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 DSM-5 / 研究慣例,評估「新的情緒發作」、是否達到「復原(連續8週緩解)」、循環發作法 與 快速循環(Rapid Cycling)。
(教育用途,非個別醫療建議)
1) 新增情緒發作紀錄
DSM-5 時長門檻與劃分(展開說明)
- 躁症:至少 7 天;若嚴重至需要住院,則可不受時長限制(任意時長)—以住院作為指標。 (DSM-5)
- 輕躁症:至少 4 天。 (DSM-5)
- 重鬱發作:至少 14 天。 (DSM-5)
- 新的發作通常以「相隔連續 8 週緩解」來區分;研究上亦常用「交替極性且中間緩解 < 8 週」視為同一 循環發作。
2) 已輸入紀錄
| # | 極性 | 起 | 迄 | 天數 | 住院 | 備註 | 操作 |
|---|---|---|---|---|---|---|---|
| 尚無資料 | |||||||
3) 計數規則與選項
4) 結果
主要輸出(自起病迄今)
- 躁期(躁症+輕躁):0 次
- 鬱期(重鬱發作):0 次
快速循環(Rapid Cycling)
尚未分析
演算法重點(展開)
- 資料清洗:修正重疊或相鄰(≤1 天)同極性區段,先合併為單一發作。
- DSM 計數:兩次同極性發作若相隔 8 週以上,才算新的一次;若中間出現相反極性,也視為新的一次。
- 循環發作:躁↔鬱交替,且中間緩解 < 設定週數(預設 8 週),合併計為一個循環發作。
- 快速循環:於任何連續 12 個月窗,出現 ≥4 個 DSM 劃分後的發作(以 2 個月完全/部分緩解,或改變極性作為界線)。
躁症 / 憂鬱 自評量表(v1.1)
ASRM(躁性症狀)、PHQ-9(憂鬱嚴重度)、MDQ(雙相篩檢)、HCL-32(輕躁傾向)
(教育用途,非個別醫療建議)
ASRM:Altman 躁症自評(最近一週)
總分 ≥6:躁/輕躁可能性較高(建議進一步評估)。
PHQ-9:憂鬱嚴重度(過去兩週)
常用分級:5/10/15/20 → 輕/中/中重/重度;≥10 建議進一步評估或治療規劃。
MDQ:雙相障礙篩檢(過去曾經)
傳統陽性:① 症狀題中「是」≥7 + ② 曾同一時期同時發生 + ③ 造成中/重度困擾。
HCL-32:輕躁傾向檢查表(回顧以往習慣/狀態)
常見研究切點參考:總分 ≥14 代表較高的雙相傾向可能性,需臨床評估確認。
以下題項為教育用途的中文意譯與同義轉述(避免逐字著作權爭議);臨床或研究請使用授權正式中文版。
匯出結果(CSV)
將目前各量表分數與時間戳記匯出為 CSV(可匯入 Google Sheets /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