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說故事、失憶、工作記憶--重新改寫創傷經驗

 

合作取向治療是什麼呢?這幾年與許多不同治療取向的心理師合作,對於各門各派的方式感到好奇。透過蔡伯鑫醫師/合作取向治療訓練師,在小說空橋上的少年中尋找可能的線索。

 

一開始,只是本子找不到。」有時候看似小事,對我們神經系統,可能觸動了防衛的機制,讓孩子開始不想去上學。到最後「算了吧,不找那本子了」怎麼樣讓我們對於同樣的一個經驗(本子找不到是事實),所連結的感受可以有所不同 (從一開始本子找不到,乾脆不要去學校,到後來可以算了)

 

這個治療學派,是三大或者說四大後現代心理治療的其中一支,與敘事治療或焦點解決(SFBT)不同,它沒有太多的技巧或標準問話,更多的是一些內功般的指引原則與各種隱喻。”--引用自蔡伯鑫醫師粉專

 

艾瑞克森催眠中,也有許多間接溝通的方式,說故事/隱喻外,困惑、失憶是一個很有趣的治療方式。讓意識層面不記得,曾經有過的治療性暗示。讓治療機制可以在潛意識,自然的運作。

 

困惑(舉的是生活中的例子,重點在打亂了原本的思路)

最近二寶剛去幼兒園的幼幼班,大寶也是在同學校,知道老師對學生很有方法。有趣的是,當二寶做一些沒有按照規定的事,老師原本想口頭勸誡。老師:晚上想回家找爸爸嗎?

二寶:不要

老師:晚上想回家找媽媽嗎?

二寶:不要

老師:晚上跟老師回家嗎?

二寶:好

(這樣的答案超出了老師的預料,之前同樣的問題,大寶回答不想跟老師回家)

老師:我家有點亂收拾好再找你來

 

結構性失憶:精確的忘記一段經驗,一段治療性暗示

例如:放鬆/手臂漂浮/回到過去學寫字經驗(催眠現象)-治療中暗示/隱喻故事/治療方案(想要讓來談者忘記的部分)-放鬆/手臂漂浮/回到過去學寫字經驗(催眠現象)在兩個催眠現象中的部分,會消失不見。

 

EMDR(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 2.0

指導語:你盡全力專注在記憶,我會盡可能讓你分心。2.0版本的口訣是MAD。其中M是動機motivationA是啟動activationD是減敏desensitization。原理是利用長期記憶被啟動,進入工作記憶,此時可以修改在工作記憶中的經驗,以新的方式儲存回去長期記憶。動機很重要,像是在介紹這個方法的時候,來談者問我會不會哭著回去。了解擔心發生的事情,說明過程中的確可能會哭(發展2.0版本的Ad de Jongh醫師甚至提到,如果我們以其他活動占用的工作記憶越多,甚至不會哭!!),但結束時不會,因為困擾程度會減少。要盡力專注在記憶,是想要將記憶中的更多部分,提取到可以進行處理的工作記憶中。放的記憶劑量越多(還是一次處理一個記憶),越能夠完整被更新。在這邊借用Ana Gomez上課中常提到打掃房子的比喻,有可能家裡髒了,可能只被允許擦個桌子,有時候可以打掃一個房間,有時候可以整間大掃除。在減敏期則會努力的用一些活動,來佔用有限的工作記憶容量。佔用的越多,可能過程中越能夠出現記憶更新的效果。如果是在提取記憶的同時,利用拍打等活動來佔用工作記憶,可以達到滴定的效果,讓來談者比較容易在容納之窗內,不一定要解離出去。

 

回來欣賞<空橋上的少年>

故事在兩條主線:治療線/旅遊線之間交錯進行,感覺有點像是創造出類似<結構性失憶>的效果,可能在旅遊線的一些感受,會默默地帶入治療線中,也可能是治療線的感受,帶入旅遊線之中。在將近20萬字的小說,閱讀過程中也占用了許多工作記憶,讓經驗改變的歷程隨著小說的閱讀而產生。

 

所以,到底什麼是合作取向?

我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如果把故事,結合艾瑞克森催眠與EMDR的觀點來看,反覆的在兩條故事間切換,即始好像忘記了其中的一些故事細節,還是收到作者藏在文字之間的訊息(或許不應該用藏,有些地方都用粗體)從各種觀點,嘗試來了解治療的有效因素,對我來說,或許比單純了解合作取向是什麼,有更多原本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資料:

1.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醫師

2.       自信催眠師VIP會員俱樂部,蔡東杰醫師

3.       EMDR 2.0 by Ad de Jongh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