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 EMDR、SE、阿德勒、DBT、SMART、PPN、TF-CBT、基模療法、TRE、薩提爾、藝術治療、音樂治療及頭薦骨,配合經顱磁刺激TMS與藥物,提供貼近個人需求的整合資源,療癒創傷。

WHAT'S NEW?
Loading...

兒童肥胖與精神疾患的關係 | 2~18歲 線上即時計算過重了嗎?

 


重點:兒童肥胖與精神疾病之間存在雙向負向影響。

 

肥胖兒童罹患憂鬱症、焦慮症與其他精神疾病的風險顯著升高;兒童期出現憂鬱與焦慮症狀也會增加日後肥胖的機會。

 

肥胖增加憂鬱、焦慮風險,更難復元

瑞典研究,肥胖兒童在3年內發展為焦慮或憂鬱症的風險:女孩1.43,男孩1.33

 

統合分析(51,272名兒童)發現,與正常體重同儕相比,肥胖兒童憂鬱症的風險為1.34倍,憂鬱症狀也更為嚴重。

 

憂鬱、焦慮也更容易肥胖

憂鬱、焦慮可增加肥胖發生風險(OR介於1.081.77之間)。

肥胖增加發展為憂鬱與焦慮的風險,並阻礙原有憂鬱、焦慮症狀的緩解。

七歲就開始要注意

  • 英國千禧世代研究,7歲起肥胖與情緒問題(低落、焦慮)同步上升,並在青少年期達到顯著共病率:約20%肥胖青少年同時出現高程度情緒困擾。

ADHD、飲食失調都有關聯

  • 德奧青少年研究肥胖或過重青少年共3969例, 42.5%合併ADHD31.3%合併焦慮症,24.3%合併憂鬱症,12.9%合併飲食失調。
  • 兒童期肥胖者在青少年時期罹患精神疾病的可達7.15倍。

可能機制

生物機制:肥胖導致慢性炎症、內分泌改變(如皮質醇)、腦-腸軸失衡,均可影響情緒調節與認知功能。

心理社會機制:體重汙名化、同儕霸凌、自尊降低,增加社交焦慮與憂鬱風險。

行為機制:憂鬱、焦慮可導致情緒性暴飲暴食、不想運動,進一步體重增加。

參考資料:

1.    Lindberg, L., Hagman, E., Danielsson, P., Marcus, C., & Persson, M. (2020).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obesity: a nationwide study in Sweden. BMC medicine18(1), 30.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0-1498-z

2.    Fan, Y., Wang, D., Wang, W., Chen, H., Lin, J., Lin, W., Yin, L., Zhang, R., Ma, Z., & Fan, F. (2024). Depression, anxiety, and development of obesity from childhood to young adulthood in China.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85, 111867. https://doi.org/10.1016/j.jpsychores.2024.111867

3.    Obesity and emotional problems tend to develop together as children age, new research shows

兒童青少年肥胖指標計算機

指標定義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兒童與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健康教育中心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