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 EMDR、SE、阿德勒、DBT、SMART、PPN、TF-CBT、基模療法、TRE、薩提爾、藝術治療、音樂治療及頭薦骨,配合經顱磁刺激TMS與藥物,提供貼近個人需求的整合資源,療癒創傷。

WHAT'S NEW?
Loading...

心裡不再空空的關鍵,收進好的感覺 | 正向情感容納 | Andrew Lee 的方法

正向情感耐受協議

Positive Affect Tolerance Protocol (PAT Protocol)

由 Andrew M. Leeds 博士開發的 EMDR 創新應用,專門幫助早期情感忽視倖存者學會接納讚美、欣賞和親情等共享正向情感體驗。

👥

適用對象

早期情感忽視
倖存者
🔄

治療階段

4 步驟
系統性反思與練習
📈

改善指標

4-6 次
療程開始見效

協議背景與目的

核心目的

幫助早期情感忽視倖存者學會接納讚美、欣賞和親情等共享正向情感體驗。

解決的臨床問題

許多經歷早期情感忽視的患者表現出對正向情感的不耐受,特別是在人際互動中的讚美、欣賞和親情。這些患者通常:

  • 使用隱性或公開的防守策略來迴避共享正向情感
  • 在標準 EMDR 治療中出現焦慮、困惑或人格解離反應
  • 對資源發展與安裝 (RDI) 程序出現負面反應
  • 無法從正向記憶中獲得情感滋養

目標人群特徵

🧠

神經發展影響

早期缺乏與照顧者的正向情感連結,影響大腦情緒調節迴路的發展。

🔗

依戀型態

多表現出迴避型或解散式不安全依戀風格。

😶

情感表達困難

難以識別、表達和調節正向情感,特別是在人際關係中。

🚧

防守機制

發展出各種策略來避免體驗正向情感,包括貶低、轉移注意力或情感麻木。

為什麼這個協議很重要

填補治療空白:傳統的創傷治療主要聚焦於處理負面記憶和創傷經驗,但對於如何幫助患者建立和耐受正向情感的能力,缺乏系統性的方法。PAT 協議填補了這個重要的治療空白。

臨床意義:許多患者在處理完創傷記憶後,仍然無法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真正的幸福感和人際連結。PAT 協議幫助這些患者發展出接納正向情感的能力,從而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和人際關係滿意度。

患者選擇標準

以下是選擇適合進行 PAT 協議患者的主要標準:

1⃣

早期情感忽視史

患者歷史中存在重大或廣泛的早期情感忽視經驗。

2⃣

迴避型依戀風格

表現出解散式(迴避型)不安全依戀模式。

3⃣

人格特質

可能伴隨有迴避型、依賴型或強迫型人格特徵。

4⃣

正向情感恐懼症

患者承認使用隱性或公開的防守策略來迴避共享正向情感。

5⃣

標準 EMDR 治療準備不足

患者不符合標準 EMDR 治療的準備條件,或在 RDI 程序中出現負面反應。

臨床考量要點

  • 患者在標準 EMDR 治療中出現焦慮、困惑或人格解離反應
  • 對資源發展與安裝 (RDI) 程序出現負面反應
  • 患者表達對接受讚美或親情感到不適
  • 在治療關係中表現出情感距離或過度自我依賴

四個反思步驟

PAT 協議包含四個系統性的反思步驟,每個步驟都有其特定的治療目標和方法:

家庭作業與持續反思

寫日誌練習指引

觀察機會

注意何時接收讚美、稱讚、欣賞或親情。

實踐三步驟

在當下練習眼神接觸、深呼吸和言語確認。

記錄內容重點

📝

錯過的機會

記錄他們何時錯過了練習的機會,反思為什麼沒有實踐。

😨

不舒適感

記錄他們是否對練習感到不舒適,以及不適的程度和性質。

😊

愉快體驗

記錄他們是否發現練習令人愉快,以及愉快的具體感受。

📊

頻率統計

統計他們每週收到多少讚美和欣賞,觀察模式。

重要性

這些記錄的體驗成為未來 PAT 重新處理的治療目標。透過持續的觀察和練習,患者逐漸發展出對正向情感的覺察和接納能力。

治療進展的標誌

以下是患者在 PAT 協議治療中可能出現的改善指標:

😊

情緒改善

患者報告心情變好,整體情緒狀態更穩定和正向。

😌

焦慮減少

社交焦慮和一般焦慮症狀顯著減少,特別是在接受讚美的情境中。

💝

自我接納能力增強

患者開始積極接受同儕和親人提供的讚美,不再自動迴避或貶低。

🔓

後續治療的可行性

患者能夠進行標準 EMDR 治療,不再出現人格解離或情緒遲鈍。

4-6
4-6 次 PAT 療程後

預期改善:患者開始報告明顯改善。

具體表現:

  • 感到「內心充實」而非「空洞」
  • 能夠與他人建立更真實的連結
  • 對正向情感的耐受度提升
  • 防守機制逐漸減少
  • 準備好進行更深入的創傷處理工作

個別差異

治療進展的速度因人而異,取決於早期忽視的嚴重程度、當前支持系統的品質、以及患者的動機和投入程度。臨床工作者應該根據個別患者的反應調整療程節奏。

研究基礎

PAT 協議的發展基於以下領域的堅實研究基礎:

證據等級分析

⚠️ 重要說明

PAT 協議於 2022-2023 年首次發表,目前證據等級為案例系列研究 (Case Series),尚未有隨機對照試驗 (RCT) 或統合分析證據。以下分析基於支持 PAT 協議理論基礎的相關研究。

當前證據等級

PAT 協議本身 證據等級 IV

  • 研究類型:案例系列 (Case Series)
  • 發表文獻:Leeds AM (2022, 2023) — Journal of EMDR Practice and Research
  • 內容:包含詳細案例描述、理論基礎與臨床應用指引
  • 限制:缺乏對照組,受選擇偏差影響,無法證明因果關係

支持性研究證據

研究設計類型說明

🥇

證據等級 I

隨機對照試驗 (RCT) / 統合分析

特點:參與者隨機分配到介入組或對照組,或系統性整合多個 RCT 的結果。

優勢:最強的因果推論證據,能夠控制混淆因素。

統合分析關鍵要素:納入研究數量、樣本大小、異質性分析、偏差風險評估。

🥈

證據等級 II

世代研究 (Cohort Study)

特點:追蹤一群人一段時間,觀察暴露與結果的關聯。

優勢:可建立時間順序,適合研究長期影響。

限制:無法完全排除混淆因素,不如 RCT 嚴謹。

🥉

證據等級 III

病例對照研究 (Case-Control)

特點:比較有特定結果的病例與沒有該結果的對照組。

優勢:適合研究罕見疾病,相對經濟快速。

限制:易受回憶偏差影響,因果推論較弱。

📊

證據等級 IV

案例系列 (Case Series)

特點:描述一系列相似病例的治療結果。

優勢:可產生假說,提供初步證據,適合新興治療方法。

限制:缺乏對照組,受選擇偏差影響,無法證明因果關係。

PAT 協議目前位於此等級。

未來研究方向

需要進行的研究

1. 隨機對照試驗 (RCT)

設計:PAT 協議 vs. 標準 EMDR 準備階段的隨機對照試驗

主要結果指標:

  • 社交焦慮減少 (GAD-7, 社交焦慮量表)
  • 解離症狀改善 (劍橋解離量表 CDS)
  • 正向情感耐受度提升 (正負向情感量表 PANAS, 品味信念量表 SBI)
  • 治療準備就緒度 (能否順利進行標準 EMDR)
  • 憂鬱嚴重度 (PHQ-9)
2. 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

需要先累積多個 RCT 才能進行統合分析,整合效果量並分析調節變項。

3. 機制研究

神經影像學研究:

  • 使用 fMRI 研究 PAT 對右側上顳溝活化的影響
  • 探討依附風格變化的神經標記
  • 比較治療前後的大腦功能連結變化
4. 建議使用的評估工具
  • 正負向情感量表 (PANAS):測量情緒狀態
  • 品味信念量表 (SBI):測量品味正向時刻的能力
  • PHQ-9:憂鬱嚴重度
  • GAD-7:焦慮嚴重度
  • 劍橋解離量表 (CDS):解離/去現實化
  • MACE 量表(忽視分量表):兒童期逆境

參考文獻

主要文獻(PAT 協議)

EMDR 研究

神經科學研究

依附理論與發展心理學

正向情感研究

文獻使用說明

本網頁引用的文獻涵蓋 PAT 協議的直接研究以及支持其理論基礎的相關研究。使用者應注意,PAT 協議本身仍是新興治療方法,需要更多高品質的隨機對照試驗來建立其效果證據。

© 2025 PAT 協議繁體中文衛教網頁 | 基於 Andrew M. Leeds 博士的研究

本網頁僅供教育用途,不構成醫療建議。請諮詢合格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