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創傷與靈魂讀後心得 | 解離與神曲


 

造福世界的羅馬,向來有兩個太陽,分別照明兩條路徑,

塵世的路徑,和上帝的路徑。

    本書是探討關於創傷與靈魂,以複雜的防禦系統來抵抗,遭逢創傷時,它會拯救自體的天真核心(以孩童形象),在投入心理治療時出現,透過帶有創傷史的夢境發現它。防禦系統可看作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仁慈面及黑暗面,可以是保護者,也同時可以是迫害者。仁慈面是具有保護性的角色,天使般的存在,透過遺忘、多疑等反應來保護自體不再受到傷害;在相反的黑暗面,本篇會結合但丁《神曲》來說明這部分。

 

通過我,是走進悲慘之城的道路;

通過我,是進入永世悽苦的深坑;

通過我,是走進萬劫不復的道路。

    創傷倖存者的負面型態通常在一開始是代有保護者的色彩,但若長期沒有修復或緩解的機會,會隨著時間不斷防禦性分裂,變得越來越有攻擊性,帶著暴力與迫害性存在,在本篇統稱它為狄斯Dis,這拉丁文的詞彙代表著分開及否定。

    狄斯的出現及攻擊是為了讓前面提到的孩童(天真核心)不在現實更進一步受苦,因為過去的苦難幾乎殺了這個孩童,因此它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內在的地獄,一種慢性、不斷受苦的世界,如同浮士德協議,又稱為魔鬼交易,以交換條件來誘惑創傷倖存者,用「比較可以忍受卻無止盡的苦」來交換「更激烈更慘痛的苦」,但狄斯設下這種反覆不停的絕望,會將靈魂留在那封閉且永久被囚禁的隔離地獄中,這場景貼近但丁書中提到「那座大門深鎖的狄斯城city of Dis」。

 

進入此門者, 揚棄一切希望。

Abandon hope all ye who enter here.

Lasciate ogne speranza, voi ch' intrate.

    但丁的《神曲》分為三部分,《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裡面當中提到:地獄是大漏斗,中心是耶路撒冷,撒旦則掌握漏斗頂端,越向下靈魂的罪惡越深重;另一面如同高山的是煉獄,在耶路撒冷相對的地球另一面海中,靈魂在此懺悔,山分了七層以象徵七宗罪,上升一層就會消除一種罪過,直到山頂就是天堂。

    但丁一層一層往下降,挖掘那些記不清但卻縈繞在心頭的傷痛碎片,那些解離的自體狀態充滿痛苦,以至於無法被人提起,被凍結在內隱記憶中。為了重拾希望,必須自願且帶著意識進入自身的絕望境域,重新面對這難以承受的痛苦,過程中必須緩慢前進,就像不管受多重的傷,終究是要把腐肉挖出來,傷口敷上藥,醫的一點疤痕也沒有才好。

 

來到了地獄之谷的邊緣,

那黑暗幽深的地方,響著不絕於耳的雷鳴般的哭聲。

    但丁及嚮導進入靈魂的最高層:靈薄獄,一個充滿無止無盡的悲哀世界,有著無望的嘆息聲,天真無辜受困於此,這類人感覺是不完全真實的,游走在邊緣,過著暫時性的人生,認為自己無法融入,無法找到內在活力來源,在任何地方都沒有歸屬,在這個世界沒有家,直到有一個「仲裁intercessory」的角色降臨,封存的狀態才會解放。在但丁的故事中,仲裁者即為耶穌,也可以看做是某種心靈的寄託或心理治療者。

    其中困在靈薄獄的有害的天真無辜,這是一種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不願意面對現實,也不會檢討自我,可能會一輩子堅持自己是絕對清白的,還會認定某些族群(同性戀、男人、母親等等)是永遠的壞人,這種嬰兒型及自大妄想配對,也是廣為人知的邊緣型人格疾患,會表現出專橫、自以為是,又如寄生般的現象,都是受困於靈薄獄的靈魂。



此圖以簡單的概念說明創傷與狄斯之間的關係。大家身邊都有許多資源,如知心朋友、師長、醫護人員、寵物或宗教信仰等,可以來幫助我們面對過去的創傷,在本篇則以耶穌為象徵。但治療/療癒過程不一定都是單箭頭,可能會在中間搖擺,無法真的走出傷痛,卻也還沒放棄自己擁有的資源,即為「感覺動作治療模式」中的「擺動」,來回擺盪於高焦慮狀態及穩定平衡安全的狀態。狄斯的角色,便是阻擋資源對創傷的幫助,讓創傷停留在地獄深處,將靈魂囚禁其中。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