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以為,生產最痛的只有那幾個小時。
但對某些媽媽來說,真正的痛,在寶寶出生後仍持續不斷——不只是生理的,還有心理。
根據研究,每 10 到 20 位媽媽,就有 1 位經歷「創傷性生產經驗」(TBE, traumatic birth experience)。
什麼是「創傷性生產經驗」?
創傷性生產經驗定義:
女性在分娩過程中的經歷,造成強烈的痛苦,對健康造成短期或長期的負面影響。
這種經驗不只會留下陰影,還可能帶來一連串影響:
- 害怕再次懷孕
- 減少產檢意願
- 剖腹產比例上升
- 早產風險增加
研究顯示,有 TBE 的女性中,有 10% 到
20% 會發展成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黃金 72 小時
好消息是,心理創傷並不是要持續一輩子不會好。
研究發現,在產後 72 小時內進行早期心理諮商介入,可以大幅降低之後 4 到 12 週出現 PTSD 的機率。
就像是遇到大型災害後,心理急救的概念。
荷蘭的實驗:找出有效的療癒方法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一間大型醫院和 25 間助產診所做了一個實驗。
產後第 8~10 天,研究人員會打電話或由助產師當面詢問媽媽:「妳的生產經驗如何?」
如果媽媽自己覺得那是一段創傷經歷,或已經出現 PTSD 的症狀,就可能被邀請參加研究。
EMDR
治療:重新整理腦中的創傷檔案
EMDR
治療組的媽媽,會在產後第 14~35 天接受 兩次、每次 60 分鐘的心理治療。
治療採用荷蘭版本的標準八階段 EMDR 流程,並參考「近期創傷事件處理流程(R-TEP)」來界定創傷記憶範圍:從「生產當天」到「治療當日」的相關經歷。幫助記憶可以平靜。
怎麼評估效果?
研究用幾種工具來量化結果:
- PCL-5
問卷:0–80 分,≥31 分代表
PTSD 可能性高
- CAPS-5
臨床訪談:評估 PTSD 四大症狀群
- PBQ:母嬰依附(≥26
分可能有困難)
- W-DEQ
B:分娩恐懼(≥85
分為高恐懼)
- EPDS:產後憂鬱(≥13
分風險高)
結果很亮眼
- PTSD
症狀顯著下降(CAPS-5 測量)
- 對原本 PTSD 症狀很嚴重的媽媽,效果更明顯
- PCL-5
測量顯示 PTSD 可能性的比例大幅下降
- 憂鬱症狀減輕、分娩恐懼降低
- 心理生活品質(QoL)提升
雖然母嬰依附困難的比例沒有顯著下降,但整體心理健康已經有明顯進步。李醫師的想法是依附可能是更深層的工作,只有兩次的治療,還沒有辦法處理到這個部分。或許如果有更充裕的時間,不只聚焦在「生產當天」到「治療當日」。可以更多的探索依附相關的歷史、過去媽媽成長階段的依附創傷,就有可能有幫助到這個部分。
早期介入很重要
在生產這種劇烈的身心變化後,早期EMDR介入能減少 PTSD、憂鬱,讓媽媽與寶寶的生活品質更好。
創傷不只在戰場,也會在產房
如果你自己、身邊的親友,在產後出現反覆回想當時畫面、、睡不好、情緒不穩,請不要默默忍耐,越早求助,越容易復元。找身心科醫師、心理師、助產師協助,妳不是脆弱,而是值得被好好照顧。參考資料:
Postpartum
Early EMDR Therapy Intervention (PERCEIVE) Study for Women after a Traumatic
Birth Experienc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