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如何詢問創傷&解離


在接受督導的過程中,教授常問我的一個問題是:你如何評估解離? 在與心理師同儕討論中,也常被問到是透過甚麼樣的方式下做診斷性會談。教授借我dissociative disorder interview schedule 的作者,Ross 醫師的書,一部分解答了我的疑問。以下是閱讀後的心得筆記

如何詢問創傷

將重點放在虐待、忽略和家庭創傷

心理創傷的種類

在長期兒童創傷,北美和澳洲或傾向著重在兒童虐待和忽略。對於成年人的創傷,早期大家多著重在創傷後壓力症(PTSD)。但是這對於心理創傷來說,僅僅只是冰山之一角。在長期、複雜解離性疾患,幾乎都不僅僅只有一種創傷。通常都是複合好幾種不同形式的創傷,各個受傷程度不同。
三個會形成解離性人格疾患(DID)的因素是:
1.內在解離的能力
2.創傷事件
3.撫慰情緒、療癒、回復的事件
例如遇到類似的創傷,有些人因為有常常接觸到支持、療癒的力量—像是有好奶奶、親切的學校老師、伴侶、同事的支持。或者有些人遇到相似的孩童時期創傷,但是在成年的時候,可能又遇到一些負面的生活事件,像是車禍等。這些不同的因素,都可能造成對於創傷的經驗有所不同。



另外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我們所做的選擇也占了重要的因素。像是我們決定來尋求醫療、停止使用毒品或是離開一段不好的婚姻..等等。生活是很複雜的各種情況交錯,在創傷事件和事件長期對我們的影響之間,沒有一個簡單直接的線性關係,可以來解釋遇到甚麼事情,就一定會發生甚麼樣的情況。



詢問創傷的整體策略

在探索兒童性虐待的這個區域,需要小心謹慎來進行。常見的兩個錯誤是,問的太多或者是問的太少。問太少的情況,在於一些不舒服的症狀有時候是很難去由診友主動提及。例如像是幻覺、暴食、嚴重的強迫症、成癮和自殺意念。問的太多,像是一開始還沒有建立治療關係,即使問了可能有些事情也不方便說,或是問的太詳細,讓不舒服的情緒湧上,但是沒有在結束會談之前,好好協助診友再將情緒平復下來。



對於孩童時期創傷,其中一個為人所爭議的是,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如何。Ross認為創傷史跟其他症狀如憂鬱、焦慮、精神病症狀相比,可信度並不會比較差。不過也強調,這邊指的是於治療情境中的情況,而非討論於司法中的情形。



如何詢問心理創傷

一些可能會用到的問句:
你成長的背景如何?
有可能不管在健康的環境下長大,或是在極度受到創傷的環境下,都會得到”還好”的回應,因此需要進一步探詢。
你可以描述一下,你小時候家裡的氣氛怎麼樣嗎?
你可以說說,你小時候的日常生活如何嗎?
在你小時候,你父母親的感情如何?
他們在家裡怎麼表達他們的情緒?
在你小時候,你父母跟你的關係親密嗎?
我想要更了解,在你成長的家裡的氣氛,像是你的媽媽會抱抱你,跟你說他愛你嗎?
在你小時候,有沒有發生甚麼不愉快的事情?
有沒有人欺負你或是攻擊你?
在你18歲之後,有沒有發生甚麼不愉快的事情? (或是李醫師有時候是用小學前/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做搜尋)
欺負你的是陌生人還是你的熟人?
(書中舉的例子是強暴) 這樣的事情會對每一個人造成影響,你覺得這個事件對你的影響目前還在嗎?
有時候遇到這樣的事情,要花比較久的時間來讓事件的影響過去。也有可能它們不會完全的消失。
常常沒有通報是最好的選擇--參考的書上有提到,但是李醫師持比較保留的態度,可能要多參考各方資訊之後再來仔細想想。(這個部分,如果是台灣的法規,醫療單位需要負責通報。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情,在馬偕醫院我會請社工師協助。在診所遇到,可以用線上通報系統。)如果他可能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為什麼要把這些攤開來呢?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覺得他們需要試試看。沒有甚麼方式是一定正確的。你需要做會對你最好的選擇。你覺得你有做這樣的選擇嗎?



有患者有飲食疾患,用吃來避免感覺到孤單、悲傷和空虛。在兒少保護的層面,她沒有被虐待或是被忽略。但是她的父母沒有照顧到她的情緒層面,或是教她如何以健康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單純從創傷後壓力疾患來看,有些人並沒有受到重大的”創傷”,但是她的經驗仍對她有很大的影響。



另外有時候對我們的創傷並不是發生了甚麼,而是甚麼沒有發生。例如患者與她的父母沒有很順暢的溝通管道,可能發生甚麼事情父母都是最後一個知道。或者是有甚麼心裡話,大概也都不會/不敢找家人來傾吐。即使在物質層面上可能有供給讓子女不虞饋乏,有時候仍有可能在情感上有所不足。



不論這樣的孩童時期經驗,是否應該歸類在創傷。對於飲食疾患的診友來說,這些的經驗可能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影響。有時候吃東西的行為,就是來壓抑和調節這些無法忍受的情緒。這些情緒如果能被減敏,同時建立其他比較健康的情緒處理方式,可能對於吃東西的情形會有所改善。



以下為使用開放式的問句,評估一位邊緣性人格疾患患者的創傷經驗:
你的童年過的如何?
是否再跟助人工作者談論你的過去經驗遇到困難,像是他們不想要聽你說? 這樣的機會可能很高。我專長於心理創傷,我相信有很多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成癮行為,都來自創傷和被忽略。這個也是我為什麼在這裡工作。
你可以協助我多了解一些嗎?
你可以稍微描述一點細節,讓我可以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樣貌嗎?
在了解你有個很艱困的童年後,我不需要在這個時候知道很多細節。協助我來了解一些其他的問題好嗎?



對於有孩童創傷史的診友,最重要的不是收集病史,而是治療關係的建立。
另外一些可能會用到的評估問句:
我有看到紀錄,過去有受到一些虐待。請問是甚麼樣的虐待呢?
這些是家人造成的嗎?
從你幾歲的時候,開始有受到____虐待?
這些虐待直到甚麼時候才停止?
你的母親(父親)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嗎?
在他們之中,有任何人承認自己所做的事情嗎?
你目前還有跟你的父母(其他親人)有聯絡嗎?
他們有孩子嗎?
你跟他們的孩子相處得如何?
我們談談身體虐待—你的爸爸有把你打到流血、瘀青嗎?

在使用上可能需要再斟酌,轉換成每個人口語上比較習慣,跟人對話比較常使用的。

如何詢問解離

從特徵、詳細的症狀來詢問

關於詢問解離的綜論
首先要先想到解離,接著是知道可以怎麼詢問。有時候無法清楚區別診友是解離性人格疾患(DID)或是其它為註明之解離性疾患(DDNOS),他們的症狀可能是一樣的,只是在頻率、嚴重度上有所不同。一開始的目標是去辨識,診友是否有嚴重、長期的解離疾患,而不是去分別診斷是DDNOS或是DID。病理性解離的三個核心症狀:失憶、失自我感、失真實感、聲音。

失憶

你的記憶有任何問題嗎?
你可以描述一些你有的問題嗎?
你可以給我一些例子嗎? 這樣的情況有多常發生?


如果是解離症狀的失憶,這樣的健忘會很常發生,可能會與一系列不同的人物、情境有關,會造成痛苦或是影響功能。


你有忘記其他甚麼事情嗎? 這樣的情況有多常發生?
也需要詢問是否有腦傷、癲癇、酒精、藥物、身體疾病影響。
接下來要了解更多有關於失憶的面向: 失憶的頻率、結構、影響的程度和功能。整理下來跟常見的6W1H大同小異。
是否曾有一段時間記憶空白或是好像時間不見了?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多久?
這樣的情況有多常發生?
以過去五年為例,平均每個月有多少次這樣的情況?
記憶空白的情況會持續好幾個小時嗎?
幾歲的時候開始有這樣的情況?
在當時有發生甚麼事情嗎?


接下來會詢問一些Dissociative disorder interview schedule (DDIS)當中,與解離性人格疾患有關的特色:
你是否有曾經在不同的地方出現失憶的現象,沒有辦法記起來你怎麼到那個地方? 可以給我一些例子嗎?
可以給我一些最近發生的例子嗎?
有人跟你說過在你不記得的那段時間,你做了甚麼事情嗎?
他們怎麼說?
是否有人曾經來見你,說他認識你,但是你卻沒有印象?
東西遺失和無法解釋的東西出現在身邊”也是要探詢的問題。

聲音

可以把聲音想像成你在有住人的房子前面,但是你並不知道有多少人住在裡面,也對裡面的人一無所知。會談主要的目標,是想要對於住在房子裡面的人有個初步的印象,像是他們的年齡、舉止,以及彼此之間怎麼互動。
是否曾經聽到一些聲音講話很大聲,但是其他人都聽不到?
聲音像是由頭腦裏面或者是外面來的?
聲音會像是你在跟自己說話,還是是其他人在說話?
聲音在說些甚麼?
你有聽到其他的聲音嗎? 還是只有一個?
從甚麼時候會開始聽到這些聲音?
你曾經最久有多久的時間沒有聽到這些聲音?
很重要的是要先蒐集有關失憶和聲音的資料,把人格部分切換的問題留到後面再問,以避免有暗示受評估的人解離性人格疾患這件事。也才能夠增加對於DIDDDNOS診斷的效度。
這兩個聲音是否會彼此交談?
他們會跟彼此說些甚麼?
除了這兩個聲音之外,還有聽到其他的聲音嗎?
你是否覺得可以控制這些聲音要說些甚麼?
這些聲音是男生或女生?
這些聲音的年紀多大?或者他們可能是孩子/青少年/成年人? 你怎麼知道的?
診斷解離性人格疾患的部分,到這邊已經幾乎蠻明確了。接下來可以了解關於診友的對於聲音,他們自己的解讀和想法。
你認為這些聲音是甚麼?你對這些聲音有甚麼樣的了解?
你對自己怎麼解釋這些聲音?

其他人格部分在體內切換

你是否曾經覺得有其他人在你的身體裡面?
你會覺得好像這些聲音就像是其他的人嗎?
你會覺得這個(憤怒的人)在身體裡面有特定的位置嗎?
你可以指出他在身體的哪裡嗎?
這個憤怒的人有曾經控制你的身體來做事嗎?
有可能跟那些曾經見過你那段你不記得時期的朋友談談嗎?

失自我感與失真實感

你是否曾經感覺從你從自己的身體以外在看自己的身體?
你可以描述一下是甚麼樣的情況嗎?
當生氣的部分控制身體的時候,大概有幾成的時間你完全沒有意識,另外有幾成的時間你知道正在發生甚麼事情?
在你年輕的時候,是否就曾經有過這種感覺在自己身體外面的經驗?
有這種靈魂出竅經驗的人,有時候會感覺到他們的身體有所改變,或者身體的一部分不見了,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你是否曾有相反的經驗,不是感覺自己不真實,而是好像這個世界不真實,或是好像透過一層霧來看世界。
接著可以詢問是幾歲的時候開始有這樣的經驗,以及這些經驗的發生頻率。很重要的是要詢問,最近是否有好一些、更惡化,或者是維持在差不多的狀況。同時這些情況與創傷、壓力,或者是其他事件的關聯性。

鑑別診斷

與知覺失調症一樣的的地方,在於同樣是會聽到一些聲音,常常也都是會有說話的聲音。但是臨床的全貌是不相同的。例如比較明顯、嚴重的知覺失調症。在思考內容以及思考的流程上,會有以下的特性:
很奇怪的內容:例如公司為了監視他,在他工作場所、住家以及會經過的地點上都專設監視設備。但是自己並非身居要職。
沒有邏輯、不連貫的話語。
書上是還有提到一些,像是在身體裡面的其他人會有互動、歷史、功能、態度。這個部分李醫師個人比較保守,過去遇到病程比較長的知覺失調症診友,有些也有自己的故事,例如身體裡面的小鬼是某個時候的鄰居,為了要欺負他,所以很長的時間會作法來欺負他。或是有的住院的知覺失調症病友,會自己有認為身居要職,跟各國元首長期有在互動,仔細看紀錄,過去可能還以為跟元首有約,曾經就穿著正式的大方走進總統府,或者是坐飛機到了對岸,跟海關人員大方承認就是跟領導有約,才被海關人員在請回台灣。所以李醫師個人會從頭兩點,一些邏輯和思考上面來做評估。

詢問解離相關問題的順序

記憶問題:一般、開放性的問題
一段空白的記憶
空白的記憶後醒來在不同的位置
東西不見了以及一些東西莫名的出現
陌生人告訴你一些你不能記得的事情
陌生人聲稱他們知道你
聲音-人數、個性、互動
失自我感和失真實感
其他人在身體裡面: 性別、年紀、個性
人格部分切換
參考資料:
Trauma Model Thrapy ,Colin A.Ross, M.D. Naomi Halpern, C.Q.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