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一起讀創傷療癒手冊 | 侵入型症狀

 

文字整理:陳洛涵

何謂創傷

「長期複雜性創傷,就像黑夜中前往一個充滿危險的旅行。」


PTSD和重大事件有關,如車禍、天災、暴力行為,讓一個人感覺自己被強烈的恐懼或悲傷情緒淹沒,甚至會延續至成年,試圖逃避以避免痛苦,直到獲得必要的支持來療癒這些傷口。而有另一個叫做複雜性創傷C-PTSD,是長期處於創傷性壓力下,並非單一事件造成,大多源自童年遭受的持續性壓力或不斷發生的創傷事件誘發而成。患有複雜性創傷的人,會有認知扭曲、情緒困擾或精神扭曲、人際問題及過度警覺等情況出現。

 

複雜性PTSD侵入型

        有些回憶像不請自來的訪客闖入他的生活,

                                            也不知道這些回憶何時會再度重現。」

此為複雜性創傷的一種,會帶來如焦慮、恐慌、回憶重現、作惡夢等症狀,嚴重干擾自己過著想要之生活的能力。在認知行為治療中,強調不要去評價自己的想法是好是壞,就像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提到,「世事本無好壞,是思維造就了好壞」,有意識的覺察身體感受與腦中思維間的關聯,幫助自己釐清哪些觀點會讓自在感油然而生,哪些念頭會製造更多困擾。改用正面或實際的角度切入,如「就算犯錯還是會有人接納我的」或把「我不行」調整為「我可以試試看」,試著挑戰負面想法,將其轉化成支持性思維,才有可能為自己帶來較正面的結果與氛圍。

 

「接收到混雜的情緒訊息,容易會造成困惑及誤會。」

在原生家庭中情緒如果不被理睬,甚至是誤解的話,長大後可能會發現自己很難辨識當下的情緒。如父母只對孩子的好成績及優良表現有反應,面對考砸了或難過情緒等不給予回饋,會導致孩子報喜不報憂,甚至將無法說出口的情緒用其他方式(暴力行為)表現出來。可以試著以好奇與開放的態度來探索自己的情緒,像是在面臨「怒」的情緒時,對自己說「憤怒是在傳達我值得公平的對待,能用健康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需求」,這樣更有助於恢復情緒健康,拓展對自我的理解。

 

「渴求一段關係,卻又與人際關係不安全的記憶直接牴觸。」

人際關係的困難與失去,會讓人感覺脆弱和不穩定。辯證行為治療提到,劃分健康界線,在化解衝突的同時,也要承認自己造成的傷害,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界線」是尊重自己的一種方式,能堅決表明同意或拒絕。少了界限可能會因為渴望認同而屈服於他人;維持界線則是能接受「不能一直取悅別人」的事實。可以學習用堅定自信又體貼的方式解決衝突,以清晰、公平和友善的溝通,避免奚落和謾罵,盡力做到尊重和真誠,才有助於維持健康的人際關係。

 

「情緒就像大海的波浪,一定會漲潮、達到浪峰與退潮。」

調節情緒是要減少無效情緒反應帶來的痛苦,其目的不是要屏除情緒,反而是用情緒來感受內心世界的潮起潮落,用其提供的訊息當作人生抉擇的指引,如此一來就算身處在強烈的風暴中,仍然可以安全度過。「情緒劫持」會觸發本能的戰逃反應,意思是恐懼或憤怒的強烈情緒會凌駕一個人的思考與行為,例如遇到老虎時拔腿就跑,總比停下來跟其搏鬥要好。但是對患有複雜性創傷的人來說,有時會出現「假警報」,像是剛好在自己處於脆弱狀態時聽到伴侶不耐煩的口氣,便會對事情反應過度。

培養自己「容納之窗」的能力,這是一種情緒調節技巧,透過覺察感覺、思想和情緒波動的方式,在此範圍內可以有效應對自己的情緒,當超出範圍時會進入生存模式,出現焦慮、崩潰、恐慌等過度警覺的情緒,而出現停擺、麻木、疏離等症狀時,則代表警醒度不足。當可以察覺身體細微的改變,就能在崩潰、封閉自我前,尋求自我照護。

 

「承認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就是療癒過程的第一部分。」

「融貫」是療癒童年創傷最重要的一環,以正念方式回顧自己的人生,並意識到這些獨特的人生經歷是如何造就今天的自己,建構一個包容性故事,藉此整理自己的自我理解,融入新資訊,支持自己持續成長。在了解自身創傷歷史的同時,也要把視角拓展到「跨世代創傷」,意即有一代未解創傷會變成遺產形式,代代相傳,如父親常常酗酒家暴,對於在這個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會不會有什麼傷害或影響。擁有未解創傷的成人,對自己的過去缺乏融貫故事,當他們在成為父母後,較難留意自己情緒和行為對孩子的衝擊,容易被忌妒、憤恨等情緒劫持,導致虐待或忽略孩子。關心家族故事能增強情緒健康,對歷代祖先了解越多的人,較能因應創傷壓力的影響,可以展現較好的恢復力。

 

「創傷事件已經發生了,發生在我身上,但現在也結束了。」

所有創傷治療方法都是回顧發生在自己上的事,目的是降低對創傷的敏感程度。「減敏感法」就是在想到創傷事件時,能夠正視痛苦,減輕感受到情緒與身體痛苦的量。藉由感官細節、想法與感覺的方式回想創傷細節,進而降低和創傷事件相關的痛苦程度。認知處理治療強調要釐清什麼想法會干擾創傷的解決,用許多感官知覺(視覺、聽覺),將創傷經歷寫下,越詳細越好,不過可以跳過讓自己感覺情緒崩潰的部分,慢慢調整節奏,並在需要的時候重新納入資源中。

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EMDR)則強調,能夠減低敏感程度,是因為自己的天賦能力可以適應逆境與處理困難的人生事件,其中雙側刺激是經由治療者引導,持續左右移動自己的眼球,或是輕拍肩膀手臂、用耳朵傾聽等,在雙側刺激下想像創傷場景,追蹤當下身體的感覺、想法與畫面,寫下事發當下的情緒感受,以及對於此事件現在的想法與認為對自己人生有什麼影響等。經證實,此方法有助於為身心健康創造正向的效果,如心情變好、改變精神容貌、提升免疫功能等等,在過程中,放下內在批評的聲音,自由聯想與創傷事件相關的任何事情,追隨自己的思路,不管它會帶領你到哪裡。

 

「過去,

那充斥著恐懼、空虛和自大幻覺的內心,

而今能展現意想不到的生命活力。

這並不是一段回家的旅程,

因為這個家從來就沒有存在過。

這是一個新創造的家。」

--愛麗絲․米勒,心理學家、作家

參考資料: 創傷療癒手冊-不被往事定義,走出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