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常伴隨診友的其他議題,一起來到診間。有診友在經過整骨後,後續出現疼痛加劇,屢屢出現自殺意念,也因為失眠走進了診所。後續許多精密的檢查,沒能夠找到身體上的病因。當時就治療過程前後的經歷,與原生家庭的關聯,以及從童年成長的背景做些了解。雖然當時只得到有限的幫助(藥物協助睡眠),但是一年後,他觀察到疼痛的當時,腦中會連結到許多過往的經歷。這個很有啟發性的經驗,讓我對Mark
Grant ,澳洲以EMDR治療心疼痛與心理創傷的專家,工作坊很感興趣,前後看了幾次整理成以下分享。
Mark 所提關於疼痛控制的7項工作,不用照順序:
1.認識疼痛
(其實原始項目英文是Tame
the pain,但講座中是介紹疼痛相關知識
)
慢性疼痛的概念與創傷很像,與記憶有關,可以看成慢性疼痛有疼痛與情緒兩個部分。而功能性疼痛,可以從兩個觀點來思考,一個是未處理創傷的身體記憶,另一個則是情緒痛苦的解離性症狀。
2.情緒調節:
針對焦慮/悲傷建立情緒調節技巧。也要注意解離的共病。解離在一般大眾盛行率約3%,但是在慢性疼痛的患者就有11%,如果是慢性疼痛合併創傷後壓力症患者則達到17%。解離在慢性疼痛的三個主要症狀:
對於感覺過度敏感(擔心風吹草動會觸發疼痛)、失自我感、對於最近發生的事情容易記不起來。
(Duckworth et al ,2000)
3.創傷處理(Truma
processing):
針對與開始疼痛有關的創傷事件。Mark提到幾個值得注意的類型。醫療創傷(Medical
Trauma): 與生命安全有關的疾病,有時候得知罹患這樣的疾病,就會對心理造成影響。經歷很多次的手術,可能有20%患者會發展出創傷後壓力症狀(Ivar-Brox et al,2010)
墮胎也是講座中有提到的,而李醫師最近則遇到幾位遭逢喪親的診友,除了失眠外,身上也出現檢查不出的疼痛。悲傷與疼痛的部分,只有在情緒調節處簡單提到,或許之後有更多資料,可以再做分享。
4.自我照顧
疼痛與依附關係:
不安全的依附關係,也會影響情緒調節,甚至忽略自我照顧。在一般大眾有45%屬於不安全依附類型(看到這個數據,突然很有動力想多花時間在研讀相關資料)
,而在慢性廣泛疼痛的人中
(chronic widespread pain, 纖維肌痛症或一些疾病會有此現象)
,則高達70%。在處理疼痛議題時,很常可能要同時注意依附關係的議題。
5.發現疼痛對自己的意義
對於有些人,疼痛可能代表脆弱,失去對於事物的控制。與疼痛可能有關的負面自我信念,可能會像是:我有問題/我沒路用/我很糟糕。負面自我信念有可能在一開始評估時,比較難找出來,Mark
會選擇性的,先對於疼痛做減敏,等到後面再回來找出正面自我信念。他認為先處理疼痛,比糾結在做整套評估,對於患者可能更有幫助。
"外在事件本身並不是創傷的決定性因素,真正的問題在於,這些外在事件對於自我而言猶如證據,證明她從前所獲的的可怕結論沒有錯,她確實討人厭且不正常。"
引用自:創傷的內在世界
6.處理其他的壓力:例如來自人際/工作的壓力。
7.重新整合:
發展出疼痛後的自我
Mark在研討會附件中,附上了艾瑞克森學派,薩德博士對於疼痛控制的參考資料。其中艾瑞克森醫師這段話,我很感動。
‘people do not come into therapy to change their past,
but their
future.’ -
Milton Erickson
病人來找我,通常不是希望我能夠回到過去,讓那些影響他的事情沒有發生。事實上,他們來是期待接下來的生活,可以達到一些希望的改變。在EMDR協助控制疼痛,目標不是期待疼痛完全消失。而是在控制疼痛之際,是否我們能夠重新在生活中,找到自己能夠因應痛苦的能力,享受自己的人生。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