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感受與自我價值
- •過度在意他人眼光(過度的自我意識)
- •羞恥易感性 (Shame proneness):對羞恥線索高度敏感
- •低自尊:包含自我厭惡與缺乏健康的自愛
- •對自己失去信念與信任
- •深信自己是個失敗者
- •感到空虛、內心如深淵或一片虛無
防衛機制與應對策略
- •補償策略:表現出傲慢、自我膨脹、誇大幻想
- •完美主義:用以補償不足感與無用感
- •虛假自我 (False Self):過度自信、好強、用微笑掩飾傷痛
- •攻擊或羞辱他人:將自身的羞恥感轉移
- •刻意隱藏自己的身體、情緒和需求
- •迴避去感受情緒、想法或從事特定行為
社交互動與人際關係
- •社交退縮 (Withdrawal)
- •源於焦慮的害羞(社交焦慮)
- •社交技巧拙劣
- •對他人缺乏同理心與不體貼
- •容易受人操縱或屈服於同儕壓力
- •人際關係(與父母、師長、朋友)充滿衝突
嚴重後果與風險
- •負面的自我對話 (Negative self-talk)
- •缺乏生活動機,只願做能分散注意力的事
- •疏於自我照顧 (Poor self-care)
- •自我傷害行為 (Self-harm)
- •具有自殺傾向 (Suicidality)
Source: Working With Survivors of Sibling Sexual Abuse (Ref: Nathanson, 1992; Sanderson, 2015)
常見的負面核心信念
Common Negative Core Beliefs
- 我不值得被愛
- 我覺得自己很污穢、骯髒又噁心
- 全都該怪我
- 我一文不值
- 我無足輕重
- 我不夠好
- 每件事都是我的錯
- 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 我不配得到好的事物
- 我是一個壞孩子(或壞人)
- 別人這樣對待我是我應得的
- 我的需求和感受並不重要
- 沒有人喜歡我
- 我在別人面前無法展現真實的自己
- 我必須隱藏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想法
- 人是危險的,不能信任
- 這個世界不安全
Based on translations from "Working with Survivors of Sibling Sexual Ab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