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你說的是愛還是傷害> 讀後心得 : 把對方迴避的責任,從身上歸還

 

陳洛涵

難以掌握自己該承擔的情緒與責任界線

我們一邊說「多元」,一方面卻認為「讓人不舒服就是語言暴力」

「別人不舒服的情緒,是我的責任。」,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由一方承擔另一方的「全部」責任,擔心說出口的話會傷到別人,可能會遭致不成比例的懲罰。瞻前顧後、小心翼翼控管自己要說的話,讓不該承擔的人負起超出界線的責任,避免被人討厭,但卻也讓有些該被追究責任、該為自己情緒負責的人可以就此逃脫,埋葬了那些真心話,看似讓彼此都舒服,但其實也活得越來越不快樂,這就是語言暴力帶來的現象。

 

有多害怕失敗或犯錯,就代表曾遭受多麼嚴重的言語暴力

其實「錯誤」並不一定是真的錯誤,更多時候是源自於內心的標準或在犯錯時受到什麼樣的對待來判斷,由於這些主觀又浮動的標準,很容易讓人受到驚嚇,也會將這些錯誤深深烙印在心裡,導致只要一有犯錯可能性,就會變得焦慮,引起深層的恐懼與害怕,也會造成心靈很大的負擔。「犯錯」的記憶通常與情緒息息相關,源自於人類本能「趨吉避凶」的結果,大腦會烙印「容易勾起強烈情緒的犯錯」,並期待自己不會再犯下這些錯誤。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張不見尾的清單,記載過去挨罵的所有細節,以及家人、朋友、師長會在意什麼,從發現、檢討、迴避上無限循環,就是為了可以躲開突然降臨的痛苦,甚至養成「自我找碴」的習慣,如「不會說話就閉嘴」、「是自己不夠小心才活該被罵」等等,無限的自我批判,以確保自己不會遭受到突如其來的攻擊,永遠無法放鬆。

 

言語暴力,正是一系列「我迴避我的責任,卻把它轉嫁到你身上」

語言暴力受害者常常會情不自禁的把語言壓縮與解壓縮,進而產生許多言外之意,認為知人知面不知心,多想總是沒問題的,也是「我不負責把話說清楚,但是你要負責聽清楚」的受害者,長年要求必須在不對等的情況下互動,必須準確解讀正確的意義,而不是讓發話者把話說清楚。如果聽錯了、誤會了,可能導致對方說出「你怎麼那麼笨」、「你連我都不懂,你的心不在家人身上嗎」,讓自己承受許多諸如「是我不夠貼心,才會不了解媽媽」、「我真的好笨,都聽不懂」的情緒。假使我們沒辦法讓自己的壓縮與解壓縮更有意義,尤其可能會沒有把對方的話聽清楚,誤會了彼此的真心,會讓事情變得更難以處理。

 

缺乏表達自我與堅持自我的能力

充斥語言暴力的世界,是一個「會受傷是受害者的錯」的世界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所理解的世界,組織自己的樣貌,與重要的人發展關係跟連結,這都是身為人的本能。會說出「自己經驗沒什麼好分享的」的人,從沒想過沒什麼好分享是誰決定的?是誰定義你的經歷沒有價值?長期的評價、比較、命令,偶而還夾雜諷刺與嘲笑,都會導致一個人缺乏自信,也影響他如何看待自己。「做事瞻前顧後」、「大家都說沒問題,但心裡還是害怕」,在乎各種不同想法,認為所有的觀點都很重要,不知道該如何放下這些意見。就算做對了,也總是會遭遇各種檢討,搞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成功,若有失敗,就會經歷許多「事後諸葛」及「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指教,讓自己大受打擊,只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不知道怎麼做才沒有問題,甚至不知道還有什麼事是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的。會使用語言暴力的人,大部分都是為了樹立權威,也是為了讓人服從,希望大家聽他的,進而放棄自己原本的想法,帶著清晰的意念在展示權力,然而你卻沒想過,放棄自己的堅持,同時也可能造成自己的困擾。

 

愛自己已經不是一般的做自己,而是成為一種「必須這麼做」的壓力

究竟何謂「愛自己」?常常聽到大家都說要愛自己,但有確實了解什麼是愛自己嗎?或是該如何愛自己?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是否讓人有選擇的機會。例如俗話說,「吃苦等於吃補」,假如是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那代表是這個人自己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但若是被迫進入一個沒有選擇的情況,如將奴隸丟到羅馬競技場,不戰鬥就會死,那就是將「不合理的要求當作磨練」,成為一種「逼自己吞下一切」的言語暴力,習慣這種言語暴力的人,也習慣對自己施虐,無法真正理解何謂愛自己。暴力的語言,特別是從幼小就開始反覆堆疊的責罵,會摧毀一個人自我療癒的能力、堅持自己想法的能力等,尤其這些能力還是由身邊的大人親手摧毀的。很多時候大人們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基於自己的需求,透過肢體或冷暴力,混合語言暴力來羞辱、嘲笑、忽視一個孩子的正常情緒,嚴重侵犯孩子努力維持的界線,以強烈語言暴力迫使他們就範,然後全然不知有什麼問題。

 

語言暴力的人生就像打結的錄音帶,糾纏在一起,攻擊自己,也攻擊他人

語言暴力受害者的起點,就是源自這些情緒壓力,深深愛著及在乎那個會帶給自己傷害的人,愛與痛糾纏的血肉糢糊,要說那是壞,卻也不一定;如果說那都是好意,但從小吞下這些壓力,總是不舒坦;即便認為應該要找回自己的健康界線,卻又感到迷惘,以為只要沒有受到侵擾就好,殊不知根本門戶大開。語言暴力受害者就常常處於這樣的情緒中,認為「好像也沒什麼」或「是自己想太多」,永遠都是希望自己下次會更好,反正現在也不懂。因此,語言暴力受害者需要有許多友善的人在旁邊耐心的引導,滴水穿石,當年怎麼受傷害,現在就需要怎麼慢慢淡化這些暴力語言,從「沒用的廢物」變成「其實已經做得不錯了」。

 

結語

踏上英雄之旅,徒步前行

從「暴力溝通」通往「非暴力溝通」的旅程,不會是一蹴可及的事,更是一場艱難的旅程。邁步往前時,總會帶著許多過去還沒有整理的個人創傷與印記,有時可能會爆發讓我們彼此傷害,有時會讓我們脫口而出許多暴力語言,這種時候記得給自己多一點寬容。也許我們沒辦法一次到位,常常前進三步就後退兩步,但不妨用自己能接受德步伐,在自己感到舒服的狀態下一步步向前,這是一條能自我堅持、能捍衛彼此的道路,更是一條每個選擇踏上的人都需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走的路,所以不必著急,慢慢來就足夠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