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藥物沒效 | 留意依附創傷的可能性

 

常會遇到孩子在使用ADHD藥物後,家長或老師仍注意到沒有辦法專心學習、完成功課的情況。其實有時候靜不下來、過動的行為,需要作鑑別診斷。這篇資料希望能幫助父母、老師或專業人員更清楚分辨孩子在過高激發(High Arousal)狀態下,究竟是 ADHD 還是依附創傷帶來的反應。當然也有可能是兩者兼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老師時常看到孩子「坐不住」、「動不停」,便懷疑是否患有 ADHD,或擔心是否存在創傷帶來的情緒反應。其實,兩者在外顯行為上或許類似,但內在動機以及身心表現有所不同。


依附創傷(或其他創傷經驗)造成的過高激發

通常是哺乳類生物為了防衛自己而產生的生理反應——杏仁核活化並驅動「戰或逃」的能量,讓孩子聚焦在「可能的危險」上,進而減少社交互動與連結。

 

ADHD 孩子的高能量

則更傾向能專注在「保持遊戲、保持互動」的過程,甚至仍能開心地笑、持續眼神接觸;他們需要更多的身體活動、遊戲或全身性的放電,才有辦法在接下來的學習情境中專心下來。


ADHD孩子的陪伴

在陪伴上,如果孩子存在 ADHD 狀況,通常需要父母或老師透過口語方式給予結構與規劃,協助他們思考當前情境並維護安全,提醒「要先停一下、看看有沒有危險」。但若是創傷導致的過高激發,單靠指令或結構可能不足,更需要安全感的建立與情緒支持。當父母或老師誤判了孩子的需求,可能就會讓彼此越走越遠,形成失去調頻(misattunement)的情況。

 

面對孩子「停不下來」的觀察關鍵

父母或老師在面對孩子「停不下來」的狀態時,不妨多觀察幾個關鍵:孩子能否維持社交互動?是否有警覺、恐懼表現,還是單純處於好動與專注困難?


依附創傷的定義和成因

依附創傷是指兒童在幼年時期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的過程中,經歷嚴重心理創傷,導致依附系統受損(1)。這些創傷可能以各種形式發生,例如:

  • 虐待和忽視
  • 目睹家庭暴力
  • 霸凌
  • 事故和災害
  • 親人的死亡
  • 貧困
  • 種族歧視
  • 身體或精神疾病
  • 父母的精神疾病或藥物濫用

 

當兒童經歷這些創傷事件時,會感到恐懼、無助和孤獨,難以培養對照顧者和他人的信任感。依附創傷的特徵,是兒童一方面渴望接近造成創傷的照顧者,同時又害怕該照顧者,陷入嚴重的矛盾之中(2)


依附創傷對兒童的影響

情緒方面

  • 焦慮和憂鬱: 創傷會使兒童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導致焦慮和憂鬱(3)
  • 情緒不穩定: 依附創傷會影響兒童的情緒調節能力、容易生氣(4)
  • 低自尊: 由於缺乏安全感和被愛的感覺,兒童容易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缺乏自信(5)

行為方面

  • 攻擊性: 有些兒童會採取攻擊性行為來表達憤怒、不滿。可能會打人、罵人、破壞東西。
  • 退縮:有些兒童會表現出退縮、不愛社交的行為。難以與同齡兒童建立友誼,傾向獨處。
  • 注意力不集中和學習障礙: 創傷經歷會影響兒童的注意力、記憶力和學習能力(6)。難以專心上課、完成作業。
  • 其他問題行為: 依附創傷也可能導致說謊、偷竊、逃學、藥物濫用等行為。

身體方面

  • 睡眠:創傷可能導致兒童出現失眠、惡夢等睡眠障礙。
  • 食慾:有些兒童會出現沒胃口或消化不良等問題。
  • 身體疼痛: 創傷也可能導致頭痛、腹痛,特別是生理檢查沒有明顯病灶的身體疼痛。

依附創傷的案例

以下是在國小學童身上出現的:

  • 7 歲的 Q無法安靜坐著超過 15 秒。他總是感到飢餓,會在地上尋找東西吃,或試圖喝任何人的水壺裡的水。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哭泣,眼神空洞,無法專心上課。Q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解離,將自己與強烈的情緒隔絕開來,保護自己免受更多痛苦(7)
  • 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衝動行為,難以控制情緒,很容易暴怒,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冷靜下來(8)
  • 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在學校裡表現得很孤僻,爬到桌子底下,並用靠枕將自己圍了起來。就這樣待到放學時間(9)

結語
面對孩子可能存在 ADHD 與依附創傷的複雜狀況,我們需要投入更多關注與理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得到適切的支持。若您觀察到孩子有上述行為與情緒表現,建議儘早與專業醫療人員諮詢,並同時尋求學校輔導資源的協助。藉由專業的評估和合宜的介入,不僅能有效區分 ADHD 與依附創傷,也能針對孩子的個別需求與家庭背景,提供更具體的教育策略與心理支援。主動伸手尋求幫助,就是陪伴孩子繼續前行的第一步,一起為孩子打造更安全、溫暖的成長環境。

 

參考資料:

1.     Early Childhood Trauma - Attachment and Trauma Network, https://www.attachmenttraumanetwork.org/attachment/

2.     5. Psychobiology of Attachment and Trauma—Some General Remarks From a Clinical Perspective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920243/

3.     Attachment and Trauma in Early Childhood: A Review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54357603_Attachment_and_Trauma_in_Early_Childhood_A_Review

4.     Interventions for attachment and traumatic stress issues in young children, https://www.counseling.org/publications/counseling-today-magazine/article-archive/article/legacy/interventions-for-attachment-and-traumatic-stress-issues-in-young-children

5.     Attachment Disorder and the Primary Classroom |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ttps://ev682group2.wordpress.com/attachment-disorder-and-the-primary-classroom/

6.     Attachment and child development | NSPCC Learninghttps://learning.nspcc.org.uk/child-health-development/attachment-early-years

7.     Creating Safety and Attachment for Students With Trauma - Edutopia, https://www.edutopia.org/article/creating-safety-and-attachment-students-trauma/

8.     How to identify Attachment Difficulties at school - Braveheart Education, https://www.bravehearteducation.co.uk/how-to-identify-attachment-difficulties-at-school/

9.     Attachment – Trauma Informed Behaviour Support: A Practical Guide to Developing Resilient Learners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https://usq.pressbooks.pub/traumainformedpractice/chapter/4-1-attachment/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