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於蕃老爹 |
參加Andrew Seubert和Pam Virdi,治療飲食疾患的工作坊。整理了關於治療計畫、方法的筆記。內文提到的Protocol/Procedure,可以在診所部落格看相關介紹。
處理促發情境與渴求的方法:
l Detur
Protocol: AJ Popky 所發展,設定正向的治療目標(治療後可能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光景)
+ 身體心錨。
l Feeling
State Addiction Protocol: Robert Miller所發展。在行為底下,總是會有正向情緒,將你一次又一次,再度拉向該行為。標的:
在正向情緒與強迫行為之間的力量、連結。有一說,是Robert Miller是否有從Jim
Knipe(Level of Positive Affect)的方法中擷取一些部分。
l CravRX
strategy: Hase所發展。 標的:覺得很嗨、感覺很棒的那個時刻(Euphoric
recall)
常見的飲食疾患負面信念
l 瘦是美的;胖是羞愧的。
l 沒有飲食疾患,我沒有辦法活。
l 如果我是瘦的,我就可以被接受、可以被欣賞、是OK的。
l 我必須要完美。
l 我必須要有所掌控。飲食疾患給我這樣的掌控。
l 飲食疾患協助我處理我的感覺。
l 我沒有辦法忍受我的情緒。
l 如果我有飲食疾患,我會被關心、照顧。
診友分享參加過的瘦身課程,裡面的教練提到。如果連飲食都無法控制,生活也會無法控制,人生就會隨波逐流。似乎強化了,我必須要有所掌控的信念。
從創傷的哪個區域呢?
RSVP- 4個主題的縮寫
l 責任R:responbility
l 安全S:Safety
l 價值/羞愧V:Value or shame
l 能力P:Powerlessness
有多熟悉呢?
老朋友/新朋友?有多熟悉呢?
不一定要用比較大的力氣,進入回流(Floatback)的程序裡。學習烏克莉莉,練習和弦彈奏,老師告訴我偷懶是可以的。有時候譜上的和絃,不一定每一條絃都會用上,沒有用上的絃可以不用按著。就是可以透過一些比較輕鬆的方式,來為設定治療的標的鋪陳。
很胖,有時候可能是事實。但是胖對於個人,會因此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呢?
例如:可能因此感到很羞愧。如果沒有辦法在邏輯上說得通,那也沒有關係。事實上,這是沒關於邏輯與理性的。重點是背後所隱藏的,可能是恐懼或是其他的元素。這些背後隱藏的元素,就是我們可以工作的地方,來讓經驗產生改變。
不要設定太絕對的正向信念,降低難度
例如:使用我正在學習_____(某個正向信念)。將負向信念帶往更新的歷程,從而減少來談者對於絕對的正向信念,感覺到遙不可及的感受。
可能的治療標的- 非適應性的正向感受
例如過去在體重減輕時,身邊的人的反應,正增強了好的感受。Pam之前有位來談者,其實在有飲食疾患之前,體重一直也就是在正常的範圍。不過在體重減輕的時候,她感覺到生活開始改變了,她從沒有人注意到的nobody,變成了somebody。突然間,就有人開始讚美她,稱讚她的美貌,希望能夠跟她一樣,有辦法瘦下來。她詢問Pam,你要我放棄這些嗎?
Pam的回應是,請教她,當她繼續瘦下去,已經看起來有點生病了,周遭的人怎麼說呢? 她回應,周遭的人要她停止,不要繼續再減重了,但是她無法停止。Pam從這個地方切入,告訴她這個感到自己很特別的感受,在這個時候變成了問題,讓她沒有辦法做選擇。開始影響到生活,也干擾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
重點:尋找別人曾經對妳變瘦,表現出的羨慕忌妒的時刻。
非適應性的正向狀態: 例如來談者在一天當中,只有在暴食與催吐的那段時間,才有感覺到片刻的寧靜。那段時間的感受,就是非適應性的正向狀態。
對於改變飲食習慣,將會面對的未來擔心。例如擔心改變飲食習慣之後,沒有像是現在的體態,可能因此會被嘲笑、羞辱。即使在發展出飲食疾患之前,可能來談者也從來沒有那麼胖過。但是有目睹過,其他人因為體重、外貌遭到取笑的情境。就像是預防的概念,不讓自己有任何的機會落入那樣的田地。
也會有個相對的部分,擔心如果沒有改變,目前的飲食型態將對導致什麼樣的後果。薩德博士在今年的線上督導,嘗試利用相似的概念。當示範的案主提出想要改變一個習慣,他請案主可以嘗試來說服他,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改變。就好像是要幫改變找出好的理由。
而Pam則是分別請不想改變,以及想要改變的兩個部分。就像是寫封信給五年沒有見面的朋友,對方知道我們有著飲食上的議題,溝通一下彼此的想法。第一封信是繼續照著原本的作法,甚至更嚴重了/也可能就是持續原本的模式,後續可能是什麼。第二封信是,改變原來的作法,後續可能會面對什麼,生活會變得怎麼樣。
將兩封信,帶過來彼此在同一個空間,討論一下。讓不想改變的部分有更多的感受,看看是否想繼續乘載以原本的方式,需要承擔的負擔/恐懼。也讓想改變的部分有更多的感受,想像那些達成時候的感受,是否能夠成為現在就想要改變的一股能量。
注意!!體重回復總是從腹部開始
提醒來談者,當體重開始回復,體重總是會增加在腹部。因為腹部有許多重要的臟器,身體會從這些要保護的臟器附近增加。如果比較安全了,接下來體重會增加到腿,增加到手臂,最後才增加到胸部。(Breast dont have survival value) 大概需要6-7個月的時間讓身形慢慢地回復,當身體感受到安全,身形才可以回復。
使用Flashforward
Procedure
如果放棄飲食疾患的行為,過去那些創傷經驗,那些隨之而來的情緒,都將回來,讓我無處可躲。
可能有些來談者,有經歷過治療飲食疾患時,所經驗到的醫療創傷。可能會有胃穿孔,可能會有食道潰瘍,可能會心臟病發、癲癇發作...。來談者或許會也擔心,這些曾經發生/還未發生在身上的經歷,有一天會再度發生。
越餓,身體形象越容易扭曲
隨著體重的回復,有些人可以減少對於身體形象扭曲的認知程度/範圍。但是也有些人,即使有所改變,仍持續受到這樣的困擾所苦。不論現在處於瘦/不再那麼瘦,都一樣會有個感覺,就是身體線條都還不夠瘦。
繪製一個地圖
飢餓絕不會是好的感受。能量是生理上,自然需要的。何時對於飢餓,開始有好的感覺,那個就是其中一個,困擾產生的時刻。對飢餓有好的感覺,會對於生存來造成負面的影響。
尋找羞愧經驗
不必是直接發生在來談者身上的經驗,可能有看過其他人受到羞辱。例如可能父親對於肥胖,有很嚴重的恐懼。每當他看到一些人,對於對方的身形無法接受,就開始大肆批評。當孩子從小見證了這些,孩子心中留下的,可能是不能夠多儲存能量在身上。父親可能會怎麼想呢?甚至父親可能會怎麼批判我呢?
寫一封信給父親
親愛的父親,
我知道你愛我。你會希望我能健康。我知道你會想協助我復元。其中一件,我想要請你幫助我的事。是每當聽到,你怎麼形容別人的體重,以負面的言語來評論,那會讓我不想吃東西。那會讓我很恐怖,不知道如果我體重增加,你會對我說什麼。為了讓我健康,我很想知道,你是否願意幫助我,不要再這樣做了。
"感覺自己胖"是一種保護
當我們沒有辦法承受情緒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替我們承受。(這句話可能在身心疼痛的領域也適用)
我們讓身體變胖,讓感覺變"胖" 留意這個改決變胖的時刻,沒有人變胖是沒有原因的。我們變胖總是有很好的理由,我們需要去追蹤看看,這個變胖的結果是怎麼產生的。透過追蹤,了解到一個事實,我們不是”總是”感覺到自己是胖的。相對於<我永遠感覺到自己胖。>,可能會帶來賦能的感受。
如果停止飲食疾患的行為,身材改變,老公覺得我不再迷人..
Pam:可能選錯老公了!! 如果老公因為自己的需求,要太太以這麼辛苦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身材。
Andrew:重要的問題是,會不會我們為了維持關係,想要以減輕體重的方式達成?這可能藉此知道,是一種外控,是一種共依附的模式。如果我的先生覺得我是迷人的,我就會覺得自己是OK的。Andrew會邀請來談者重新聚焦,先不管先生會怎麼想,你想要自己的身體是怎麼樣的呢?藉此來建立與自己的身體,發展一個健康的關係。
學習與自己的情緒/反應相處
伴侶可以中婚姻中離開,但是有時候孩子沒有辦法離開原本的環境。這個時候Andrew建議:hold on to yourself。環境沒辦法改變的時候,要練習在同樣的環境。學習與自己的情緒/反應相處,與自己的身體建立健康的關係。
沒有不好的部分
-Parts work
在處理創傷記憶之前,找尋那些部分握有這個記憶,或是與這個記憶很有關聯性。在進行之前,看看這些部分,可能會需要哪些資源,為處理做預備。我們很小心地進行記憶處理的工作,不會貿然地進入記憶中做處理。
有時候飲食疾患的部分,是為了避免去處及一些感覺。而由其他的部分,握有創傷的記憶。也有的時候,飲食疾患的部分,就有著創傷的記憶。治療師的工作之一,就是一起來探索看看系統是甚麼樣的情況。
在處理過程中,如果注意到任何不對的地方。請來談者,以及注意到不對勁的部分都可以提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這些部分開始來練習照顧自己,而不只是像膝反射一樣工作。(參加薩德博士的督導,他用kindling
effect來做比喻) 現在有個選擇,就是來照顧自己。相對於不記得事情,卻受到曾經發生的事情所困擾。治療有機會可以記得事情,卻不用受到事情困擾。
在連結一些資源,或是邀請一些可以來協助過程的部分一起參加,治療會再度回到原本的標的。
不要太早結束治療
在在評估的階段,Pam提醒在體重回復到健康的範圍時,不要太快結束治療。有可能來談者現在比較對自己的身體有感覺了,也度過了讓體重回復的過程。但是在這個新的身體裡面,生活中仍有可能會遇到一些難以適應的情境。例如面對這個世界、周遭環境對於身體的觀點。身邊持續有人在減重、復胖。可能有仍對於妳曾經那麼瘦,發出讚嘆,甚至表現出忌妒。建議再跟進六個月的時間,支持這些進展穩固下來,減少回到原本行為的可能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