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雖然做惡夢但沒關係 | 惡夢的治療


圖片來源:netflix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女主角高文英夢到媽媽感覺很恐怖,後續情節一轉,夢中出現溫柔的男主角文鋼太,安撫受到打擾的情緒。我們可以有方法調節受到惡夢的打擾,一夜好眠。

DSM-5 惡夢嚴重度從頻率來區分,中度為每周至少一次,如果每天作惡夢就屬於嚴重的。以及可以從生理、睡眠相關的想法、創傷經驗來切入。

睡眠呼吸中止
不論是哪一種類型(阻塞型、中樞型)的呼吸中止症,都可能會讓惡夢變得更加嚴重。相對的,如果治療呼吸中止症,也可能減輕惡夢所造成的影響。

不要叫自己不要想
以前在馬偕接受訓練,雄哥告訴我們,頭腦的特性就是會不斷運作。例如放空的時候是預設神經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在運作。研究發現,試圖叫自己不要想、不要去感覺,反而會增加這些被壓抑的想法出現在夢中的機會。

雙重覺知:晚上睡覺之前,發一個預告片給自己。認可自己今天晚上,一樣有可能會做惡夢;認可做惡夢,一樣可能會讓自己感覺到_____的情緒(可能是害怕、恐懼...)。也同時認可現在自己是在安全的地方,或者離當時造成的影響人事物,現在已經又過了一些時間、或是當時的人已經不在身邊了。

清醒夢: 簡單來說,就是知道自己正在做夢。像電影<全面啟動>中,主角透過一些方式來辨別是否是在夢境。可以嘗試提醒自己的線索是,所在的時間是否與現在相同? 看到的物品,是否與平常自己所熟知的該樣物品有所不同?問問自己,是真的有發生這些事情,還是在作夢?知道自己在作夢之後,可以來選擇在夢中要做些什麼。(例如:可以離開一直考試的場景,不需要重複考試)不是所有的人練習之後,都可以達到清醒夢。好消息是,即使沒有辦法做清醒夢,光是知道這樣的概念,就可能有效果。

意象預演治療:在睡覺之前,先當導演,預演一下今天晚上的夢境中,想要怎麼樣來演出,以及想要有什麼樣的劇情走向。

辨認內在小孩: 有時候內在小孩,會在夢境中出現,只是我們不一定能夠認得。心理學中,內在小孩有一種呈現的類型是模仿加害者。這樣的內在小孩很辛苦,常常不被理解,獨自承擔預測模仿者會做些什麼、說些什麼的任務,在事情可能會發生之前,超前部屬,預先讓我們去注意到這樣的可能性。劇中女主角夢到的媽媽,仍然以記憶中的樣貌出現,持續做著過去媽媽曾做過的事情,來做為提醒。在治療中,如果能夠辨別出是這樣子的情況,協助內在小孩能夠以不一樣的方式來協助我們,或是協助內在小孩不用再一直背負著過往經驗留下的沉重包袱,夢境常會有所改變。

與創傷有關的惡夢-EMDR
如果是與創傷經驗(可能出現在創傷後壓力症PTSD、邊緣性人格疾患、解離症、急性壓力反應)有關的惡夢,可以將夢中的片段/感受,視為創傷過後留下來的心理象徵,以此做為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EMDR)治療的目標。

戲劇很精彩,也提供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目前李醫師慢慢看到第五集,之後看到有趣的地方,再來整理相關資訊。

參考資料
·        UpToDate – nightmares and nightmare disorder in adults
·        A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nightmare disorder: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2018)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        The Body Remembers : The Psychophysiology of Trauma and Trauma Treatment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