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TradingView |
最近這幾個月,會固定收看的YT頻道,就屬以下這三個:< 提阿非羅大人TiaBTC>、<比特幣交易者 科幣託 crypto>、<區塊鏈日報>。三位的風格,很不一樣。第一位在節目中提到,他不會說抄底/逃頂。第二位有一部分做定時定額,有一部分做合約,有一部分準備抄底。第三位是做定時定額,到更低點的時候,繼續做定時定額。
接下來一兩個月,是這四年來最值得關注比特幣的時間
作為一位投資的小白、加密貨幣的韭菜(剛才被SBF割了一點),聽到科幣託這句話,彷彿好像聽到可以提早幾年財富獨立。不由得產生一股FOMO的情緒,即使不增加資金,感覺不可以錯過參與。很快遇到的問題是,不是所有的時候都適合交易,有時候不交易可能比較好。就像是開車前不喝酒,白天不吃安眠藥。怎麼在關注市場、交易、不交易之間取得平衡。雖然了解不一定能帶來行為的改變,我還是好奇關於這方面的研究。
FOMO
帶著焦慮,擔心被排除在外,或是在賽局中損失。其中一個FOMO的重要理由,是想要持續保持於其他人的聯繫,與其他人在同一個水平。FOMO常將交易者導向非理性的決定,由恐懼來驅動行動,忽略了事實。交易市場上的FOMO現象,可以是擔心沒有投入市場,或是沒有立即行動,可能錯失機會。。
羊群行為/心態 (Herd behavior)
追尋其他的交易者,不想要錯失行情。交易者從其他人公開的資訊,跟隨大眾的決定,而不是自己理性邏輯對於資訊的判斷。可能會忽略了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這幾天CZ提到Crypto.COM的行為: It’s not secure. 的確一下讓我的危機意識被激發(我有一點CRO) 就想要再去空CRO。投資者在模仿其他人的交易行為時,可能會覺得不安全。其中一個訂閱的Youtuber:J大加密貨幣,近期也有一隻影片<跟單真的能賺錢嗎?首先你得避開這些雷!Bitget跟單實測> 就是針對這個問題,提供一些他的看法。羊群行為常常會導致,對於價格的判斷失準。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
傾向賣出營利的股票,擔心之後價格滑落,營利減少。個人的交易傾向,避免有好的回報,但是會伴隨著風險的決策。當比較投資可能的得失,交易者傾向對於可能的獲利持比較沒那麼正向的態度,而比較多的擔心可能失去本金。 (保護本金繼續在市場中活下去,我認為是重要的事情。)
羨慕(Envy)
在Netflix紀錄片中<消費市場-當心買>第一集:化妝品之亂中,就提到許多人對於偶像或是化妝網紅,推出的限量美妝品,深怕搶不到,甚至官網搶不到,在網路上買到假的劣質化妝品。羨慕偶像/網紅在螢幕前的效果,想要使用一樣的,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投資當中。
在投資心態、知識技能、實做之間,有許多需要學習/精進的地方。就如同大學時的業餘網球比賽,先在球場上生存下來。先在市場中存活下來,試著讓投資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有個說法是:晚上睡得著) ,邊做邊學。
參考資料:
1.
Gupta, Shilpi, and Monica Shrivastava. "Herding and loss aversion in stock
markets: mediating role of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in retail
inves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 (2021).
2.
Argan, Metin, Vahdet Altundal, and Mehpare Tokay Argan. "What Is the Role
of FoMO in Individu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oMO,
Involvement, Engagement,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East-West
Business (2022): 1-28.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