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重點:
1.認識創傷中的畏懼—以創傷復原三階段為框架
2.面對畏懼的工具—以EMDR工具為例
複雜性創傷有多常見
以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CPTSD)研究為例,美國CPTSD 的盛行率為 3.8%(1)。台灣清華大學針對一群孩子年齡介於6~18歲的媽媽做的研究,媽媽CPTSD 的盛行率為 12.1%(2)。鄰近的香港對於18至64歲之間居民,CPTSD 的盛行率為4.2%(3)。
臨床上常遇到的問題—背後其實可能是對創傷的畏懼
需要重述歷史嗎?有可能其實不想重提內容,因為提到其實會很不好受。
不記得過去發生什麼事情?有可能是已經以失憶的方式保護自己不用去觸碰到創傷。
我可以做嗎?有可能對於是否能夠治療,或是是否能夠好轉有些疑慮。
創傷的階段性治療:克服與創傷相關的畏懼
著名的創傷專家Onno Van Der Hart提出三階段中與創傷相關的畏懼(4)。
階段 1:症狀減輕與穩定
- 克服對於依附及與治療師依附失落的畏懼
- 克服對於心理內容的恐懼
- 克服對解離人格部分的恐懼(ANP 和 EP)
階段 2:創傷記憶的處理
- 克服與對加害者不安全依附相關的恐懼
- 克服在 EP 狀態下對於依附及與治療師依附失落的恐懼
- 克服對於創傷記憶的恐懼
階段 3:整合與復健
- 克服對正常生活的恐懼
- 克服對健康冒險及改變的恐懼
- 克服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接下來主要會針對克服對於心理內容的恐懼,以及克服對於創傷記憶的恐懼做討論。
做治療概念化時,治療師會帶領來談者去深入探索創傷的不同面向。因此,治療師需要挑選一些來談者有能力應對的內容。
—慈悲焦點治療創始者 Paul Gilbert
克服對於心理內容的恐懼—雀斑技巧
西班牙EMDR治療師Dolores Mosquera的想法是創傷記憶就像是我們的手掌,手指是創傷記憶不同的通道(例如:想法、情緒、身體感受),就像是手上的一個雀斑,只是稍微接觸一下雀斑,範圍會比一隻手指(一個通道)更小、更滴定。
步驟請參考:EMDR 應用在複雜性創傷 | 準備期技巧 | 指尖策略、雀斑技巧
害怕處理創傷記憶—Level of urge to avoidance
在評估創傷記憶時,如果發現很不順利,可以考慮對於畏懼處理創傷記憶的保護機制。很重要的是治療師要了解來談者已經盡力,只是遇到這個防衛機制,治療師可以找方法來協助來談者面對防衛。Jim Knipe所發展的方法Level of urge to avoidance,可以應用在這個時刻。透過詢問:你現在有多不想處理這個..經驗。0-10分,10分是完全不想,0分是沒有不想。將注意力放在不想處理的分數做雙側刺激。可能讓對於處理創傷記憶這件事情的畏懼變得比較中性,或是在過程中對於畏懼會增加一些了解。
畏懼陷入創傷—CIPOS
常見的擔心是只要一打開創傷記憶,就要癱瘓好幾天,原本的工作和生活又會被打亂。或是擔心陷入創傷記憶中,注意力回不來面對日常生活和現在的挑戰。Jim Knipe發展的另外方法Constant Installation of
Present Orientation and Safety,就可以運用在這上面。與來談者討論可以嘗試幾秒鐘把注意力放在創傷記憶,等秒數一到,就提醒來談者把注意力轉移到現在、定向現在安全的資訊。透過可以回得來的體驗,來談者可能會比較能了解自己對於接觸記憶能夠涵納的程度。
畏懼被整個創傷記憶淹沒—指尖策略(Tip of the Finger strategy)
如果掌心代表創傷記憶,指尖代表一小部份的感覺、情緒、非理性信念。指尖策略的目標,就是其中一隻手指頭。可能這次處理一小部分情緒,下次可以處理一小部分的創傷負面信念,分段漸進式的處理創傷記憶。
年會中短短20分鐘只能很簡單的介紹一些想法和工具,如果對於複雜創傷治療或是相關的方法有興趣,建議還是要透過自己的治療師或是詢問醫療院所。
參考資料:
1. Cloitre,
M., Hyland, P., Bisson, J. I., Brewin, C. R., Roberts, N. P., Karatzias, T.,
& Shevlin, M. (2019). ICD‐11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32(6), 833-842.
2. Fung,
H. W., Lee, K., Wang, E. K. S., & Wong, J. Y. (2024). Trauma-relate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mothers in Taiwa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 15(1), 2382554.
https://doi.org/10.1080/20008066.2024.2382554
3. Ho,
G. W. K., Chan, K. L., Karatzias, T., Hyland, P., Fung, H. W., & Shevlin,
M. (2024). Prevalence and validity of ICD-11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and complex PTSD: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Hong Kong adults.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96, 104045. https://doi.org/10.1016/j.ajp.2024.104045
4. Steele, K., van der Hart, O., & Nijenhuis, E. R. (2005). Phase-oriented
treatment of structural dissociation in complex traumatization: overcoming
trauma-related phobias. Journal of trauma & dissociation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Dissociation
(ISSD), 6(3), 11–53. https://doi.org/10.1300/J229v06n03_02
5. EMDR
and Dissociation: The Progressive Approach
6. Emdr Toolbox: Theory and Treatment of Complex Ptsd and Disso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