仿加害者部分想要幫忙的出發點,但是我們不是鼓勵他們所做的行為。我的3歲孩子,有時候會想要幫忙掃地,雖然拿了掃把之後,有時候變成在到處亂揮。如果從她想要幫忙的出發點來看,比較能謝謝她的好意,掃地方法則有待我們跟她一起進一步練習。

可以試試看與模仿加害者部分溝通,表達我們可以了解,他是想要來幫忙的。只是在他盡力幫忙下,生活中仍然充滿困難,仍常常想要傷害自己。可以詢問看看,他是否有興趣,除了原本知道的,再學習幾個新的方法。

有些人則在工作時,會聽到內在的聲音,對他諸多批評。可以向這個部分表達,我們知道他可能對於案主工作有許多擔心。我們與他的共同目標,都是希望他可以成功。

生而為人都有力量、都有脆弱之處
電影 分裂|Split前作驚心動魄|Unbreakable, 讓主角大衛發現,自己不會生病,經歷車禍也毫髮無傷。同時,也發現自己仍然和一般人一樣,會被水嗆到,有許多內心脆弱的地方。

在模仿加害者部分想要表現自己的力量,想藉此感覺對事情能夠掌控的同時。他仍然是我們的一部分,仍然是人。我們可以試試看向他說明,在治療中表達他的情感,不是脆弱的表現。反而接受自己有這些難以忍受的感覺,需要很大的勇氣,也是我們想讓自己生活更好的過程。

互相鼓勵、 支持:一起去散散步吧!
可以鼓勵其他部分,可以幫助彼此知道現在的時間。像是可以詢問,是否在散步時,讓這個部分也可以出來看看風景,跟狗狗貓貓互動一下。詢問看看,是否可以透過你的眼睛,來看看你的房子,讓他知道現在人在哪裡。讓他看看你最近用的智慧型手機,讓他知道已經跟過去用Nokia 3210,又經過了一段時間。

有診友分享,最近她知道她的其中一個部分喜歡玩偶,她將房間擺滿可愛的玩偶,當這個部分的禮物。她可以感覺到,這個部分很享受這樣的禮物,心情感覺好很多。

最後登場--不是大魔王,是最會藏的孩子
有時候模仿加害者的部分,不會只有一個。通常替我們保守,最糟糕記憶的部分,可能會隱身最久,也是擁有最強大力量的。就像是電影 分裂中,醫生從他會來參與治療的部分,知道有第24個人格,一直被鎖在頭腦深處。現實中,這個部分常常是最後一位,在思考是否要加入治療,甚至是考慮阻止治療的部分。當我們以為已經認識心中的所有部分,但是自我傷害、破壞行為仍然持續十,要考慮是否有這樣的隱藏角色。

認識一年多的診友,從一開始不知道發生甚麼事情,常常很失憶,腦中一片混亂,到逐漸認識心中各個部份。在前幾次有個心中的黑影,很難靠近(也很不想靠近),到慢慢感覺能夠越來越接近,彼此開始了解。有時候,這樣的過程需要時間,也不是能夠強迫的來。或許觀察久了,這個部分決定時候到了,可以讓我們認識,才願意現身。甚至願意允許我們,一起來協助,埋藏在最深處,最沉重的記憶、最痛苦的害怕。

或許真實生活中,不像是電影情節那麼有戲劇性。有許多人好奇,在經過治療之後,可以有什麼神奇的效果。電影中的主角,獲得了特殊的能力。現實中的我們,則是找到了與內心不同部分和好,一起努力為著生活來打拼的能力。治療不是讓我們可以有超能力,但是我們想要透過這樣的過程,協助我們的生活更好。

參考資料:
Treating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on: A Practical, Integrative Approach written by Kathy Steele
延伸閱讀: 

·         與四種內在小孩對話
·         內在孩子的家庭成員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