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不吃睡不著 夜食症 |2021年文獻回顧筆記

 

最近睡眠的讀書會,想到老朋友夜食症。閱讀了回顧文獻,做了點筆記。以一句話形容夜食症: 早上不想吃,晚餐之後吃的佔一天中超過1/4食量,一周超過兩次夜間進食,持續超過三個月。被認為是合併睡眠、情緒、飲食疾患。

 

診斷:

準則A: 晚飯後有所爭議: 有些研究將晚上五點設為晚餐時間。因此五點後的第一餐,也被認為是<晚飯後, after dinner> 另外如果晚上八點前沒有吃任何東西,任何在之後的進食,都被認為是晚飯後。有些地區晚餐時間大概就是在8點,或是因為工作因素比較晚吃。在這些情況下,如果沒有符合其他準則,不會被認為有夜食症。

 

準則B:記得夜間進食吃了什麼:是要與睡眠飲食疾患(Sleep-related eating disorder, SRED)做鑑別診斷。後者通常是在夢遊狀態進食,吃的可能甚至不是食物,常常也記不起來吃東西的過程。

 

準則C:在五項關於夜食症的描述中,至少要有三項。

C1:早上沒食欲,或是不吃早餐。常見,但不是一定會出現。

C2:晚飯後很想吃。或是睡前或中途醒來很想吃。吃的量不一定很超過,通常是很想要吃特定的食物,焦慮或煩躁感在進食之後消退。

C3:入睡困難/半夜起來睡不著:常見。但有時,晚上起來好幾次,但是吃完東西就沒有困難,可以再度入睡。也有人晚上一直吃,吃到睡前,接下來可能到灶上之前都不會醒來。

C4:與認知相關的準則。會認為<需要吃東西才能夠睡著>。好幾位學者認為,這是與暴食症重要的分別。可能背後的想法是,要能夠好好睡一覺,需要夜食,才能夠舒緩焦慮/失眠。

C5:不同的研究支持,隨著一天中時間的進展,心情會越來越差。然而在夜食症病友的族群中,不一定都有憂鬱。因此,這項準則被認為是,一項可能的描述。(過去學習診斷的概念,就像是一組症狀群的集合。但是回歸到個人身上,大家還是各自有所不同。只是用診斷來做說明時,方便大家溝通。)

 

準則D:有顯著的困擾,影響功能

準則E:持續至少3個月

準則F:非次發於物質濫用/依賴/其他生理疾患/藥物/精神疾患

 

一樣跟睡眠檢測(PSG)的研究,支持可能有兩種次分型:

Evening Hyperphagia(EH):晚上多食/嗜食,通常在晚餐與睡前之間進食。與入睡/維持睡眠困難有關。

Nocturnal Ingestion (NI):夜間進食,特別會在睡一半的時候爬起來吃。與清醒疾病(arousal disorder)相關,伴隨目標導向與強迫行為。NI的患者通常比較年輕,病程較短,不一定胖。

 

評估量表:常見的有兩種

l  Night Eating Questionnaire(NEQ)25分以上有NES:40.7%30分以上:72.7%

l  Night Eating Syndrome History and Inventory (NESHI)

 

盛行率:

l  在一般人中:0.5% to 1.5%

l  在嚴重肥胖要接受胃束帶手術者:55%

l  在大學生 5.7%

l  在過重/肥胖族群: 6–16%

 

危險因子:

心理壓力如無聊、焦慮、憂鬱、低自尊

相對於狂食症有研究指出與情緒忽視有關,夜食症研究顯示較高比例與身體忽視有關

童年創傷與飲食疾患與肥胖都有所關聯。

 

共病:

憂鬱症中約1/3

創傷後壓力症(PTSD),利用進食來調適過度喚起(htperarousal)的症狀

厭食症中約10.3%、暴食症中約34.9%、狂食症中約51.7%

NES的患者中,共病有物質使用疾患的盛行率約30.6%

 

共病:肥胖與糖尿病

是過重、肥胖、BMI 增加的危險因子

 

藥物治療:

l  血清素藥物

l  Topiramate , 一種癲癇藥物,特色是會減少食欲,在夜食症屬於適應症外治療。合併venlafaxine ,要注意對於認知及語言的影響

l  Agomelatine,一種與退黑激素與血清素有關的藥物

達到效果,要治療8周;至少一年,讓治療效果持續

 

非藥物治療:

l  光照:14

l  衛教、漸進式肌肉放鬆、運動

l  認知行為療法

目前沒有後續追蹤的長期資料

 

在睡眠的評估時:

注意異睡症、不寧腿、睡眠呼吸中止症

 

參考資料:

In the night kitchen’: A scoping review on the night eating syndrome (2021)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