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 EMDR、SE、阿德勒、DBT、SMART、PPN、TF-CBT、基模療法、TRE、薩提爾、藝術治療、音樂治療及頭薦骨,配合經顱磁刺激TMS與藥物,提供貼近個人需求的整合資源,療癒創傷。

WHAT'S NEW?
Loading...

從心理學視角看權力的創傷:政治迫害的影響、作用機制與跨世代復元路徑

 

政治迫害是一種對基本人權的嚴重侵犯,其核心特徵是基於個人的政治信仰或政治活動而施加的持續性、系統性虐待。它超越了單純的身體傷害,深入侵蝕受害者的心靈,其影響深遠且複雜,不僅籠罩個體一生,甚至可能跨越代際,形成「代間創傷」(Intergenerational Trauma)。

一、 核心概念

1.    政治迫害Political Persecution): 指由國家或掌握政治權力的實體,基於個人的政治立場、宗教信仰、種族、族裔或其他身份認同,對其進行的系統性、持續性的壓迫、剝奪權利與暴力行為。其形式多樣,包括:

•種族滅絕與政治屠殺: 意圖消滅特定群體的系統性殺戮。

•威權統治與政治壓迫: 壓制異議、限制言論自由、任意逮捕與監禁。

•強迫同化與文化清洗: 抹除特定群體的文化、語言與傳統。

•強迫流離失所與難民危機: 迫使人們離開家園,成為難民或境內流離失所者。

•系統性歧視與社會排斥: 在法律、教育、就業等方面對特定群體進行制度性排擠。

 

2.代間創傷Intergenerational Trauma): 又稱「歷史創傷」或「跨代創傷」,指集體性創傷經驗的影響,在未直接經歷該創傷事件的後代身上,以心理、行為、生理及社會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此創傷源於第一代受創者,並透過多種機制傳遞給下一代。

 

二、代間創傷如何傳遞?──四大機制解析

 

以下為目前心理、社會與生物學領域認可的四種傳遞路徑。

 

a) 心理與行為機制: 這是最直接的傳遞路徑。第一代倖存者常因創傷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嚴重影響其親職教養能力:

•受損的親子依附關係: 倖存者可能因情感麻木、過度警覺或情緒失調,而難以與子女建立安全、穩定的依附關係,表現出情感疏離、過度保護或威權式的教養風格。

•習得的應對模式: 子女會觀察並內化父母因應創傷的方式,可能習得沉默、否認、物質濫用或攻擊性行為等不健康應對模式。

•創傷的「幽靈」與沉默: 創傷在家庭中常是禁忌話題,被「沉默的帷幕」籠罩,讓子女感受到一個難以言說的巨大「幽靈」,從而產生困惑、焦慮與罪惡感。

 

這些親子互動型態為代際傳遞的核心心理機制。

 

b) 社會與文化機制: 創傷不僅影響個人,更滲透到整個社群的結構與文化之中:

•集體記憶與文化敘事: 社群如何記憶、講述與紀念創傷歷史,深刻影響後代身份認同。被扭曲或壓抑的歷史敘事可能使後代難以理解創傷真相。

•社會資本的瓦解: 政治迫害常導致社群內部信任、連結與互助網絡崩解,削弱社群韌性,使後代缺乏支持系統。

•經濟與教育機會的剝奪: 財產沒收、教育權利剝奪等措施導致受害群體陷入長期社經劣勢,這種劣勢會代代相傳,限制後代發展機會。

 

c) 生理與神經生物學機制: 神經科學研究為代間創傷提供了新的生物學證據。父母的創傷經驗,特別是母親在懷孕期間的巨大壓力,可能直接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發育:

 

•壓力賀爾蒙的影響: 母親孕期壓力導致皮質醇等壓力賀爾蒙升高,可穿過胎盤,影響胎兒大腦中負責壓力調節的區域(如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軸)的發育,可能導致後代對壓力更為敏感,罹患焦慮症或憂鬱症的風險更高。

 

d) 表觀遺傳學機制: 這是代間創傷研究最前沿的領域。表觀遺傳學指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透過某些機制(如DNA甲基化)調控基因表現。

 

•基因表現的調控: 研究發現,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的子女,其體內與壓力調節相關的基因出現了與其父母相似的表觀遺傳學改變,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天生繼承了一種更容易受到壓力影響的生理傾向。雖然此領域研究仍在初期階段,但它為代間創傷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生物學解釋。

 

代間創傷透過心理互動、社會文化結構、生理孕期影響與表觀遺傳作用機制交互運作,構成一個複雜的傳遞系統。

 

三、 政治迫害的本質與心理衝擊

政治迫害在國際法框架下被明確定義為一種反人類罪,強調其意圖性與歧視性。施暴者往往是本應保護公民的國家機器,當法律、醫學、行政體系反成為施加傷害的工具時,這種「制度性背叛」會徹底粉碎受害者的「假定世界」,導致對所有權威、制度乃至整個社會的普遍不信任感。這也是政治創傷區別於其他類型創傷的關鍵。

 

迫害手段從隱蔽到公然,涵蓋了:

 

•法律與行政騷擾: 以模糊罪名對異議者提起訴訟或行政處罰,為政治打壓披上合法外衣。

 

•強制性與心理措施: 強迫性精神病學評估、解僱、非法監視和恐嚇,利用暴力威脅而非直接實施來控制。

 

•身體暴力與酷刑: 任意逮捕、毆打、酷刑、性暴力、強迫失蹤和法外處決,旨在摧毀個人意志與尊嚴。

 

•剝奪基本權利: 蓄意施加經濟劣勢,或剝奪生活必需品,從根本上摧毀生存基礎。

 

四、 倖存者的精神病理全景:PTSDCPTSD與高共病風險 

政治迫害對倖存者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往往長期且多樣化: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與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

PTSD是倖存者中最常見診斷,核心症狀包括侵入性回憶、迴避、負面認知與情緒改變、警覺性增高。前東德政治犯研究顯示,其終生盛行率高達60%

 

C-PTSD更適用於政治迫害造成的長期、重複性人際創傷。除了PTSD症狀,還包括嚴重的情感調節困難、意識和記憶障礙、自我認知扭曲、人際關係障礙,以及意義系統的崩潰。

 

常見共病診斷:

 

憂鬱症是倖存者中最常見的診斷之一,與創傷後症狀相互交織。

 

•焦慮症(如幽閉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比例顯著升高。

 

解離症作為應對極端痛苦的心理防禦機制也普遍存在。

 

•特殊症候群:

 

「倖存者症候群」描述大規模創傷後深刻的心理變化。

 

「倖存者症候群」指經歷重大災難(戰爭/事故/疫情等)後存活,卻因同伴死亡而產生持續性的病理性愧疚感,伴隨以下症狀:

 

自我譴責: “為什麼我活下來而別人沒有”

生存羞恥感:享受生活時產生罪惡感

創傷經驗重現:噩夢、閃回等PTSD核心症狀

生存意義解構:對人生目標、信仰體系產生根本性質疑

 

放棄生存症候群Resignation Syndrome, RS)是一種極端反應,最早於1990年代在瑞典被描述,主要發生在經歷重大心理創傷的兒童與青少年難民群體。

 

  • 初期: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焦慮、憂鬱、冷漠與嗜睡,逐漸變得孤僻、退縮,停止與他人互動。
  • 進展:行為上變得極度被動,停止玩耍、上學,語言交流減少,最終完全不說話,只躺在床上。
  • 嚴重:進入一種類似昏迷的狀態,不再進食、睜眼或移動,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甚至大小便失禁,需靠鼻胃管維生。
  • 生理狀況:雖然外表如同深度昏迷,但身體基本生命徵象(如血壓、反射)大多正常,腦部無明顯器質性損傷

 

 

五、 政治創傷的獨特心理動力學:制度、道德與身份瓦解

政治創傷具有獨特的心理動力學特徵,使其區別於其他創傷類型:

 

終極的背叛: 來自國家、制度和社群的失信。當國家機器成為施害者,會徹底粉碎受害者對世界的基本安全、公平和可預測的信念。

 

道德傷害: 因做出、未能阻止或目睹違背個人深層道德信念的行為而產生的創傷,關乎羞恥、罪惡、憤怒和背叛感。受害者可能被迫做違背良心的選擇,導致深刻的自我譴責和身份危機。

 

認同的崩解與世界觀的碎裂: 政治迫害是對個人和集體身份的戰爭,旨在透過極端折磨瓦解受害者的自我感,使其感到被徹底「非人化」,導致深刻的失控感和存在性危機。

 

苦難的政治化: 堅定的意識形態信念可能成為心理資源,但若政治鬥爭失敗,則會導致深刻的幻滅和背叛感。

 

六、 持久的遺緒:慢性與跨代效應

政治迫害的影響是長期的,甚至可以傳遞給下一代:

 

長期的個人與社會功能損害: 創傷具有顯著的慢性化趨勢,即使事過多年,倖存者仍可能持續符合PTSD診斷。迫害不僅剝奪了他們過去,也影響其未來潛力,導致教育和職業水平普遍較低。流亡本身也常是創傷的延續,遷移後壓力與舊創傷疊加。

 

創傷的跨代傳遞: 政治創傷可能透過非遺傳方式傳遞給後代。主要透過家庭溝通模式(如「沉默的共謀」)、教養方式與不安全依附關係影響下一代,創造出一種「脆弱性的社會遺產」。當社會對過去暴行持續否認、缺乏公正審判時,這種未被修復的社會創傷為跨代傳遞提供了土壤。

 

七、政治迫害倖存者的身心療癒:複雜性創傷與整合性照護

政治迫害不僅是對個人自由的剝奪,更是對身心健康、人際信任與生命意義的毀滅性打擊。對於身心科醫師而言,理解政治創傷的獨特性,並採取多元且整合的治療策略,是幫助倖存者走向康復的關鍵。

 

1. 政治創傷的獨特面貌:超越典型PTSD

政治迫害倖存者所承受的創傷,往往超越了傳統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範疇,更符合以下特徵: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由於長期、重複且發生在權力不對等關係中的創傷(如長期監禁、系統性壓迫),倖存者常出現嚴重的情緒調節困難、根深蒂固的負面自我概念(如羞恥、無價值感)及持續的人際關係困擾。創傷不再是孤立事件,而是持續的「存在狀態」,導致身份認同的扭曲與破碎。

 

.道德創傷(Moral Injury):當個體被迫做出、未能阻止或目睹違背其核心道德信念的行為,或經歷來自權威的徹底背叛時,會產生強烈的罪惡感、羞恥感、厭惡與憤怒,而非單純的恐懼。這標誌著意義感的崩潰與信任的喪失。

 

.背叛的元素:政治創傷的本質在於施害者往往是本應保護公民的國家機器。這種「制度性背叛」徹底粉碎了倖存者對安全、正義和社會契約的基本假設,是C-PTSD深度不信任與道德創傷中強烈情緒的根源。

 

.壓迫性壓力與認同侵蝕:長期的政治壓迫本身就是一種慢性壓力源,導致倖存者被「非人化」,自我感被侵蝕,內化壓迫者的觀點。這也意味著創傷是持續的「社會與政治處境」,而非僅是過去的事件。

 

2. 個人心理治療的實證途徑與挑戰

針對政治創傷,多種實證心理治療方法被推薦:

 

.創傷焦點認知行為治療(TF-CBT)、PECPT

這些方法皆為 PTSD C‑PTSD 的一線治療方式

 

.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EMDR):EMDR PTSD 治療中已獲 WHOVANICE 支持,與 TF‑CBT 治療效果相當。不需要詳細敘述,適合處理無法言說的羞恥、道德創傷。

 

5.整合性照護:

對政治迫害倖存者的療癒是複雜工程,單一心理治療無法獨立完成。最有效的模式是整合性照護(integrative care),全面回應倖存者在生理、心理、社會、法律和經濟等多方面的需求。

 

  政治迫害對倖存者造成的身心創傷複雜而深遠,不僅表現在精神病理與情緒困擾,還牽涉創傷的跨代影響與制度性背叛。然而,透過 整合性照護模式,結合創傷專注治療、家庭與社群支持,以及社會正義導向的見證訓練,倖存者能從「倖存」蛻變為「重生」,重拾尊嚴與希望。

 

如果您或身邊的人因政治創傷而苦,建議採取以下步驟:

 

1. 尋求專業協助

  • 診斷與治療:若懷疑自己有 PTSD C-PTSD,請與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聯繫,進行評估並建議療程,如 TF-CBTEMDR等實證方法。

 

2. 加入團體支持

  • 社群中找尋心理支持/互助團體,透過經驗分享與理解互動,有助於重建信任、緩解孤立感。

3. 強化日常自我照護

  • 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均衡飲食是穩定情緒、提升復原力的重要基礎。
  • 主動參與有意義的活動(如閱讀、藝術、社會參與),幫助重建「自我價值感」與生活意義。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