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暴食症、嗜食症、創傷解離與體重之間的相關性


 最近在上陳冠宇醫師關於飲食障礙的課程,裡面提到厭食症治療最重要的是體重回到健康體重。另外創傷經驗與飲食障礙有關。關於暴食症和嗜食症在體重與症狀、治療上的關聯性,以及創傷中不可避免會有解離的症狀,上網找了資料。

 

2018年義大利南部巴里大學心理系所做研究,認為創傷、肥胖和嗜食症之間關聯的另一種解釋可能是解離症狀的存在。由於解離導致的認知和自我意識的降低可能會在負面情緒狀態啟動後促進暴食的發展

 

嗜食症受試者,平均每週8.97次暴食(標準差=9.47;範圍2-35)。病程持續時間為嗜食症症狀發作的平均值為10.06(SD=8.82;範圍1-39)。嗜食症組的平均BMI分別為38.51(DS=6.47;範圍26.76-51.06),肥胖組為36.68(SD=6.45;範圍30.04-56.64),對照組組為22.50(SD=2.26;範圍18.67-25.46)

 

與肥胖患者和對照組樣本相比,嗜食症患者更多的童年創傷經歷、心理和身體解離。肥胖患者相比對照組樣本也有更多的創傷經歷。嗜食症患者又比肥胖患者經歷更多童年被忽視和情感虐待。

 

另一篇2021年以色列魯賓學術中心的研究,關於飲食障礙症狀、情緒調節困看、創傷、解離之間關係的研究。這個研究的受試者的BMIkg/m2)在16.3649.54之間,大多數人的BMI屬於中等範圍(18.5 < BMI < 25)。少數人(8.6%)的BMI低於18.58.2%的人BMI高於25

 

BMI 18以上,就不會被診斷為厭食症。以色列的研究中採用的多為自評量表,單從體重來看,可以粗略認為參加者大部分不是厭食症。

 

在介紹中引用了提出適應不良白日夢的Eli Somer教授過去的文獻,認為嚴重的解離性障礙與暴露於創傷有密切關聯。創傷強度越高,解離效應越強。如果創傷經歷特別漫長和暴力,人們幾乎沒有希望得到緩解、痛苦是未被認可的,解離可以維持自我一體性和自我連續性的幻覺,讓人避免經歷難以承受的現實。當自我的部分被分離和否認時,自我圍繞解離進一步發展,促進多種敘事的創作,使不同的自我部分共存。解離防禦具有兩種相反的效果。一方面,它們幫助人們遠離創傷經歷的恐懼,但另一方面,它們破壞了受傷後的處理和恢復。如果事件被視為可恥和秘密,解離會不允許創傷得到處理。

 

這邊與陳冠宇醫師提到幾乎所有飲食障礙的患者都會有罪惡感。罪惡感的處理,常常也關乎治療能否繼續進行。上課中陳醫師信手捻來一個例子,曾經有患者聽到醫師說不要吃那麼多就好了,倉皇逃到陳醫師這邊來就診。

 

在成年女性中,性侵犯與暴食和催吐行為有關;襲擊越暴力,飲食病理就越嚴重。退伍軍人中PTSD症狀與失調飲食、食物成癮和超重之間的關係是為了壓抑恐懼、敵意、內疚和悲傷。

 

參與者經歷了平均2.87±2.27個創傷事件,相當高的比例(約86%)至少有一個。最常見的創傷事件是交通事故和身體襲擊。雖然創傷事件的頻率並沒有直接預測飲食障礙症狀,但BMI、解離、情緒失調和身體不滿意感確實預測了飲食障礙症狀。創傷事件通過解離、情緒失調和BMI間接預測飲食障礙症狀。解離和情緒失調直接預測飲食障礙症狀。BMI還調節了創傷事件與飲食障礙症狀和身體不滿意感之間的關聯。

 

對於BMI較低但經歷了許多創傷事件的參與者,飲食障礙症狀和身體不滿意感的水準比那些BMI較低且創傷較少的人更高。BMI較高的人無論創傷事件的頻率如何,都有更多的飲食障礙症狀和身體不滿意感。儘管這些人往往BMI偏高,但他們可能會由於與創傷相關的情感困擾而傾向於暴飲暴食,而不是由於追求苗條的飲食障礙認知和行為所驅動。一些超重的人可能會通過進食來麻痹自己。

 

初步看下來,暴食症、嗜食症中都可能有身體、心理解離症狀,或許可以做為治療上的一個切入點。

 

參考資料:

1.          Trauma and dissociation in obese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binge eating disorder: A case – control study (2018) Cogent Psychology

2.          Eating for numbing: a community-based study of trauma exposure, emotion dysregulation, dissociation,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eating disorder symptoms (2021) Peer J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