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治療纖維肌痛症

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 為纖維肌痛症患者提供非侵入性治療選擇

40.4%

疼痛改善率

101

最新RCT受試者

16週

效果持續期

患者專區

了解治療選項、評估適用性,找到治療中心

醫師專區

臨床證據、治療方案及操作指南

研究專區

最新研究數據與詳細分析

治療效果概覽

rTMS治療原理

纖維肌痛症病理機制

  • 中樞敏感化異常
  • 疼痛調節系統失衡
  • 神經傳導物質異常
  • 皮質興奮性改變

rTMS作用機制

  • 調節皮質興奮性
  • 改善疼痛閾值
  • 調節神經可塑性
  • 影響疼痛傳導路徑

主要刺激部位

左側運動皮質 (M1)

10 Hz 高頻刺激

一線治療

右側背外側前額葉 (DLPFC)

1 Hz 低頻刺激

合併憂鬱

臨床證據

最新研究結果 (2025)

治療效果比較

反應率分析

治療方案

療效預測計算器

7

患者指南

適應症自我評估

治療流程

1

初步評估

醫師評估、病史詢問、適應症確認

2

治療計劃

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參數設定

3

治療實施

10-20次治療、每週監測進展

4

維持治療

定期維持、長期追蹤

治療費用

  • 完整療程: $8,000-12,000
  • 單次治療: $400-600
  • 保險給付: 多數保險不給付
  • FDA狀態: 未獲纖維肌痛症適應症

安全性資訊

常見副作用:

  • 輕微頭痛 (5-10%)
  • 頭皮不適 (3-8%)
  • 面部肌肉抽搐 (1-3%)

禁忌症:

  • 顱內金屬植入物
  • 心臟起搏器
  • 癲癇病史
  • 懷孕

醫師資源

臨床治療指引

一線治療建議

左M1 10Hz + 維持治療

  • 適用於大多數纖維肌痛症患者
  • 最高證據等級支持
  • 30-45%疼痛改善率

二線治療建議

右DLPFC 1Hz(情緒症狀)

  • 適用於合併憂鬱症狀
  • 同時改善疼痛與情緒
  • 中-高證據等級

決策支持工具

監測協議

每週評估

  • 疼痛數值評分 (NRS)
  • 纖維肌痛症影響問卷 (FIQ)
  • 副作用監測

長期追蹤

  • 3個月評估
  • 6個月評估
  • 維持治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