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一起讀 沒有不好的你 | 內在家庭系統


 

陳洛涵

家庭系統所說「你與所有人都是多重人格」,並非是說患有解離性身分障礙症,而是解離性身分障礙症患者承受過惡劣的虐待,其內在家庭系統比一般人更支離破碎,每一個內在部分都明顯獨立。

 

1.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IFS

人類生下來就有許多次人格,也就是「心智」,不停地在心中互動、交談;而單一的心智模式會導致我們畏懼自己內在部分,且視為病態,我們會嘗試去控制那些使我們困擾的思維及情緒,對那些衝動進行忽略、對抗,但又因為無法控制而責怪自己。假設我們畏懼演講,或許可以用意志力來克服恐懼,但如果持續恐懼,可能會導致我們更加控制,開始批評自己,甚至從此以後再也不敢演講,感覺自己是失敗者,認同自己的缺點,認為自己充滿缺陷,如果別人看到真實的自己,他們會感到厭惡。

美國文化一向強調意志力與自律,認為應該用意志力約束我們原始、有罪的心智,因為這種意志力的道德已經內化,從小就學會用羞辱與暴力去對付我們不聽話的內在部分,強迫他們就範。文化權威所造成的內在部分成為內在的魔鬼,但卻發現越是努力想趕走這些情緒與信念,魔鬼們就越強,更加肆無忌憚地取得控制,被放逐的內在部分(性慾、憤怒)趁虛而入。然而,任何試圖讓內在的魔鬼變本加厲的羞辱,以促使自己遵守規矩的作法,就像家庭中父母採取羞辱的手段來控制子女一樣,對內在系統一點好處也沒有。

2.   Self

內在部分並非表面知道的這樣,也許就像失能家庭的孩子,被迫脫離自然脆弱的階段,有時甚至帶入破壞性的角色,來保護所處的當事人,在某個時間擔任保護者的任務,感覺必須如此才能拯救當事人,具破壞性,卻也有保護性。內在部分是一個很極端的存在,可以對一個人的生命造成很多傷害,但沒有任何內在部分是天生的惡,每一個內在部分不管看起來有多邪惡,它們都有著祕密的痛苦歷史可以分享,它是如何被迫成為這個角色,背負著它不喜歡的負擔,且持續被驅使著。

當那個內在部分後退之後,大部分個案會轉變進入完全不同的狀態,越多內在部分後退讓個案發言,個案就能變得覺知與好奇,釋放更多好奇心,同時能平靜與自信的面對內在批評者,此內在部分被稱為「真我」,存在於每個人身上,且無法被破壞的,也不需要成長,真我擁有自身的智慧,知道如何療癒內在與外在的人際關係。真我在我們內在保護的表面下,當內在部分為它讓出空間,它會自動站出來,通常很突然,且無一例外。



3. Open-minded

如果以開放的角度來接觸這些內在部分,如尊重、接納、好奇等,便可以發現它們是如何被迫開始目前的角色、如何被角色困住,它們被凍結在過去創造角色的創傷時刻中。內在部分不是一團怒火,如果用開放的心態傾聽,會知道它有多生氣,但它也有恐懼與悲傷,用憤怒來保護自己的安全,但別忘了內在部分有自己不同的慾望、年齡、情緒與意見,大多數都很年輕,更像是內在小孩。內在敵人都是好的內在部分,只是被迫採取了不喜歡的角色,它們不應承受,也很想離開,但又認為這樣不安全,認為不夠安全的原因,就是不信任自己的領導者,也就是真我。

解離性身分障礙的人進行家庭系統療法,會發現內在部分也有內在部分,就像俄羅斯娃娃,一層一層的藏在更大的系統內。打個比方,同樣都是酗酒議題,但在關於酒癮的內在部分外,其中可能還細分為16歲時的酗酒部分、25歲時的酗酒部分,治療師就像耶穌,耶穌對外在世界的流放者給予慈悲與關切,療癒它們。



4. Burdens

內在部分會把極端信仰與情緒放進「身體」中,驅動它們的感受與行動,包含外來的情緒與信仰,又稱為負擔。負擔是一個人直接經驗的產物,如父母虐待孩子時的無價感、車禍的恐懼感、幼時遭拋棄的信任感等,這些會附著在內在部分的身體上,變成我們潛意識的組織者,成為個人負擔。我們都有這些內在部分,它們都有價值,直到它們成了負擔,被我們生命早期事件強迫套入扭曲的角色。

有研究指出,犯案者在童年遭受虐待時,他們一個內在部分保護者非常想要保護他們,展現對抗施暴者的憤怒和暴力,來保護自己免於被虐,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內在保護者繼續帶著施虐者的仇恨負擔,渴望主宰與懲罰,虐待兒童的快感來自於傷害及控制無辜的弱者,一代的施暴者被父母虐待時承受了父母的內在施暴者,是傳承負擔轉移的一個方式。

溶合是描述內在部分觀點、情緒、信仰、衝動與真我的結合。內在保護者的溶入是因為它們認為必須處理自身的生活問題,不信任真我可以處理,通常會變得偏激,溶入以佔據系統,如小時候遭父母毆打,自己無法阻止他,內在部分就不再相信真我可以保護系統。創傷系統是年輕時壓力過度所做出來的,它們被凍結在過去創傷時間中,認為當時的自己年幼無助,讓它們相信必須溶入,否則會發生可怕的事,因為它們被困在過去,這樣想是合理的。



5. Lasting

冥想都可以算是溶出的練習,覺知分離念頭與情緒,從平靜的地方觀察,去接觸真我。冥想可以幫助自己更平靜、自信、慈悲、勇氣,使內在部分信任真我可以帶領內在與外在。在冥想中,需要告訴內在部分自己真實的年齡,通常回答的數字是那個內在部分被迫脫離價值的狀態,進入那個角色時的年齡,大部分得到的數字都是個位數的,內在世界一旦接下角色,就會專注於外在世界,再也不回頭看,沒注意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所以內在部分認為它們有必要保護年幼的自己。這個更正過程的目標,是讓內在部分明白自己已經不同了,使他們開始信任自己(真我),促使它們回到應該的模樣,或許會停留在不同年紀,也有可能在相同年齡,但無例外的,它們會轉變成有價值的角色。

真我一直都在,永遠不會消失。古代發生日蝕,太陽消失,會導致人們恐慌,然而真我就像太陽,會被暫時遮住,但未曾消失,月亮過去了,太陽仍像往常那樣明亮。當內在部分溶出,真我顯露,內在部分會感到自在,因為有如此強大慈愛的內在領導者。找出溶合的內在部分,幫助它們相信溶出是很安全的,這是家庭系統治療關鍵。負擔讓真我與內在部分失去連結,給予它們極端的衝動,背負著負擔的內在部分可能完全無法體驗真我,所以當內在部分放下負擔後,不僅立刻轉化,也與真我有更多連結與信任。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