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莫名的憂鬱、焦慮從何而來 | 認識扮黑臉的內在小孩

莫名的憂鬱、焦慮來自內在小孩


最近在看部分心理學(原本的英文書名: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內在家庭系統) 作者Richard Schwartz,同時也是家族治療師,應用原本在家庭的工作方式,帶著好奇心認識心中的內在小孩(也有人習慣稱作情緒、想法、心理的一部分),進一步欣賞各個部份重要的價值,從而找到清晰的思緒和享受內在的平靜。分享我覺得很實用,常結合在治療中的部分。


面對內在小孩,心中的基本假設
·        內在小孩都是來幫忙的(常以扮黑臉的方式-心中的主管/消防隊)
·        內在小孩可能也不喜歡所處的位置(不喜歡扮黑臉)
·        幫助內在小孩脫離原來的角色(扮黑臉),重獲自由

主管/消防員/被隔絕的情緒部分(被放逐者)都是內在小孩,其中主管和消防員常扮黑臉

怎麼知道內在小孩是來幫忙的
·        帶著想了解的好奇心,抱持善意的詢問。請問這個部分,現在想要幫忙案主的是什麼?
·        藉由資訊的提供,協助內在小孩知道我們有所準備,是想來尋求合作的。例如遇到像是小孩子一樣的部分,一開始除了點頭微笑,對於上面的詢問沒有正面的回應。試著告訴她,我對於像是小孩子部分的認識,有的部分是想要保存純真的,有的是承擔過去的創傷經驗,有的是想要來保護案主避免跟現實有太多接觸。聽完陳述後,案主的孩子部分可能逐漸感受到我想來尋求合作的誠意,開始願意告訴我,它負責的任務是什麼。


內在小孩不喜歡扮黑臉,可以怎麼做
如果能轉換一下對內在孩子的態度(先嘗試放下敵意、害怕、不願意),它可能也會卸下防禦的盔甲。當我們的內在部分感到被接納,而不是被威脅,轉變就可能會發生;書中舉例它們就像我們的青蛙,只要被我們吻一下,就會變成王子。實際工作中也有可能青蛙長期受到威脅,不只是吻一下,要好多下。才能慢慢讓青蛙從對立,慢慢過渡到保持懷疑的態度(昨天還想趕走我,今天卻想要靠近我),到能夠放心感受我們的接納。

不是消失--是轉變,做它們更加喜歡的工作
書中舉例,我們內在部分存在各式各樣的部分或人物,他們伴隨我們生活,提供各種服務。合適的部分待在附近,提供建議,將他們的情緒或能力與<真我融合在一起>。診友曾經告訴我,當與合適的部分一起合作時,曾經打贏排名第一的種子選手。也有醫療工作者告訴我,與擅長醫療的部分合作時,心中會好像有想法提醒他下個處置的程序要做什麼。

撫平傷痛,讓內在小孩重獲自由
書中很重要的提醒:不管如何善待自己的內在小孩,只要你還會被觸動到內心痛苦的經驗而著火,它們就還要救火。換句話說,除非它們保護/幫助你遠離的(承擔過往痛苦經驗的部分)得到療癒,否則內在小孩中的消防隊會一直有同樣的衝動,就像是過去沒有機會療癒痛苦和羞愧,我們必須內在保護者的幫助。如果能夠與內在小孩打好關係,進一步協助這些部分卸下擔子,它們可以有機會不被過往綑綁,重獲自由。

自由,需要時間循序漸進
在書的最後,提醒治療需要在案主準備好,以案主可以接受的步調來進行。在治療中,與內在小孩逐漸認識,培養共識後,準備好穩定的技巧。進入到後續創傷經驗更新時,需要所有參與的內在小孩,也都準備好。在接受督導時,常被提醒太快進入過往經驗的歷程更新,這個<太快>,我想就是還沒有等所有參與的部分都準備好,可能會導致更新的歷程卡住,或是超過案主(某些部分)的容納之窗。通往自由的道路,需要時間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向前行。放慢腳步,讓向自由的道路前進時,能夠更安全。

參考資料:
部分心理學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