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好想吃~ 暴食症吃不停與自律神經有關

李政洋

飲食疾患與自律神經改變有關。而心跳變異率(HRV),可以做為自律神經功能的參考。暴食症患者在休息狀態下,副交感神經活性較高。此外,副交感神經中的活性也與情緒調節、腸胃道蠕動有關。



在厭食症患者,發現是以副交感神經為主的神經活性增強。暴食、厭食間,存在一些相似之處,許多人的個性都有強迫性、追求完美的傾向。個性以及生理狀態,都可能會影響自律神經的功能。

可能造成迷走神經失調的機制:


明尼蘇達大學 Faris 提出一個假設,他認為反覆的暴食行為,可能會影響迷走神經,導至迷走神經的活性增加。根據他的理論,暴食、催吐都會導迷走神經在一般不會開始工作的狀態下啟動。進而讓腸胃道的神經反射異常。 

大量運動,是另外一個暴食診友用來消耗大量卡路里的方式。運動也與促進迷走神經所調節的心跳變異率有關。這也可能是為什麼迷走神經,在暴食症患者比一般沒有大量運動的人,活性比較強的原因。

節食,也是另外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有研究比較有節食/沒有節食的暴食症患者,發現在節食狀態下的患者,迷走神經的活性特別增加。而在沒有節食的患者,則與對照組沒有甚麼分別。過度的限制熱量/飲食,可能在暴食症診友的迷走神經活性增加上佔了很重要的角色。同時限制熱量,也會讓基礎代謝率下降。

壓力下,暴食症自律神經調節能力較差


在許多研究中,暴食症在壓力狀態下,副交感神經反應上出現問題。。有研究發現,對於在面臨壓力,會沒有明顯自動調節的反應。

所以在平常的時候、面臨壓力、以及壓力後的調適,在暴食症上都發現一些變化。 或許回到平常的生活中,可以在這些時間點觀察看看,是否會有一些對應的身心反應,可以在治療計畫上更適合於自己的需求。

與BMI的關係:


迷走神經活性與BMI呈現負相關。需要考慮每一患者,獨特的飲食習慣對於體重/BMI的影響。不同的催吐/運動等代償行為,也都會與此相關。有些研究,發現暴食之後的催吐,不一定能夠有效的減重,仍可能有一部分的熱量會吸收。也有一些患者,是使用瀉劑來減少吸收,效果可能比催吐藥來的更差。也因此暴食容易發胖(藉由催吐等方式效果不佳)、變瘦又不容易(基礎代謝率下降)。

治療後自律神經的改善 心病需要心藥醫


比較 fluoxetine(血清素藥物,百憂解)+行為治療 / 行為治療, fluoxetine組8周治療後,休息時副交感神經活性恢復正常。治療效果則兩組沒有差異。臨床上有些診友的確服藥後,症狀就可以改善。有些則是接受心理治療,也收到很好的效果。也有人的情況比較複雜,需要同時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

藥物或心理治療都可以調節自律神經


一些血清素藥物、精神調節劑,可以調節自律神經活性。血清素藥物對於減少暴食衝動,可能會讓患者感覺不需要再吃進去那麼多食物,就可以收手。合併藥物與心理治療,可以同時改善自律神經及暴食症狀。在治療前與接受治療中,評估自律神經的狀態,可以當作一個指標來評估治療效果。

延伸閱讀:恐慌症要好 與自律神經修復有關

參考資料:

1.A Meta-analysis on Resting State High-frequency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Bulimia Nervosa (2016) Eur. Eat. Disorders

2.A Systematic Review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Bulimia Nervosa (2016)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李政洋身心診所:台北市松山區三民路84號 (02)27620086

醫師簡介 | 門診時間表|臨床心理師 | 諮商心理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