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今天不想上班

今天不想上班


影響我們工作意願的因素


文/李政洋

想到工作,就開始焦慮

早上一睜開眼,壓力就湧上來

隔天要上班,晚上開始失眠


在門診常有工作到身心俱疲的員工/老闆,除了緩解焦慮、治療失眠,進一步幫助診友可以健康的回到職場工作,是我們的治療目標。以下分享瑞典的研究,關於可能有哪些因素會提早回職場,以及甚麼會延後回職場的時間。

因為心理健康因素請假的員工,在瑞典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在所有請病假的員工當中,有約4成是因為精神疾患。常見精神疾病(焦慮、憂鬱及失眠等身心問題)也常常出現在仍堅守在工作崗位的員工,即使還持續出勤,工作的效能常會下滑,甚至導致後續需要請病假調養。

研究中,針對請病假的員工進行調查,對象為診斷有憂鬱、焦慮、壓力、耗竭(Burnout)、以及其他常見精神疾病。發現早回到工作崗位(定義為3個月內),與原本工作能力較好(研究中用自填量表評估)、對於治療有正面的期待、對症狀改善較滿意、老闆比較少批評的態度、有經濟負擔考量有關。

晚回到工作崗位(定義為3~12個月),與需要減少工作量、想要調到其他的職務有關。 可能反映出對於工作環境的不滿。

不管早/晚回到工作崗位,共同的部分在於感覺到付出與得到的報酬不成比例。這樣的失衡,會產生不公平、失望、壓力甚至於導致生病。可能老闆與員工之間的互相信任,已經被過度要求有產出(生產力)而喪失了。

Mariano Mantel stockhom
Stockholm           photo credit: Mariano Mantel @ Flickr

*以3個月為分界是因為瑞典社會保險系統,以3個月為限,區分可以回到目前工作/要換到其他工作

與其他的情況相比,憂鬱、焦慮與長期的病假有較高的關聯。如果同時有工作環境上面的改變,加上醫療的協助,會增加早回到工作崗位的機會(效果比只有接受醫療好)工作環境的改變,如減少工時、提供工作上支援都有幫助。經驗中,一些有同時接受員工協助方案,有個管師協助關心就診後身心狀態的改善,同時扮演與公司聯繫,協調職場環境的調整,有好幾位成功回職場繼續發光發熱。我想,這也是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一項工作的樂趣。

參考資料:

Early and Late Return to Work After Sick Leave: Predictors in a Cohort of Sick-Listed Individuals with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2015) J Occup Rehabil

------------看診資訊------------

臨床心理師 | 諮商心理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