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連我都不瞭解自己內心的時候》讀後心得 2| 家庭與朋友

 

露營墊上的小蟲

Relationship

▍家庭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最早的啟蒙老師

 

    絕大部分人性格都是受家庭的影響最大,跟著父母學習建立人際關係,若從小就一直被與他人比較,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對日後學校及社會的人際關係有不良影響,無法良好的表達自我感受。若家庭裡有一位被視為「全家公敵」的人,這時被家人指責自己與他越來越像時,內心的警惕會達到恐懼的程度,謹言慎行的過日子,而「討厭的人」是基於家人的角色產生的立場,例如同性戀身分者,是其他成員不知不覺內化家庭價值觀,所以也把對方視為負面存在,但不妨用自己的觀點看待,每個人都會站在自身立場判斷事情,各自有各自期望,可是犧牲一個人換來的和平非真正的和平。

 

    擁有完全不同取向及價值觀的兩個人,很難毫無摩擦的好好相處,連情侶都會因此吵架分手,更何況是關係親密的家人,在擁有承受家人力量的壓力前,可以先保持距離,太長時間跟家人一起相處,反而可能導致關係惡化,但相對的,有可能需要承擔罪惡感。

▍有人傷到自己,代表我們沒從他的言行中獨立,沒保持適當距離

 

    傷害,除了可以影響生理外,也會對心理有直接的衝擊。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最好,不會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然而,有時卻可能出現以愛為名,行控制之實的行為。有一種現象被稱作「煤氣燈效應」,是一種巧妙操控他人的心理狀態,讓對方自我懷疑,進而失去信心,以強化自己支配力,會發生在家人及伴侶身上。當父母操控孩子的慾望過於強烈,而孩子也都全盤接受時,可能會導致孩子自我孤立,性格懦弱,對之後人際關係產生影響外,即便是對自己的父母,也很難建立健康的關係。

 

    這種情況下,不想被干涉,也就意味著要放棄來自家人的愛與安逸,要忍受保持距離所帶來的焦慮與罪惡,若可以堅定「自己是個體」的想法,用客觀的角度看待家人,擺脫過去的陰影,試著慢慢放下那份罪惡感與義務感。

▍希望大家的青春都不會葬送在校園裡

    小時候受家庭/父母的影響最大,等到了求學時期則變成以同儕/朋友的影響最為顯著。一直以來不管在求學時期的哪個階段或是在哪個國家,甚至不管是在哪種文化之下,都有校園霸凌的問題存在。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指出,兒童時期的暴力經驗是致命的,曾經受到排擠的創傷,就算過了40年也還是對大腦產生影響,持續影響之後的人生,如個性變得畏縮,很難與他人建立深層人際關係,會對新朋友築起防線,害怕自己又變成受害者,形成迴避型人際關係等都是有可能的,在治療上並非件容易的事。

 

    此類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治療困難是因為通常都是在長大後才會到身心科就醫,但目前生活中不存在需要克服的對象,只是過去經驗/對象在腦中擴大,等於是跟無實體的敵人戰鬥,被害者的心態常常是充滿無力感,比起對加害者的憤怒,反而是因為自己當下的軟弱產生愧疚,進而變成自我厭惡。有一首歌兇手不只一個》講述關於霸凌的議題,目的是希望校園暴力能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以下為擷取部分歌詞:

 

兇手不只一個

死者不只一個

被害的加害者 加害的被害者

人們何時開始如此彼此對待著?

 

受傷的人不只一個

傷害的人不只一個

有些傷看不見的

人如此彼此對待著

 

有些指紋沒留下

那致命傷沒多大

而死者不說話

案件布幕已落下

 

   「你所說的某句話,就能奪走一條生命」,死者永遠不只一個,加害人也是,很多時候他們雖然不是直接的殺人,卻是背後的推手及旁觀者,不是每個受到言語暴力的人,都夠勇敢生存下去。校園霸凌或許並不是立即的開放性傷痕,卻是造成內心更大更持久的陰影,甚至有些被害者轉變為加害者,對比自己弱的人施暴,以證明自己不是弱者,也可以有能掌握他人的能力,但這些行為只是試圖擺脫當初的無力感罷了,更讓自己成為當初最討厭的那種人。若曾是過去暴力事件的受害者,不管是否陷入憂鬱或畏縮,都需要確認自己的心理狀態,看是否以任何方式對他人行使不平等的力量。

▍一直努力到自己的極限,一定很孤獨吧?如果不和誰傾訴,很可能會崩潰

 

    在這個世界上,辛苦的事情其實跟快樂的事情是一樣多的,遇到困難時會感受到挫折和失敗感,而解決問題後便會迎來充實與滿足。每個人在經歷挫折時,解決及應對方式都不一樣,但有些人在對問題時,就算自己情況再糟糕,還是會假裝自己沒事,像鴕鳥似的企圖把事情埋葬起來,嘴巴說著沒關係,把困難深埋進心裡,任憑時間流逝,內心受傷的孩子還是存在。

 

有關係時就應該說有關係,疲憊就是疲憊,口頭上說著的「沒關係」,或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罷了。有事就要尋求協助,周圍肯定有善良的人,就算沒有,也可以尋求專業治療者的協助,尋找可以分享故事的人,達到一種換氣效果(emotional ventilation),在與人對談時能從壓力的冰山下透透氣,若總是在心裡築起一道密不透風的牆,茫茫然然卻不採取任何行動,沒有人能接近你,永遠沒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自己也不會得到救贖,反而會被內心的憂鬱壓得喘不過氣。

▍當一個人沒辦法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就會把情緒往別人身上丟

 

如果自己總是擔任別人「情緒的垃圾桶」,常常聽著朋友們對生活的抱怨,當大家的開心果,輪到自己有心事時,卻找不到人訴諸,試圖靠自己獨自去解決,不讓他人因為自己而產生不舒服的情緒與擔心,比起嶄露真實的自己(內在自己),展現開心的一面能更照顧他人感受,害怕被其他人討厭。若對方喜歡編造的「開心果」,會很難相信對方的心是向著自己,認為他是不是只喜歡裝出來的自己(外在自己)而開始胡思亂想,只想表現出正面活力的樣子,但這樣只會讓自己壓力大,過度在意他人,太迎合大家的期待,會開始迴避自己負面的內在,壓力無法獲得釋放,最後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如果可以,在面對負面情緒時,試著適度地將心裡話吐露給他人,不要對自己真正的情緒放任不管,在情緒被接受的過程中,也可以進一步建立更成熟的人際關係,接受「開朗但不好的自己」,不管在心境上還是內心壓力上,都會更舒坦。

連我都不瞭解自己內心的時候:韓國90萬人的線上心理師,陪你重新理解不安、憂鬱與焦慮,找到痛點,正視內心的求救訊號  出版社:方舟文化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