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瑪姬小姐的繪本藝術治療:與孩子一起進入繪本世界,讓孩子在閱讀裡成長


瑪姬小姐除了喜歡用畫畫來表達人生的甘苦以外,也很喜歡看繪本。瑪姬小姐與幼兒及孩童的藝術治療工作上也常常利用到繪本,因此,在這裡將我利用繪本來做藝術治療工作的方法與各位喜歡瑪姬小姐或欣賞以藝術治療作為照顧自己和他人方式的朋友做分享。

今天想與各位分享的繪本是瑪姬小姐非常喜歡的「田鼠阿佛」。這本繪本是上誼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出版,文圖創作者是非常有名的大師Leo Lionni。這本繪本是一本非常有歷史的作品,畫家用一貫的拼貼結合手繪的創作風格,將主角和所在的空間乾淨明朗的呈現,結合手撕、拼貼和繪畫的形式,故事中的主角阿佛和他的四隻老鼠夥伴,從溫暖充滿色彩的秋天慢慢地進入冰冷雪白的冬天,阿佛這隻眼睛總是瞇著的老鼠,也跟其他勤奮工作的夥伴截然不同,總像在沉思般地,在旁邊靜靜望著遠方。

「阿佛,你怎麼不工作?」這句話一而再地從辛苦搬著糧食,勤奮不懈的老鼠夥伴口中出現,但阿佛並未被影響,反而以一句「我在工作啊,我在為寒冷陰暗的冬天收集陽光。」或是一句「我在收集顏色」,讓其他老鼠夥伴們摸摸鼻子繼續忙活。
阿佛為什麼「不工作」?「工作」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早在1967年,Leo Lionni就透過這本創作,來給我們一個大大的疑問。

瑪姬小姐在學校輔導時,常常接到老師及家長的疑問:「我的學生對念書一點興趣都沒有」、「我的孩子不想來上學」、「我的孩子是資優生,全班第一名,但覺得交不到朋友,心情低落,請老師跟他聊聊」…
在這些疑問中,我總是聽見同樣的一個訊息,那就是「我的孩子為什麼不像我想得這樣?」。就好像那些勤奮的老鼠,問看似發呆的阿佛說「你為什麼不工作」一樣,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對富有的看法、對生活充實或成就的價值觀,對一個孩子是否長成一個被肯定的樣貌,已經沒有所謂的彈性,倘若有,也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給予的,而非出於全然信任的,例如「你來上學,我就讓你不用進班,在輔導室寫作業看書。」、「你這次月考考前三名,我就讓你參加畫畫班和排球隊。」。
同樣的句型,倘若換成跟一個成人說:「你年薪如果破百萬,我就讓你跟我女兒結婚。」、「你如果考上公職,我就送你一台車。」、「你拿到這筆訂單,我就升你做副理。」…在這個句型底下,「年薪」、「公職」、「訂單」就是這個人成功的定義,對孩子來說,「上學」、「月考」也變成自己是否被肯定、被喜愛的重要前提。

物質和現實當然需要滿足,但想像、創造力的內在世界,豐富的心靈和觀察力、對事物的好奇心、對世界的冒險與敢接受挑戰、對人的敏銳度和勇於主動結交朋友並付出、對於感受感知的靈敏、對於愛的表現….這些都不是書本裡會有的,也都無法透過學校教育、金錢去讓孩子擁有。
這些都是一個孩子,在早年探索的經驗裡逐步形成的,就像是一個嬰兒打翻了副食品,用手、用嘴、用身體去體會那些食物的黏膩,在不被打擾的允許中,這個孩子可能在這當中,得到了觸覺、嗅覺、味覺,甚至將五顏六色的食物泥塗抹在桌面地面,形成的圖案、手指的力量…得到的就不僅僅是感官的刺激,而是自我能力、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提升。
但有多少人,在第一時間就將一切收拾到乾淨,並告誡孩子,不要再打翻?

當孩子拒絕上學,有多少時候,我們真正停下腳步,不再拉著他的手往前,而是好好地聽他說,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當一個成績拔尖的孩子說,他覺得交不到朋友,你覺得這孩子錯過了什麼?
這樣的孩子長到成人,他會對其他人抱以同理心和愛心?會對生活、生命付出愛和信任?還是又是一個以年薪、訂單、工作貴賤來給人貼標籤的成人?
回到繪本,瑪姬小姐建議,和幼兒一起閱讀時,可以引導孩子看見老鼠們的差異,可以就文字去朗讀,就畫面的細節去遊戲。和大一點的孩子更可以一起討論幾個重點:
一、阿佛為什麼不工作?
二、阿佛的工作是什麼?
三、什麼是工作?
透過以上三個問題,我們還可以與更大一點的孩子一起討論到以下幾個層面:
一、工作,是物質層面的滿足?還是自我實現的提升?
二、賺到許多錢的工作,和雖然錢不多但做起來很開心的工作,有哪些?
三、你的爸爸媽媽是什麼工作?他們喜歡他們的工作嗎?
四、你喜歡他們的工作嗎?
五、你最想要的是什麼工作?
六、如果你是一所學校的校長,你會怎麼做?
最後,瑪姬小姐在藝術治療中,會邀請孩子創作一個「信念」,以曼陀羅的形式,邀請孩子在一個圓裡畫出一個送給自己的「信念」,它也可以是一個祝福,給未來的自己一個「勇氣」或是「決心」,也或許是一個提醒,像是「保持熱情」、和「童心」,讓這個信念創作,放進記憶裡,在未來遇到工作和生涯的挫折和兩難時,可以像錦囊般給自己一個力量。


瑪姬小姐的繪本藝術治療分享,希望可以帶給喜歡繪本,也喜歡藝術治療的朋友一些共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