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 EMDR、SE、阿德勒、DBT、SMART、PPN、TF-CBT、基模療法、TRE、薩提爾、藝術治療、音樂治療及頭薦骨,配合經顱磁刺激TMS與藥物,提供貼近個人需求的整合資源,療癒創傷。

WHAT'S NEW?
Loading...

40 秒降低幻聽?德國三盲三期試驗證實 cTBS 有效降噪,還不是消失

Blogger 文章

本篇聚焦在2025年《Lancet Psychiatry》,頂流的精神科期刊,德國團隊發表的研究。

思覺失調症中有約60%的人有幻覺經驗。按時服用藥物後,還是有1/3-1/4的人會受到幻覺經驗困擾。過去多以1HZ刺激雙側或左側顳頂葉皮質區 (temporo-parietal cortices),處理語言相關的區域,抑制這個區域過度活躍,但是效果不一。

德國團隊使用cTBS,每側 600 發總共約 40 秒,比傳統 rTMS 時間短很多。

大型第三期臨床試驗,結合7家德國醫院,三盲設計 (患者、操作人員、評估效果人員都不知道分組情況)。對象:18–65 歲、138位有持續聽幻覺的成年人。之前至少用過一種藥物效果不好。大部分是思覺失調症診斷,診斷到參加治療之間的時間平均超過10年,至少每週一次的持續性聽幻覺、PANSS P3≥3。

療程:3 週、每週 5 天,共 15 次;劑量:左 600 發+右 600 發;主要指標:PSYRATS-AH 分數變化;追蹤:治療後 1、3、6 個月。

位置(靶點):
T3 與 P3 之間(左側顳頂交界TPJ)以及 T4 與 P4 之間(右側顳頂交界TPJ)的中間點。

靜息運動閾值(MT):80%

最主要的評估指標:聽幻覺分量表分數變化
評估幻聽的頻率、時間、音量大小、內容困擾程度..等。

結果:

CTBS組分數平均降低6.36分, 對照組降低3.7分。
即使有安慰劑效應,經過校正後,降低2.36分。

Effect size 效應值:-0.45
與CBT、 Avatar療法、藥物治療聽幻覺的效應值差不多。
在負性症狀、整體功能沒有看到變化。

CTBS主要改善幻聽頻率、持續時間、音量,比較像是聲音本身的物理特性。
對於聲音的內容、對於聲音的信念,這些則沒有看到差別。

反應率(Responder):研究分不同門檻(如 ≥25%、≥50%、≥75%)

  • 分數降低25%
    • CBTS:34%
    • 假刺激:28%
  • 標準提高到分數降低50%
    • CBTS:13%
    • 假刺激:7%
  • 標準再提高到分數降低75%
    • CBTS:9.5%
    • 假刺激:0.2%

不是每個人都會達到沒有幻聽,但是研究證實CTBS有超越安慰劑效果的小到中等幅度作用。多為『降噪』而非『歸零』

副作用

頭痛、頭暈最常見,研究期間沒有發生嚴重的副作用如癲癇。85%受試者完成12次以上療程,沒有人因為副作用而退出實驗。

劑量效應可能是有效的關鍵

對於藥物治療聽幻覺效果不太好的人,連續三週的經顱磁刺激治療,是可以考慮的方案。研究也認為15次,雙側刺激,可能是比較足夠的劑量,相對於過去次數較少、單次刺激,有比較好的反應。

長期效果?

發現在6個月的時候,效果就比較減弱了,所以如何維持,或是考量維持的方案,可能是實際在臨床上要考量的地方。以及如何結合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與雙側CTBS腦刺激,來達到更好的效果,也是後續值得觀察的重點。

參考資料:

  1.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of temporo-parietal cortex reg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sham-controlled, triple-blind phase 3 trial in Germany Plewnia, Christian et al. The Lancet Psychiatry, Volume 12, Issue 9, 638 -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