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 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腦部刺激技術,透過電磁感應產生磁場,進而影響大腦皮質神經元的活動。近年來,rTMS 在多種神經精神疾病的治療中展現出潛力,包括失眠。在睡眠醫學領域,rTMS 的主要作用機制被認為是調節突觸可塑性和改善與睡眠障礙相關大腦區域之間的連接強度。
一、rTMS 對原發性失眠的作用
對於原發性失眠 (Chronic Insomnia, CI),rTMS 已被證實是一種安全且可行的治療方式。
- 作用機制推測:rTMS 主要透過調節大腦的突觸可塑性,並影響與睡眠相關的大腦區域之間的連接強度來發揮作用。一般認為,低頻 (≤
1 Hz) rTMS 能幫助降低皮質興奮性。
- 治療效果:
- 主觀睡眠品質改善:研究顯示,刺激雙側背外側前額葉皮層 (DLPFC)、右側頂葉皮層和優勢初級運動皮層 (M1) 能顯著改善患者自我報告的睡眠品質,並降低失眠嚴重程度量表分數。
- 效果持續時間:這些改善通常能持續數週。
- 客觀指標改善:部分研究也觀察到客觀睡眠指標的改善,例如睡眠效率和總睡眠時間的增加,以及入睡潛伏期的縮短。
二、rTMS 對憂鬱症相關失眠的作用
對於重度憂鬱症 (MDD) 相關失眠,rTMS 的研究顯示出其對睡眠的改善可能與情緒改善相互獨立。
- 作用機制推測:最新的研究表明,rTMS 治療後,情緒和睡眠品質的改善是獨立發生的。這暗示 rTMS 可能對情緒和睡眠有不同的直接影響機制,而非僅僅透過改善憂鬱症狀來間接改善睡眠。它被認為可能透過調節大腦皮質狀態和增加慢波活動來影響睡眠。
- 治療效果:
- rTMS 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自我報告的睡眠品質。
- 憂鬱症狀也同時獲得顯著改善。
- 甚至在憂鬱症狀改善不明顯的患者中,睡眠品質也可能有所提升,這進一步支持了 rTMS 對睡眠的直接影響。
三、rTMS 對纖維肌痛症相關失眠的作用
對於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 相關失眠,rTMS 似乎能夠同時作用於疼痛和睡眠問題。
- 作用機制推測:rTMS 可能透過調節纖維肌痛症患者的疼痛調控系統,來同時減輕疼痛並改善睡眠障礙。一項雙盲隨機臨床試驗指出,對右背外側前額葉皮層 (rDLPFC) 的低頻 rTMS 刺激,可能透過影響週期性肢體運動來改善睡眠品質。
- 治療效果:
- 主觀和客觀睡眠品質均改善:一項最新的雙盲隨機對照試驗證實,針對 rDLPFC 進行 20 次低頻 rTMS 治療,能顯著改善纖維肌痛症患者的主觀睡眠品質(如 PSQI、MOS-SS)和客觀睡眠品質(透過多導睡眠圖 PSG 測量)。
- 疼痛和功能改善:除了睡眠改善,rTMS 也可能同時幫助減輕纖維肌痛症患者的疼痛並改善其整體功能。
- 常用刺激靶點:右背外側前額葉皮層 (rDLPFC) 是這方面研究中常用的刺激靶點。
rTMS 在改善不同類型的失眠症狀方面展現了潛力,包括原發性失眠、憂鬱症相關失眠和纖維肌痛症相關失眠。其對睡眠的影響可能是多方面的,且不總是單純依賴於其他核心症狀的改善。
rTMS 為失眠患者提供了一種創新且安全的治療選擇,特別適合因大腦功能性連結異常導致的失眠,或是對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它不僅能改善睡眠品質,還能減少焦慮與憂鬱,提升整體心理健康。若您正受失眠困擾,歡迎洽詢本院身心科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進行 rTMS 治療。
參考文獻: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rimary sleep disorders - ScienceDirect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