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邀請內在小孩開派對--事前的準備


不到內在小孩 
之前整理Suzette Boon所寫的,關於與不同內在小孩的互動。有網友留言,看了那麼多,還是不知道內在小孩在哪裡。的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容易的與內在小孩互動。需要有一些前置的準備動作,就像是邀請朋友來參加聚會之前,需要預先做準備。以下介紹兩個我會做的預備,以及在提出邀請之際,需要注意的相關事情。 

滴定 
在化實驗中,有滴定法,將溶液逐漸加入被分析的另一個容易,藉由顏色變化來確定反。在創治療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滴定的概念。例如Ana Gomez 在工作坊中分享,治她準備許多不同的動物玩偶。孩子工作時,她會詢問,這個憤怒的情緒,像是什麼樣的動物。有可能孩子回答老虎,她就以老虎的玩偶,作為憤怒內在小孩的代表。或者在診間我有隻喜歡的拉拉熊和他的同伴我試著請談者想像其中一個拉拉熊同伴,是我們正想要聯繫的內在小孩,接下來就試著藉由與拉拉熊同伴的對話,來了解內在小孩。 

SIBAM  
是身體創傷經驗療法的創始者,Peter Levine博士所創的字,其實是五個英文字母的縮寫,就像是我們學習一些疾病的鑑別診斷時,會記憶一些要鑑別的項目。五個字母,分別是感官感受(sensation)、影像 (Image)、行為 (Behavior)、情感(Affect)、意(Meaning)。候來談者帶著很煩躁的情緒來,卻沒有辦法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或是可能出現有站在高樓的畫面,卻不了解為什麼反覆出現這樣的畫面在腦海中。其在創傷中,很常見在這五個元素中,可能會有連結破裂或是過度的連結,透過練習來擴展對於這幾個元素的覺知,發展承受這些元素的空間,整合彼此的連結。在樣的練習後,可能就會找到,原本失聯的內在小孩,所要傳達的訊息。 

有了對象,再發送邀請函 
一個內在小孩開始認識(可以透過上面介紹的方式,或是自己熟習的方式),再邀請進入會議室然也有可能,這次的工作中,內在小孩沒有想要進入會議室。沒問題,改天再或是,即使感受到內在小孩停留在議室外,也可以跟會議室外的內在小孩做些互動。(像是看到診所外面有人駐足觀看時,有時候會走出去,詢問看看有什麼需求。) 

世界越快,心,則慢 
太快,可能產生畏懼感,其實一開始就是人們在對於內心所感受到的痛苦,要保持距離時的自我保護機制。太快探索內心,或許與原本解離的防護有所衝突。例如:辨認出自己有一個內在孩子。(我可能沒有什麼內在小孩/不要用這個方式跟我工作) 或者探索內在經驗(我來不是要來探索這些,我只是晚上睡不著) 評估SIBAM前,不要忘記要先定向以及扎根大地,先涵容找到當下的安全感。也有可能有一個畏懼的EP、害怕進入內在的EP,擋下所發送的邀請邀請內在小孩開派對,主要的目標,可能還是為了協助自己現在的生活,能夠過得更好。即使還沒有派對,都可以先做照顧自己的練習,也都是後續更進一步深入療癒的預備。 

特別感謝Maggie Kline, Roger Solomon在這些與內在小孩的工作上慷慨的教學與分享。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