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聲音的探索 | 音樂治療透過聲音建立關係

 

作者:黃詠恩音樂治療師

近代音樂治療從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以來,在西方國家已是一項成熟的專業,尤其是英國、美國與南半球的澳洲,在台灣,雖然也約略在2000年之前,已有不少先驅者前往這些國家學習回國,但對大眾來說這似乎還是一個很朦朧的專業。

 

最近,有一個機會和同行一起帶領體驗團體,是一個五人的小團體,成員間有的彼此認識、有的不認識,但因為聲音,串起了連結。

 

而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我們請成員環顧場所空間內的樂器,接著挑選1-2項自己有興趣想嘗試的,有興趣的定義可以包括樂器的色彩、外觀、形狀、或發出的聲響等,再來請大家說說自己選擇的原因、並請該名正在分享的成員操作手上的樂器(除非成員主動發問,帶領治療師不會刻意強調樂器該怎麼操作,只要能發出聲音就好了),讓其他人聽聽聲音。接下來,為了讓大家對自己選擇的樂器更加熟悉,由帶領治療師敲奏一個節奏、然後成員們重複和模仿,數回之後,由志願成員敲節奏,其他人再重複和模仿,活動到這裡,其實已經可以看到大家對自己手中的樂器越來越熟悉、越來越拿手,也在這個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團體裡,慢慢地放鬆下來,而音樂上的連結也一點一點的接起了線。

 

重覆與模仿活動之後,帶領治療師再請大家再挑選一次樂器,這次就沒有請大家口頭分享了,而是直接跟著帶領治療師手上的魔法棒開始和結束,點到誰、誰就開始演奏自己手上的樂器,再次被點到就停下來,所以可以想見可能同時會有兩樣以上的聲音正在進行著、合奏著,雖然這次沒有讓大家先分享和聽聽彼此樂器的聲音,但因為知道大家對陌生的樂器已經可以不用害怕,也敢自然的操作,所以這個機會也是讓大家再次加深對彼此、對其他人聲音的認識。最後,帶領治療師邀請大家在心中默數10秒後開始合奏,自然的開始也自然的結束,大家聆聽著彼此的聲音,也同時聆聽著自己的聲音,像是一場舒服和諧的對話,也可能藉著這首現場即興樂曲,去到了無人島的沙灘、還是環遊了世界等。

 

音樂是一種很神奇的創造,常常我們會說那些說不出口的,就讓音樂來表達,有時候說話是一種很直接性、又得注意言詞用法的表達,但很多時候可能弄巧成拙、也會傷人,而在音樂上,可能也因為不熟悉,大家會更願意嘗試或探索。

 

上述體驗團體中的活動與進行狀況,其實就是在音樂治療的第一或第二次療程中會出現的,不論是成人或小孩,治療師都希望個案能以輕鬆的態度做選擇和體驗探索,然後再慢慢的熟悉彼此,建立起只屬於個案和治療師的治療性關係,在這樣的連結中一起工作、邁向目標。

 

因此,音樂治療簡單的來說,就是透過音樂的互動來達成治療性的目標。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