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台灣版複雜性創傷評估表(Taiwan version of Complex Trauma Inventory, T-CTI)

複雜創傷量表(CTI)完整介紹

複雜創傷量表(CTI)完整介紹

介紹

最近有診友填了這個問卷給我參考。台灣版由北教大的孫頌賢教授、徐藝溶、黃怡禎、林芮璿、鄭玉蓮與陳心怡翻譯。原版則由德克薩斯大學北德克薩斯分校心理學系Justin M. Litvin, Patricia L. Kaminski, and Shelley A. Riggs等人所創。

與國際創傷問卷ITQ的比較

  • ITQ中的某些因素(例如逃避和威脅感)由兩個項目評估。CTI 每個因素至少三個項目。
  • ITQ僅評估受試者在過去一個月內的困擾程度,這可能會掩蓋臨床表現的細節。CTI 的評分結構包括強度和頻率,能夠捕捉到臨床表現中的這些差異。
  • 更接近 ICD-11 的分類學,而不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

研究背景

德州丹頓的北德克薩斯大學機構審查委員會批准了這項研究。來自該大型西南地區公立大學的的學生參與了此研究。參與者曾經遭遇至少一個創傷事件並且至少在一個或多個功能領域中出現損害。

這邊有全部的版本:https://psychology.unt.edu/cti

繁體中文版點這裡:下載PDF

解讀

  • PTSD症狀和自我組織障礙(disturbances in self-organization,DSO)症狀同時升高時,則與ICD-11的CPTSD一致。
  • 只有PTSD症狀升高,則與ICD-11的PTSD一致。
  • 只有DSO得分增加,PTSD沒有,則可能歸屬於BPD。

量表中PTSD症狀的部分 (9題):

A. 經歷重現

I. 侵入性夢境 P1. 對創傷事件有不好的夢或噩夢

II. 解離反應(閃回) P2. 感覺或表現得好像再次經歷壓力事件

III. 暴露於提示時的痛苦 P3. 當被提醒壓力經歷時出現身體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出汗、呼吸困難)

B. 迴避

IV. 努力避免創傷的內部線索 P4. 不談論/不思考壓力經歷以減少負面情緒

P5. 試圖不去想創傷經歷

V. 努力避免創傷的外部線索

P6. 試圖遠離提醒你創傷經歷的人、地方或活動

C. 威脅感

VI. 過度警惕

P7. 變得"超級警覺"或警戒/警惕

P8. 感覺你必須警惕危險或威脅

VII. 誇張的驚嚇反應

P9. 容易被嚇到或"緊張"

量表中DSO症狀的部分(11題):

D. 情感失調

VIII. 情緒反應性增強

D10. 敏感或情感容易受傷

IX. 缺乏情感(冷漠)

D11. 難以體驗正面情緒(例如:無法感到快樂或對親近的人感到愛)

X. 解離狀態

D12. 感覺不真實,好像生活在夢中

XI. 暴力爆發

D13. 出現憤怒爆發或易怒行為

XII. 魯莽/自我毀滅行為

D14. 故意傷害自己(例如:切割、抓傷、咬或燒傷自己)或置身於危險情況

E. 負面自我概念

XIII. 自我概念

D15. 感到挫敗或無價值

D16. 感覺自己很糟糕或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XIV. 自責

D17. 為壓力經歷或壓力經歷的後果責備自己

F. 關係受損

XV. 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問題

D18. 感到與他人疏遠

D19. 感到與他人隔絕

XVI. 維持與他人關係的問題

D20. 難以維持與他人的關係

計分方式:

將強度與頻率的分數相加除以2,作為複雜性創傷的嚴重程度之計分。目前還沒有看到關於切截分的一些數據。或許使用上可以當作協助搜尋各個不同創傷的面向,以及做為治療改善的評估工具。

複雜創傷量表(CTI)評分程序

  1. 計算強度和頻率得分的平均值以創建嚴重程度得分(範圍為0-4)
  2. 計算以下嚴重程度得分的平均值以創建六個分量表:
分量表 計算分量表平均值
經驗重現(RE) (項目1 + 項目7 + 項目13)/3 =
( + + )/3 =
迴避(AV) (項目2 + 項目8 + 項目14)/3 =
( + + )/3 =
威脅感(SOT) (項目3 + 項目9 + 項目15)/3 =
( + + )/3 =
情感失調(AD) (項目4 + 項目10 + 項目16 + 項目19 + 項目20)/5 =
( + + + + )/5 =
負面自我概念(NSC) (項目5 + 項目11 + 項目17)/3 =
( + + )/3 =
人際關係障礙(DR) (項目6 + 項目12 + 項目18)/3 =
( + + )/3 =
  1. 計算以下分量表的平均值以創建符合ICD-11的二階綜合得分:
綜合得分 計算綜合得分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 RE + AV + SOT )/3 =
( + + )/3 =
自我組織紊亂(DSO) ( AD + NSC + DR )/3 =
( + + )/3 =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 ( PTSD + DSO )/2 =
( + )/2 =

註:基於實證的解釋指南目前正在開發中。此外,臨床醫生可能會發現追蹤一段時間內的強度和頻率得分很有用,以追蹤被嚴重程度評分程序稀釋的進展和變化。

參考資料:

1.Litvin, J. M., Kaminski, P. L., & Riggs, S. A. (2017). The Complex Trauma Inventory: A self‐report measur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30(6), 602-613.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