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昭慧
今天邀請的是李汶軒心理師跟我們分享他在長照中如何協助照顧者減壓的方式
。
投身長照的緣起
汶軒心理師過去曾在汐止國泰醫院工作,在癌症病房和安寧病房接觸到居家安寧,後來也開始投身在宅服務,前往長照或安寧病患家裡進行家訪或到宅諮商。在實際工作場域裡面汶軒心理師發現最重要的是對年長者來說在身體退化的狀態出門去就醫其實是會受到很多限制,身體上的不適也會影響情緒,身心互相影響的狀況下心理健康的議題更需要被重視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健康是:「健康不僅為疾病或虛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但目前台灣的長照政策還是比較重視身體上的復能,汶軒心理師的看法是,身心如果是相互影響的話,心理的動機或是心理上被復能的意願、在生病歷程裡面的情緒、還有他個人生存的意義感的理解探索,這些心理的健康狀況相對來說更是重要,是心理師可以更去著力的地方,汶軒心理師希望這樣的心理資源可以更被重視,所以加入長照的行列
。
長照中的心理健康
·
長照、安寧個案
目前只有居家安寧和長照這兩個狀況可以做到宅心理諮商 ,因為政策的關係,長照的服務有次數上的限制,有些人的心理議題無法在短時間就處理完畢,所以還是有一些個案會回到診所諮商或是繼續在長照系統下但使用自費的資源 。到宅諮商和來診所、醫院諮商的差異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到宅諮商可以直接以他所處的環境為全面性的考量,病人的心理狀態不一定會是他單一心理所產生的狀況,跟整個社會(對他來說他的社會就是他的家庭或是他所處的環境)會有一些關聯性,讓他的心理狀態會依他所處的環境而受到影響,這個部分也可以做為評估個案健康的依據
,所以在訪視當中跟照顧者的會談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
照顧者
長照和安寧服務的對象主要還是以個案本身為主,所以有時候在談話的過程中看到照顧者有一些狀況需要被處理的時候,相對來說在當下去做處遇的時間會被壓縮,所以提供相關的資源或方法給照顧者來說更是重要,若照顧者的身心狀況已經超出負荷,也會進行評估看看是否有相關轉介的可能性。評估的方式可以從幾個角度去看見照顧者心理的壓力,有一些照顧者壓力的警訊跟我們大家平常壓力大的反應其實差不多,例如脾氣變得比較暴躁、失去耐性,甚至會失眠、失去對一般休閒活動的興趣之類的,不過照顧者在照顧病人,同時要顧及自己的狀態下,會有種蠟燭兩頭燒的感覺,當這樣的疲勞感長達六個月以上,甚至沒辦法好好休息獲得緩解,自然而然會產生慢性疲勞症候群或慢性病的症狀反應,像是筋骨痠痛、失眠、或高血壓的情況。對於照顧者的身心健康,政府的政策有和一些診所、治療所、諮商所合作,可以提供照顧者幾次談話或治療的配額,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
照顧者的自我照顧
· 喘息服務
照顧者如果有出門就醫或紓壓的需求,首要考慮的會是他要照顧的對象會不會因為他的暫時離開而沒有人照顧,因為這是他平常很重要的生活重心,也可以說是壓力的來源,如果沒有妥善的讓他感到安心安全的話,這個照顧者是沒有餘力去做其他的事情,這時可以使用長照中的喘息服務,有居家喘息服務(照顧服務員會到家中提供半天3小時及全天6小時兩種不同的服務時段)、社區喘息服務(讓長照個案到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及巷弄長照站接受照顧)、機構喘息服務(家庭照顧者可安排長照個案至長照住宿式機構接受短期全天照顧),不過照顧者心中可能還是有很多擔心或不信任,這個過程當中如何讓照顧者自己本身學習放心或相信、信任別人,進而能夠放鬆,也是很重要的議題。
·
諮商
那諮商可以怎麼協助照顧者呢?汶軒心理師分享他通常都會分兩個部分來看,第一部分是無形的壓力,在照顧歷程中面對被照顧者身體的變化時,很常會感受到許多焦慮和擔心,這些無形的壓力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荷、疲勞感,甚至是影響睡眠,所以在諮商當中汶軒心理師會引導這些照顧者學習如何幫助自己調節壓力,當我們身處壓力狀態的時候,交感神經常常會處於「戰或逃」的緊繃狀態,身體會產生一連串的壓力反應,所以如果能讓自己有意識的練習放鬆,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處在比較平衡的狀態,減低身體緊繃的不必要的能量耗損,讓生理心理都能夠獲得休息,汶軒心理師有時候會透過生理回饋的訓練來幫助這些照顧者學習一套調節壓力的方式,這樣子他就可以不用那麼頻繁的來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是陪伴他在喘息空間裡可以安頓心理的地方,不過考量現實狀況照顧者前來諮商的頻率可能不會很高,所以他得學一些方式讓他回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幫助自己做些自我照護。
第二部分是來自外界的壓力,在照護的當中難免會受到被照顧者情緒的影響,或者是其他的不是主要照顧者的家人的聲音帶來的壓力,或是在照顧歷程結束之後,自身突然失去生活重心,加上外界可能會有一些評價或是否定的聲音的時候,其實是會滿失落哀傷的,尤其在這種照顧者結束照顧之後面對生活失去重心、沒有自己的生活、還有自身這些失落哀傷的反應,都會對照顧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可以協助照顧者心理內在的整理,讓這些失落哀傷的情緒得以安放,學習一套能夠回到自己身上照顧自己的方法。
· 社會支持
如果遇到朋友成為照顧者的狀況,我們可以如何關心他呢? 在跟朋友寒暄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出於好意先關心生病的人最近的身體狀況,認為如果病人狀況穩定照顧者也會放鬆一點,但其實更好的關心的方式是直接關心照顧者的身心狀況,讓他感受到這種直接的支持和陪伴,更重要的是會讓他有受到重視的感覺,因為在照顧的歷程當中無論是照顧者的生活重心還是大家討論的主角主要都是以被照顧者為主,所以照顧者經常會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所以親友適時的給予直接的關心也會讓照顧者感受到「我是重要的」。再來當朋友在傾訴時,可以用傾聽代替給建議,用肯定句代替提問句,照顧者平時在照顧歷程中,一定會有很多辛苦談需要出口去消化,就如同氣球一樣,當這個氣球一直灌氣進去有一天一定會爆炸,傾聽其實是適時的讓這些氣體發洩出來,如果我們又是一直給建議或向他提問,其實等同於灌氣到這個照顧者的氣球裡,反而讓對方壓力更大。另外我們也可以透過第三者的觀察協助照顧者去覺察自己的身心壓力反應,如果發現照顧者的身心壓力程度比較強烈的時候,記得也要適時的提醒他可以去求助相關的心理資源 。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