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故事分享-海龜的成長 | 周大為 藝術治療師/諮商心理師

 



(本文已經過改寫,無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前言)

阿如是個十五歲的男孩,從小因多次家暴而被安置,對父母有著矛盾複雜的情感。對人際是敏感且渴望連結的,但也因為不知道如何與人建立關係而感到挫折,情緒失控的時候會有輕微幻聽與妄想的症狀。阿如的語言與情緒表達明顯較實際年齡更低,喜歡穿戴可愛的衣物,仍保有孩子的一面,喜歡藝術創作。社工邀請我與阿如進行藝術治療工作,希望可以透過創作更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並協助他釋放內在的感受與成長。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

 

榮格認為內在的精神能量,會透過象徵意象的形式展現,經常出現在夢、藝術和神話表達之中。心靈具有象徵形成的能力(symbol-forming capacity),當意識固著控制於狹隘的一邊,無意識會以象徵意象(symbol image)的方式(例如:做夢、自由塗鴉)補償以平衡兩者。當個案可以感到安全,透過創作可以逐漸釋放糾纏的心理能量,不再固著,可以開始遊玩,內在感到彈性、流動和成長 (Case & Dalley, 2006)。擴大對於意象的理解,觀察藝術表達的變化也有助幫助個案找到內在心靈能量發展與轉化的方向。

 

孤兒、療癒與成長)

 

與阿如工作歷時約一年,他能以自發性的藝術創作帶領我去認識他的內在世界。孤兒與餵養是反覆出現的主題,個案在歷程中,一開始出現了關於公雞、母雞與蛋的意象,之後反覆創作各種剛出生的孩子,包含了娃娃、雪人、貓咪與海龜,個案認為他們都是剛出生一歲左右沒有父母的孤兒,有著各種不同的需要與感受。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阿如提及本來海龜就是沒有父母的,因為牠們一出生就是自己一個人,要自己面對各種外在的挑戰。阿如在表達的時候,讓我感受到他孤獨的心情,而海龜的意象似乎也支持著他,進入孤兒原型的世界。被父母暴力對待的經驗,似乎被意識壓抑而遺忘了,意識到的是無法同住,被機構安置的斷裂、疏離與孤獨。各種的挫折與感受的心理能量,透過藝術創作化成了海龜,讓我們可以得知阿如難以表達的感受。擴大理解海龜的意義,似乎他也在說:「我可以獨自面對這樣的挑戰!」,因為他不是唯一的孤兒,所有的海龜都跟他背負著相同的命運與挑戰,這是一趟英雄的旅程,而得到某種安慰。


根據榮格分析師Neumann (1990)的發展理論,當孩子在第二胚胎期(Second embryonic phase 0-1)未被滿足,將會產生苦惱自我(Distress ego)渴望被愛與照顧,但因為原始關係不夠安全,導致削弱無法成長的自我,經歷無意識湧現與意識崩解。在創作中,阿如也自發性地創作出各種的食物與藥物來照顧需要食物與生病的孩子,透過想像的照顧與治療,阿如也開始在隱喻中表達自己現實的經驗、傷心挫折與各種不舒服的感受,透過創作,滿足內在各種愛的需求與遺憾。

 

最後,阿如結束的作品,她命名是心美牛排館,希望可以學習製作好吃的食物分享給更多的人。阿如似乎在過程中從一位內在孤單的孩子,慢慢開始轉變成一位可以照顧餵養自己的人。透過自發性的藝術創作與治療師關係的涵容,內在的孤兒逐漸得到療癒並且長大。

參考文獻:

 

Case, C., & Dalley, T. (2006). Art and psychoanalysis. In The Handbook of Art Theory(2nd ed.) (pp. 113-136). New York: Routledge.

Neumann , E (1990).The Child. CA:Shambhala Publications. ISBN: 0877735700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