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不想上學怎麼辦?心理師:「先來看看孩子擔心什麼?」
文/吳立健心理師
「心理師、心理師,我們家的小美突然不想進教室了。明明早上出門吃早餐時都還好好的,一到校門口身體就開始僵硬了。僵在那裡不肯進校門。到底要怎麼辦?」家長擔心的詢問我。
「心理師啊,我們班的阿強最近怪怪的,常常站在教室前面說什麼都不肯進去,奇怪的是有時候進去教室就好了。好像事情都沒發生過,下課跟同學也玩得很開心」導師摸不著頭緒的來找我。
偶爾我會在校園中遇到這種狀況,這些孩子的狀況多半有一些共通點1.大部分以國小三年級以前為主。2.師長們通常問不太出原因(高年級之後多半可以明確說出一些理由),孩子可能不會說、不想說或不知道怎麼說。有時不進教室的理由常常變來變去,一下子某位老師太兇,一下子哪個同學欺負他。老師、家長替孩子解決第一個理由,孩子就咻~的一聲再蹦出下一個理由,然後依然不進教室。顯然一開始的理由並不是不進教室的核心問題。面對這種可能前一個禮拜或上學期還好好的,結果突然不進教室、也不說原因的孩子常常讓家長與老師非常頭痛。連想要幫助孩子都不知道從哪裡著手。
這時家長、輔導室與老師就需要一起合作扮演孩子的心靈偵探,去尋找所謂不進教室的蛛絲馬跡。如果孩子之前都可以進入教室學習,課堂適應狀況也良好,理論上突然不進教室一定有些其他原因,下面會提供一些找尋原因的方向,以及「不建議、不建議、不建議(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做的事情供家長參考。
尋找原因方向:
1.是不是在長假過後?
了解孩子突然不進教室是不是在放了一段很長的假期過後,例如:寒暑假、春假甚至是腸病毒停課過後。在這放假的過程當中,孩子在家裡都在幹嘛?
我曾經有個例子,一個小女孩在暑假過後突然斷斷續續的不想上學,詢問父母後才發現暑假全家去國外遊玩了一陣子。孩子懷念這段時光因此抗拒上學,有時候上課到一半想到國外的快樂,就會抗拒上學。內心冀盼如果不上學,就可以再次去旅遊。
2.父母親的作息是否有改變
父母作息時間是不是有改變,或是家庭主婦開始外出工作,以至於原本可以接送小孩、送便當,變成直接到安親班或改由其他親戚接送。如果父母作息時間突然改變,敏感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覺得原本可以由父母接送的,現在不行了,有時候孩子沒有辦法明確表達這種失落感受,無法對父母訴說自己的失落,因此只能用本能的方式獲得原本屬於自己的關注。
3.家裡出現大的變動
舉凡父母親有一方外出出差、夫妻失和、家裡有新成員誕生、弟弟妹妹要上幼兒園所以接送時間改變、哥哥姊姊要考學基測家裡嚴正以待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突然不想上學。因為這些問題種類太龐大,不贅述每個面向的處理方式。如果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因為這些變動他們失去了某些關注,父母親可能會認為對孩子關心仍未減少。但孩子心思是細膩的,家庭有些許的改變對敏感的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大改變,他如果無法用自己的力量去處理,就會在外在行為出現一些徵兆,好讓大人們去意識到孩子的不對勁,注意力就會重新回到孩子身上。突然不想上學是眾多徵兆的其中一項,卻是很容易發現的一項,因此孩子很快的會再次得到關注。
4.學校的突然改變
例如因為某些原因突然換了導師或是與同學出現一些糾紛。這些問題因為出現在學校,一般來說會比較快速的掌握到問題的源頭,處理起來會比較快一點。透過詢問導師或各科任老師、同學的說法,比較容易找到問題原因。
上述四點並不能夠涵蓋所有孩子突然不進教室的原因,在孩子無法清楚說明原因的情況下,可能發生他不進教室的理由真的太多了。扮演心靈偵探的師長們需要從不同情況下去抽絲剝繭,協助孩子找到問題的真相。
接下來是「不建議、不建議、不建議」做的事情供家長參考:
1.不要每天耳提面命孩子要好好進教室上課
在孩子有時候可以正常進入教室,有時候不行時,每天早上可以陪孩子聊聊天,分散孩子對進教室的焦慮。如果常常提醒他,進校門前也提醒他,容易喚起孩子「不進教室」的想法。父母越是提醒,孩子越容易不進教室。
2.孩子不進教室時不要輕易帶孩子回家
有些時候孩子不進教室,父母無奈下帶孩子回家,又因為工作或是忙碌的關係,回家後讓孩子自己在房間玩。容易造成孩子「不進教室=回家=開心玩耍」的連結,當這連結強化之後,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想進教室。建議如果真的不得已要讓孩子回家,可以帶他去圖書館或由父母監督在房間自習,回家作業依照學校進度進行,讓孩子產生「不進教室=要自習=不能跟朋友玩=學校比較開心」的心理狀況,減低孩子不想進教室的頻率。
孩子突然不想進教室確實容易讓人擔心,身為父母這時候更應該要有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明白他們的內心發生什麼事情。從細小的線索中去找到孩子不進教室真正的原因,協助孩子在家裡有依靠、在學校有歸屬,健康快樂的成長。
補充:
拒學症的發展
拒學症的發展通常是逐漸發生的,會在不同的時間點表現出不同的症狀。起初,拒學症可能只會在家長面前表現出來,比如孩子在上學前的行為改變,例如要求不去上學、早上拖延時間,甚至表現出一些不當行為來避免去學校。這些行為通常只有家長能注意到。
隨著時間拒學症可能會發展成為更明顯的問題,比如孩子開始定期缺課或翹課,這時老師和學校就會察覺到問題的存在。這些早期表現可能與孩子對學校的厭惡有關,即使他們還在上學,但內心可能感到孤獨、情緒低落,甚至出現嚴重的焦慮症狀。
拒學症的發展通常是逐步加劇的,這意味著在孩子真正開始頻繁缺課之前,問題可能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家長和學校工作人員需要了解這些早期的徵兆。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可能出現拒學症的跡象、其他與學校相關的問題或家庭生活中的變化,應該儘早聯繫學校或相關的幫助機構,學校可以在問題初期就幫助孩子應對壓力,防止拒學症進一步惡化(1)。
參考資料:
1. Havik, T., & Ingul, J. M. (2021,
September). How to understand school refusal. In Frontiers in Education (Vol.
6, p. 715177). Frontiers Media SA.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f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