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解離症研究

解離症研究

Tree pose illustration

DSM-5-TR 與 ICD 11 解離症異同之處

相同:

  1. 定義均為正常整合過程中非自願破壞或不連續
  2. 都有解離性身分障礙症、解離性失憶、失自我感障-失現實感障礙症

相異:

  1. Conversion disorder 在 ICD-11 與 DSM-5-TR 歸類不同
  2. ICD-11 多了 trance disorder, possession trance disorder, partial DID, secondary dissociative syndrome
  3. 解離性身分疾患中,切換與失憶在兩個診斷系統要求不同。ICD-11 分類基於結構性解離理論,強調特定類型的身份狀態。Alters taking control 為診斷標準之一,以結構性解離理論來說就是有不同的 ANP 會出來掌控。DSM-5-TR 則沒有,使用更容易的標準來描述解離性身份疾患中的不同主觀差異。包括明顯自我感或自我掌控/意識的明顯不連續性。(謝謝 Andy Fung 補充!!)
  4. ICD-11 強調解離可能是非精神病理的結果,如複雜部分癲癇發作(complex-partial seizure)

參考:淺談解構性解離理論

解離性身份疾患:非附身形式或附身形式

非附身形式的解離性身份疾患中的人格狀態,感覺是在身體內部的。

而附身形式的解離性身份疾患中,不同的部分則感覺來自外部,有個主體、通常具有超自然或精神起源(例如惡魔、靈體)。

之前學習如果遇到惡魔,要考量是否有性創傷的歷史。但不是一定有關聯。

是否有非附身與附身都有的情況?

可以參考之前整理 Suzette Boon、楊醫師、IFS 中有提到不同的部分整理

解離性身份疾患的自然狀態是多重、同時重疊的狀態 (multiple, simultaneously overlapping states),與 ICD-11 部分解離性身份疾患的診斷類似。

→即使來談者沒有感覺到或是沒有告訴治療師,還要當作大家都在,因為這是 DID 的自然狀態 (naturalistic condition)。

除非處於危機中,只有 15% 的解離性身份疾患患者經常出現明顯的自我狀態切換行為。

→遇到切換時,回頭辨認是否有觸發因素看起來合理的做法。對於 15% 經常切換者,可能要考慮更隱微或更普遍存在生活中的觸發因素。

超過 40% 解離性疾患診斷屬於解離性疾患未明確分類(DDNOS),沒有切換到另外一個有獨立身分的部份來控制個人的情況。

失自我感/失真實感疾患的歷史

首次由 Maurice Krishnaber 於 1872 年描述,並由 Ludovic Dugas 於 1898 年正式命名。

Freud 於 1904 年自我分析時,描述自己在造訪雅典衛城時出現的失自我感與失真實感。

Brian Ackner 於 1954 年列出了當前診斷定義的基本特徵。包括:

  1. 對自我的不真實感或奇怪感覺
  2. 保有洞察力且沒有妄想
  3. 沒有情緒/麻木感,除了對失自我感的困擾
  4. 不愉快的感覺可能會隨著患者對該現象的熟悉程度成反比

參考資料:

Kaplan and Sadock's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 Eleventh edition

 

 

在創傷心理治療中,"整合""慈悲"是重要的概念,它們影響人們面對自身痛苦的方式。整合與心理的平衡和連貫(coherence)有關,而慈悲則是對自己及他人痛苦的理解與回應。

 

 


出生與出生前心理學第四單元來到藥物、器械與手術印記,學習出生前後的藥物、出生時使用的器械、手術對於生命造成的影響。

 

 

Dolores Mosquera 在複雜性創傷工作坊中,示範了循序漸進的方法(Progressive approach)來處理創傷,這同時她一本書也是以此為書名。這次我比較能夠了解裡面幾個方法的關係、如何運用。

 

複雜創傷量表(CTI)完整介紹

複雜創傷量表(CTI)完整介紹

介紹

最近有診友填了這個問卷給我參考。台灣版由北教大的孫頌賢教授、徐藝溶、黃怡禎、林芮璿、鄭玉蓮與陳心怡翻譯。原版則由德克薩斯大學北德克薩斯分校心理學系Justin M. Litvin, Patricia L. Kaminski, and Shelley A. Riggs等人所創。

與國際創傷問卷ITQ的比較

  • ITQ中的某些因素(例如逃避和威脅感)由兩個項目評估。CTI 每個因素至少三個項目。
  • ITQ僅評估受試者在過去一個月內的困擾程度,這可能會掩蓋臨床表現的細節。CTI 的評分結構包括強度和頻率,能夠捕捉到臨床表現中的這些差異。
  • 更接近 ICD-11 的分類學,而不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

研究背景

德州丹頓的北德克薩斯大學機構審查委員會批准了這項研究。來自該大型西南地區公立大學的的學生參與了此研究。參與者曾經遭遇至少一個創傷事件並且至少在一個或多個功能領域中出現損害。

這邊有全部的版本:https://psychology.unt.edu/cti

繁體中文版點這裡:下載PDF

解讀

  • PTSD症狀和自我組織障礙(disturbances in self-organization,DSO)症狀同時升高時,則與ICD-11的CPTSD一致。
  • 只有PTSD症狀升高,則與ICD-11的PTSD一致。
  • 只有DSO得分增加,PTSD沒有,則可能歸屬於BPD。

量表中PTSD症狀的部分 (9題):

A. 經歷重現

I. 侵入性夢境 P1. 對創傷事件有不好的夢或噩夢

II. 解離反應(閃回) P2. 感覺或表現得好像再次經歷壓力事件

III. 暴露於提示時的痛苦 P3. 當被提醒壓力經歷時出現身體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出汗、呼吸困難)

B. 迴避

IV. 努力避免創傷的內部線索 P4. 不談論/不思考壓力經歷以減少負面情緒

P5. 試圖不去想創傷經歷

V. 努力避免創傷的外部線索

P6. 試圖遠離提醒你創傷經歷的人、地方或活動

C. 威脅感

VI. 過度警惕

P7. 變得"超級警覺"或警戒/警惕

P8. 感覺你必須警惕危險或威脅

VII. 誇張的驚嚇反應

P9. 容易被嚇到或"緊張"

量表中DSO症狀的部分(11題):

D. 情感失調

VIII. 情緒反應性增強

D10. 敏感或情感容易受傷

IX. 缺乏情感(冷漠)

D11. 難以體驗正面情緒(例如:無法感到快樂或對親近的人感到愛)

X. 解離狀態

D12. 感覺不真實,好像生活在夢中

XI. 暴力爆發

D13. 出現憤怒爆發或易怒行為

XII. 魯莽/自我毀滅行為

D14. 故意傷害自己(例如:切割、抓傷、咬或燒傷自己)或置身於危險情況

E. 負面自我概念

XIII. 自我概念

D15. 感到挫敗或無價值

D16. 感覺自己很糟糕或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XIV. 自責

D17. 為壓力經歷或壓力經歷的後果責備自己

F. 關係受損

XV. 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問題

D18. 感到與他人疏遠

D19. 感到與他人隔絕

XVI. 維持與他人關係的問題

D20. 難以維持與他人的關係

計分方式:

將強度與頻率的分數相加除以2,作為複雜性創傷的嚴重程度之計分。目前還沒有看到關於切截分的一些數據。或許使用上可以當作協助搜尋各個不同創傷的面向,以及做為治療改善的評估工具。

複雜創傷量表(CTI)評分程序

  1. 計算強度和頻率得分的平均值以創建嚴重程度得分(範圍為0-4)
  2. 計算以下嚴重程度得分的平均值以創建六個分量表:
分量表 計算分量表平均值
經驗重現(RE) (項目1 + 項目7 + 項目13)/3 =
( + + )/3 =
迴避(AV) (項目2 + 項目8 + 項目14)/3 =
( + + )/3 =
威脅感(SOT) (項目3 + 項目9 + 項目15)/3 =
( + + )/3 =
情感失調(AD) (項目4 + 項目10 + 項目16 + 項目19 + 項目20)/5 =
( + + + + )/5 =
負面自我概念(NSC) (項目5 + 項目11 + 項目17)/3 =
( + + )/3 =
人際關係障礙(DR) (項目6 + 項目12 + 項目18)/3 =
( + + )/3 =
  1. 計算以下分量表的平均值以創建符合ICD-11的二階綜合得分:
綜合得分 計算綜合得分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 RE + AV + SOT )/3 =
( + + )/3 =
自我組織紊亂(DSO) ( AD + NSC + DR )/3 =
( + + )/3 =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 ( PTSD + DSO )/2 =
( + )/2 =

註:基於實證的解釋指南目前正在開發中。此外,臨床醫生可能會發現追蹤一段時間內的強度和頻率得分很有用,以追蹤被嚴重程度評分程序稀釋的進展和變化。

參考資料:

1.Litvin, J. M., Kaminski, P. L., & Riggs, S. A. (2017). The Complex Trauma Inventory: A self‐report measur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30(6), 602-613.

被拒絕的自我:處理飲食失調中的身體意象扭曲

被拒絕的自我:處理飲食失調中的身體意象扭曲

健康女孩背部運動日

有暴食症或厭食症的人常會對自己身體的外型有錯誤的看法。這是因為他們的心在保護自己。

這個保護自己的部分 a.k.a 「被拒絕自我」不喜歡自己,並且不想被改變。這部分和他們的身體有很深的淵源。

他們可能曾經被人批評身材或自己的身體感到羞愧,這些不舒服的經歷讓他們無法正確地看待自己的身體。

起源:

常拿自己的身體和別人比較,找自己的缺點。認為必須改變這些缺點,才能符合社會和家庭的審美標準。標準通常是從小在家庭中學到的。

程序性記憶:學到對身體的擔心

治療師的工作是幫助來談者用具身化以及語言的兩種方式,表達沒有被理解和說出來的情緒和感受。

「被拒絕的自我」拆解

  1. 一個人過去曾經的樣子
  2. 現在不喜歡那個樣子
  3. 不想再變成那個樣子
  4. 想到那個樣子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和擔心

被拒絕的自我幾歲

可能是來談者「某個時期的自己」,有當時的情況。現在的來談者對於當時的自己感到拒絕、羞愧和擔心。這些情緒是維持解離的防衛。Marilyn Ruber提到可以從這三種感覺介入。

拒絕、羞愧、擔心

  1. 拒絕接受:
    • 不接受自己的身體
    • 不喜歡身體對自己的意義
  2. 羞愧:
    • 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
    • 想要隱藏自己不好的部分
    • 相信「我不能展現真實的自己,因為這樣做過會受傷」
    • 藏在心裡的某個角落
    • 通常處理「被拒絕的自我」後才會顯現
  3. 擔憂:
    • 不想回到過去的樣子
    • 常常很警惕和不信任他人

共同:都是為了避免再次感到被拒絕或受傷。

被拒絕的自我圖示

「理想中的自己」要注意的陷阱

理想自我通常是解離的靜態形象,通常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中的自己」對「被拒絕的自我」影響很大,因為來談者可能會據此對自己身體進行非常負面評價。理想自我可能受到家庭、社會或媒體等因素的影響。

相關的情況:

  • 厭食症
  • 暴食症
  • 嗜食症
  • 身體畸形障礙( BDD )
  • 肥胖畸形症( Fatorexia ):還未列入正式診斷,暫譯。個人感受的體重與實際體重之間存在嚴重的扭曲
  • 肌肉畸形症( Vigorexia 或 Muscular Dysmorphia ):對自己身體過瘦小、肌肉不夠發達或不夠苗條的妄想或誇大信念

介入方式

注意內在不同的部分,特別是「食人魚」(病態批評者),這部分不接受被拒絕的自我。

處理被拒絕的自我的時機是在案主穩定、處理了一些防衛機制,以及「食人魚」的批評已被引導成更健康、有建設性批評後。

基於結構性解離理論整合不同方法

  1. EMDR Rejected Self Protocol
  2. 空椅法:促進不同部分對話
  3. 感官律動心理治療:將來談者對這部分的感受與身體聯繫起來,允許這部分中保存的創傷處理,形成新的自我信念。

母親形象與身體意象的發展

Kohut提到母親作為依附對象,提供肯認和接納,對自我形象的建立非常關鍵。處理「被拒絕的自我」時,母親的形象常是重點,因為她是我們學習和塑造自我的範本。處理過程中,我們也在修復與母親間的依附關係。

資訊收集

  • 什麼時候注意到被拒絕的自我?當時幾歲?
  • 從哪裡/跟誰學習到體重和身材的重要性?
  • 當想到身體(不滿意)的部份時,你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想法?
  • 花了多少時間來隱藏這個部分?
  • 當你第一次意識到身體這個部份時,你的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
  • 有其他家人有類似的問題嗎?

考慮優先處理與「被拒絕的自我」有關的拒絕、羞愧、擔心。

辨認「被拒絕的自我」的解離程度。

確認來談者的資源。

衛教「被拒絕的自我」是透過扭曲身體形象的方式來保護內在世界,嘗試發展自我關懷、照顧。

自我概念、自尊

自我概念:是我們對自己外貌和能力的看法。這種看法是透過生活經驗和他人對我們的反應形成的。自我概念會隨著新的資訊而改變。

自尊:是我們對自己的整體看法,包含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與我們的性格和外貌有關。自尊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並決定我們在世界上的價值感。它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而不是來自別人的看法。

資料收集階段的核心是:「你是從哪裡學會這種自我看法的?」答案會提供重要的線索,幫我們找到問題的源頭(治療標的)。

治療階段

目標一: 建立與「被拒絕的自我」 內在對話

方法:詢問相關信息

  • 如果你能給這個被拒絕的自我部分一個年齡,你會說她幾歲?
  • 她看起來如何? (能夠想像的話。) 她穿什麼衣服? 她長什麼樣? 她在哪裡? 你覺得她是悲傷還是快樂? 她是孤單一個人還是和別人在一起?
  • 當你看到被拒絕的自我時,你有感到被拒絕、羞恥或擔心嗎? (或其他情緒。)

肯認來談者被拒絕的自我。通過肯定,協助來談者感到被看見、被認可、被接受、被愛。

意圖:滿足來談者過去童年時需要,但沒有得到滿足的需求。

肯認的話語:

  • "你做你自己就很好"
  • "你的價值不只在於身材"
  • "你比外表更有價值"
  • "覺得只有漂亮才能被愛,這種想法一定讓你很痛苦"

目標二:更新內在經驗的信念系統

例如:「我一無是處」、「如果我不漂亮,沒人會愛我」 針對這些負向自我信念,設定健康的自我信念。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THE REJECTED SELF: WORKING WITH BODY IMAGE DISTORTION IN EATING DISORDERS by Natalia Seijo

 


憂鬱症藥物與掉髮

憂鬱症藥物與掉髮

結論:

  1. 不常見,有個案報告。停藥或換藥就會好。
  2. 憂鬱症藥物中Bupropion機會最高,fluoxetine、paroxetine機會最低。

幾乎所有SSRI、SNRI、Mirtazapine、bupropion都有個案報告。

有些報告是從開始使用就注意到,或是藥物劑量增加後發生。

個案報告摘要:

Citalopram

在一位50歲女性,藥物從20mg調整到40mg的幾個月之後洗頭時大量落髮。患者因症狀控制良好而不願意換藥。加用了一種專為50歲以上成年人的複合維生素(Centrum Silver),就停止了落髮。

Setraline

一位有恐慌症和特定恐懼症男士,服用8周之後注意到落髮。降低藥物劑量後(100mg ->75mg),6周內落髮有改善。

M女士有憂鬱症,服用setraline 50mg 的2個月內注意到落髮。改用Fluoxetine 6周後恢復正常。

Fluoxetine

一位憂鬱症女士,使用fluoxetine 2周後注意到洗髮和梳頭時落髮。抽血檢查、甲狀腺功能、雌激素、泌乳素、男性賀爾蒙、鐵和銅(重金屬)檢測,均正常。

換escitalopram一個月後落髮減少,三個月內恢復原本髮量。

Paroxetine

一位有社交焦慮的男士使用paroxetine時出現落髮,停藥後有改善,但重新使用paroxetine又再度發生。換成setraline之後就沒有再落髮。

Escitalopram

個案報告開始使用時出現落髮,停藥後即改善。

Fluvoxamine

一位有憂鬱症的男士使用fluovaxamine,三周後因為落髮就診皮膚科。檢查甲狀腺、肝腎功能、電解質、尿液、鐵、葉酸、鋅和銅,結果均正常。停用fluvoxamine改用venlafaxine,15天後落髮逐漸減少,1個月後有明顯改善。

可能影響掉髮的因素:

  • 影響毛囊進入休止期
  • 毛囊中褪黑激素降低而導致落髮

不同憂鬱症藥物的比較

  1. bupropion導致掉髮的風險最高。
  2. fluoxetine和paroxetine導致掉髮的風險最低。

與fluoxetine相比:

  1. 使用bupropion的人落髮風險高出46%。
  2. 約每242人使用bupropion兩年,就會多出一例掉髮。

SSRI和SNRI憂鬱症藥物,比bupropion引起掉髮的風險低。

提醒:不同的藥可能有不同的副作用。如果有疑慮,請與醫生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結語

幾乎所有SSRI、SNRI、Mirtazapine、bupropion都有個案報告。

有些報告是從開始使用就注意到,或是藥物劑量增加後發生。停藥後的1~3個月就有改善,恢復到原本的髮量。

大部分個案報告是用換藥的方式,換到其他憂鬱症藥物。

參考資料

1. Gupta, S., & Masand, P. (2000). Citalopram and Hair Loss. Primary care companion to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2(2), 61-62. https://doi.org/10.4088/PCC.V02N0208D

2. Elyasi, F. (2016). Hair Loss Associated with Sertraline: Two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Iran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1. https://doi.org/10.5812/IJPBS.4000

3. Mermi, O., Atmaca, M., Kılıç, F., Gurok, M., & Kuloğlu, M. (2014). Fluoxetine Induced Hair Loss: A Case Report. Düşünen Adam: The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logical Sciences, 27, 266-269. https://doi.org/10.5350/DAJPN2014270312

4. Kurhan, F., & Kamış, G. (2021). [Hair Loss Associated with Paroxetine Use: A Case Report]. Turk psikiyatri dergisi = Turk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32(1), 61-64. https://doi.org/10.5080/u24955

5. Alhomaid, M. (2016). Escitalopram Induced Hair Loss.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 1-2. https://doi.org/10.4172/2378-5756.1000352

6. Koshy, B., Hosur, S., Jose, S., Rajashekarachar, Y., & Das, G. (2016).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in Fluvoxamine Induced Alopecia: A Case Report in Tertiary Care Teaching Hospital. Indian Journal of Pharmacy Practice, 9, 139-140. https://doi.org/10.5530/IJOPP.9.2.14

7. Karabulut, I., Gokcay, H., & Belli, H. (2021). Hair Loss Associated with Escitalopram: Do SSRIs Affect Melatonin at the Hair Follicle?. Psychiatria Danubina, 33(2), 187-188. https://doi.org/10.24869/psyd.2021.187

fgff

 



天才也有身心障礙

最近學到【Twice exceptional】,指的是兼具天才特質與身心的特殊族群。裡面最常見的障礙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自閉症類群障礙(ASD)、學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