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從神經生理角度思考 | 複雜性創傷穩定階段


生理回饋、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在創傷之應用工作坊。裡面提到的多重迷走神經向的介入,以及不同取向在神經生理的對應。李醫師反思目前工作中,使用的幾個取向,分別在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以及在創治療三階段的治療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 
  
安全第一 建立關係 
呂學禎心理師在講座中,以連結、信任、安全的科學來描述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流程圖以安全開始,後續才是接近,進而有所連結。確保安全、以及治療關係中的安全性,是見面時第一個要做的事情。我會邀請第一次來的人,如果看起來有點焦慮不安,先不用急著做些什麼。而是先熟悉一下環境,看看我們一起待的空間,有沒有壞人。等確認安全之後,再開始後續的互動。 

身體開始,與創傷工作 
遇到創傷事件,我們對於事件的情節,可能有些部分特別清楚、有些部分沒有什麼印象。也可能有些情緒、身體的感受,即使沒有明確的想到創傷事件,卻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我們(像是突然的難過、掉眼淚)。在這個階段,工作記憶、執行計畫的功能暫時下降,比較難清晰的邏輯思考(思考腦有點當機) 初期,建議從皮質下腦區(情緒腦、爬蟲類腦)介入,以從情緒、身體為導向的治療方式。可以從連結大地(grounding,在台灣身體經驗創傷療法的翻譯)開始促進安全的感受,進一步知、容納不輕鬆感受的能力。 


與內在小孩合作、建立互相關懷 
 與內在小孩的合作(Ego-state therapy),也是準備期中,催眠取向的方式。在此時,我們是帶著好奇,想要了解內在小孩對於現在的時間、空間了解多少(時間的定向感,是否知道現在與過去發生事情時,又過了一些時間)以及內在小孩所承擔的任務,以及執行任務的感受。藉由了解內在小孩常孤獨、不被了解在執行許多任務,我們可以開始對內在小孩產生關懷。如果能夠讓成人自我與內在小孩,知道彼此是同一個人,發生在內在小孩身上的事情,也發生在成人的身上,現在大家同時在一起。有時候,我們可以藉此感到對自我的關懷(Self-compassion) 在工作坊中提到,自我關懷是屬於額葉的高階能力 

EMDR整合適應性訊息 
前面從建立治療中的安全感,從身體工作做預備,與內在小孩取得合作同盟後,有機會開始以EMDR來整合資源,一次針對一創傷經驗做處理。以角色扮演遊戲做比喻,整理好的裝備,調整好了隊伍,開始可以來打怪。至於要從比較入門的史萊姆,還是要選擇比較難的魔王,是可以按照來談者的準備及期待做選擇。工作坊中說明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更新記憶的過程中,常常畫面會變得模糊,或者像是一張黑白照片。這樣影像編輯的機制,來自於同時喚起代表事件的影像,同時又需要做兩側的雙側刺激(也可能是同時做其他的事情)負責工作記憶的腦區,它的容量是有限,無法很清晰的留住這個影像,進而達到了更新影像的效果。 

接下來的方向 
在工作坊治療取向的投影片,關於情緒腦區,標註了遊戲治療與藝術治療。即將開始的<EMDR視角涵容青少年創傷>線上課程,就結合了沙箱療法、遊戲治療、治療性遊戲、EMDR與感官動能介入,相信讓我們在與不同情況的來談者合作時,能夠更有彈性的在各個層次/各種腦區互相連結 

參考資料: 
Healing the Divided Self written by Maggie Phillips and Claire Frederick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舉辦生理回饋、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在創傷之應用工作坊(呂學禎心理師、李心宇心理師)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