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開學,就不想去學校。早上小強,在家裡就開始不想要去學校了。才開學的第一天,就發生這樣的事情。焦急的家長,開始猜想是不是暑假放太久了,還是暑假都沒有讀書,孩子對於讀書很害怕。小強提醒媽媽,暑假我都有去補習喔。
在診間常會遇到不想上學情況,這些情況常見的共通點是:孩子說出來的原因,爸媽覺得不是原因,或是要求孩子自己克服。例如孩子可能會說學校好無聊、學校學不到東西、或是一到學校就很緊張。
常常有一些描述,乍聽之下比較廣泛。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當孩子的隊友,協助孩子反思,將自己的遇到的情境,以及在情境中的想法、情緒、身體的感受,來練習描述觀察。或許就可以增加了解,比較能夠切中要點,協助到孩子的痛處。
以下以一到學校就很緊張為例,嘗試來增加孩子的反思。
我到了學校就很緊張。常常孩子給我的,就是一段簡短的話。
治療者作的,就是協助孩子知道,可以怎麼樣協助我們了解他。我選擇講一個坐捷運的故事,先跟孩子分享。有一個高中的同學告訴我,她只要坐捷運,人少的時候還好。當車門一打開,很多人湧進來,她會開始覺得害怕。她告訴我,那個害怕來自於,不知道自己的目光要擺在哪邊,來自於覺得大家會看著她。進一步,她注意到自己有一個我不夠好的負面自我評價。(她反思到,她有一個自動化的反應,這樣的反應在還沒有確認是否真的有人看她,或是還沒有發生任何人在車廂批評她之前,她就已經產生這些反應了。)
聽完小故事,孩子比較可以了解,我想要了解的是什麼。抽絲剝繭之下,孩子告訴我,現在在學校都不敢發問。或是老師有問他問題,即使問題他理智上知道很簡單,他也不敢回答。我從負向認知切入,請他回想看看他當時的想法。他告訴我,他覺得不夠安全,他不能表達他的想法/情緒,所以他選擇不舉手、不應答。
孩子很聰明,馬上舉一反三,把這樣反思的經驗,利用在自己實際遇到的情境當中。孩子很聰明,爸媽也一樣學得會。爸媽可以試試看,照著以下練習的方法,協助孩子。
-
簡短的描述你所遇到的情況。
-
你有什麼想法、感覺,或是你預期會發生什麼?
-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做了什麼?
-
對於你反應,你覺得熟悉嗎?如果熟悉,試著描述看看這樣的行為模式。
練習反思你當下的內在經驗
-
注意練習時的負面反應,例如覺得練習很笨,或是自認為沒有辦法學習到新的技巧。
-
反思看看,其他人所做所為可能的意圖和動機。選擇一個你認識,但是不是那麼熟的人,他曾經做了有點困擾你的事情。描述看看,這個行為,以及這個行為他如何困擾你,或是困擾你內在的其他人格部分。描述看看你的想法,包含你對於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於這個人的想法。以及在你的想像中,對方的想法/感覺。
-
對於別人的行為,即使我們沒法認同,想看看哪些可能性,對方為什麼要這樣做,把可能的情形寫下來。
-
你可以對那個人,或者是你自己有一些同理的部份嗎?描述一下你的經驗。如果不行,也試著不帶批判的角度,描述一下你的想法和感覺。
爸媽就像孩子的隊友,可以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當孩子遇到生活中的盲點,可以試試看,跟孩子一起反思,增加對於發生的事情的覺察。如果發現,還有一些無法克服的部分,不妨來找醫師心理師,增加自己的隊友吧!
參考資料:
coping
with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on by Suzette Boon
不想上學相關文章: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