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複合型創傷後壓力症 從創傷到復原 閱讀心得


複合型創傷後壓力症,協助描述了一般<創傷後壓力症>所不足的病況。在接受心理治療督導時,對於兒時有遇到許多負面生活事件,因為職場霸凌無法上班的診友。我原本有考慮使用創傷後壓力症(以下簡稱PTSD)來做為主要診斷。


督導提醒我,PTSD的準則A裡面,要求所暴露的事件:是實際或被威脅會經歷死亡、嚴重傷害、性侵害。所以診友描述的事件中,沒有符合到這些程度的。但是如果以長期(常從孩童時間開始)、重複(來自親人或熟識者)的人際關係中的創傷,也就是作者赫曼教授所提的<第二型心理創傷>1。這種由第二型心理創傷所造成的複合型創傷後壓力症(書中也交替使用: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以下簡稱CPTSD),比較能夠涵蓋診友的情況。 


與PTSD相比有許多情緒重現常造成無法控制的憤怒、自我傷害,比較多的自我感的負面影響,以及社交互動上的困難。2身體化疾患、邊緣性人格疾患和解離性人格疾患,赫曼教授建議可以將它們視為複雜型創傷後壓力症的變體,都是源於患者對於創傷環境的生存適應過程。 

復原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建立安全感、回顧與哀悼、重建生活的連結 

赫曼教授認為:安全感從身體開始,以身體為導向的療法對於早期復原階段有幫助。對於創傷的診友,確立診斷獲得相關的資訊之後,可以試著藉由恢復飲食的規律、睡眠的生理時鐘,減輕創傷相關的過度警醒、記憶侵擾侵擾症狀來回復對於身體的掌控。在提供給創傷解離患者以及治療師的技巧訓練手冊中,也將睡眠、飲食的計畫獨立成個別的章節。3 在針對睡眠、症狀干擾的部分,可能藥物可以有些輔助的作用,不過也需要針對個別的反應與患者討論如何使用。例如曾有患者,服藥後仍然會起床念書,深入評估之後發現,是有另一個解離部分(另一個人格),會想要多念點書而造成了近似於夢遊的情況。身體得到一些休息之後,接下來要發展自我保護與設立安全的環境。有些診友在看診一段時間後,比較能夠願意讓我多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現況。有時候不安全的環境,就足以讓藥物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協助通報家暴、高風險家庭,讓社會局能夠有機會加入到治療的團隊中,協助建置一個安全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通常通報單要填寫一段時間,就要請後面的診友稍等一會。) 

第二個階段:回顧與哀悼 
在書中第九章的開始提到: 倖存者開始訴說她的創傷故事,說得完整、深入又詳盡。在這個部分可能要注意,不能只單看表面的字意。在後面重建創傷故事的部分,潔西卡・沃爾夫的方法會仔細評估五官感受、情緒、看法。以及泰倫斯・基恩強調身體感官對重建完整記憶的重要性。在以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以下簡稱EMDR)的工作中,著重以身體為導向來工作,會請案主注意自己的身體感受、情緒、看法,對於細節的陳述,則會請案主可以做保留。因為重點在於透過EMDR來改變對於創傷記憶的儲存方式,而不是治療師知道了多少的細節。 

第三個階段:重建連結 
在哀悼過被創傷所影響的自我後,需要再發展新的人際關係,重新與這個世界建立連結。復元第一階段的問題經常在第三階段又出現,藉著前面建立的資源跟經驗,或許比較有能力來因應這樣的情況。也因此治療師與患者需要了解,不用去期待一種治療一定可以一勞永逸,而要保留在壓力之下,會有復發的可能情況。(不管是藥物治療或是心理治療的模式,常會遇見這個問題) 

以自己的狀態選擇適合的治療模式 
書中有提到許多治療的模式(延長暴露法、身體為導向的療法、聚焦現實治療、心理動力療法..)赫曼教授推測,處在早期復原階段的人適合聚焦現時的團體(著重在調整目前適應不良的行為、提供衛教關於創傷對現在生活的影響、對於目前的議題教導使用問題解決策略),準備好進行第二階段復原工作的人,擇在創傷焦點團體中表現較好。依照當前的狀態,選擇適合自己的療法,一步一步邁向復原之路。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