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相較於那些幾乎沒有涉及情感的思緒,與激烈情感關連的思緒會更深入你的神經系統,更容易被記住,因此也更具影響力。 --冠軍思維 交易大師的致勝心智秘訣 

 

 


前一次以身體經驗創傷療法在暴食症患者的故事上半部,這一次進入創傷經驗處理的過程。可以注意故事中釋放、解鎖凍結反應、解開過度連結等三個關鍵。

 

 


陳冠宇醫師在飲食障礙課裡面,提到曾美智醫師的研究,關於體育系、舞蹈系可能會比較容易有職業傷害飲食障礙。這次閱讀創傷知情取向的飲食障礙治療<Trauma-Informed approaches to eating disorders> 裡面以身體經驗創傷療法(Somatic Experiencing ,SE)來治療飲食障礙,作者就提到與一位從高中開始就受運動性暴食症所苦的36歲運動員M的故事,運動性暴食症的特徵是會進行極度劇烈、長時間或頻繁的運動,以求燃燒更多熱量。他在中學時期因為他的體重超標曾遭受霸淩。童年家庭生活也很混亂,父母吸毒,兄弟姐妹健康也出問題。

 


 



厭食症各種治療可能都有效,困難在於患者已經先放棄了。 --陳冠宇醫師

 

閱讀了以EMDR與厭食症工作的書籍,裡面與內在小孩工作的章節做點筆記。

 

 

研究失調白日夢的以色列Eli Somer教授,對於白日夢的主題做了研究。儘管教授不知道有關童年虐待與失調的白日夢的因果關係,但認為在持續的壓力下,具有先天解離能力的兒童將啟動他們的能力,創造出麻木、遺忘、身份改變或解離沉浸體驗,幻想出虛構的伴侶以替代現實。教授的受訪者描述了童年創傷和孤獨如何與他們的沉浸式白日夢交互作用的時間和方式。失調的白日夢中其情境經常與補償有關,包括能力、社會認可和獲得支持。當依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且兒童也經歷了創傷時,正常的想像獲得強化的力量(減輕痛苦、需求滿足)。也可能包含有想像的夥伴在內在世界,這些夥伴的作用是分散注意力、保護、賦予力量或安撫。    

 


 

故事即人生Alfred Adler

對於敘事治療心理師來說,「故事」是來訪者敘說他生活經驗的方式,敘事治療心理師好奇來訪者如何透過故事詮釋自己的生活,因此他們「提出問題」,而不是「給答案」,透過好奇引發問話來啟動來訪者的多元視角,其中包含以下四種問話方式:

 


 最近在上陳冠宇醫師關於飲食障礙的課程,裡面提到厭食症治療最重要的是體重回到健康體重。另外創傷經驗與飲食障礙有關。關於暴食症和嗜食症在體重與症狀、治療上的關聯性,以及創傷中不可避免會有解離的症狀,上網找了資料。

 

 

「人是自己生命的專家。­」- Michael White

²  麥克懷特的核心理念

懷特的概念非常多樣,深深影響全世界的治療師,以下為他最具有影響力的觀點:

(1)       外化對話

實踐「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的信念。治療師透過隱喻將問題客觀化,使來訪者能夠將問題和自己切割、拉開來訪者與問題的距離,並協助來訪者移動觀點,把問題放到自己的「對面」,讓雙方共同賦予故事新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