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公益時間:瑪姬小姐看親子關係


從開始用藝術治療接觸兒童青少年,以及與家庭工作,到現在邁入第六個年頭了。

常常,我們會遇到家長問著:「如何做一個好父母?」、「我哪裡做不夠,為什麼孩子總愛跟我唱反調?」、「我做這麼多都是為了他,但為什麼都被他拒絕?」。

我常常用繪本來與孩子一起工作,也想透過一本繪本,讓父母及家長思考關係這個議題。


「小喬逃跑了」上誼出版,文圖由Jack Kent創作。

這本繪本畫風非常詼諧幽默,簡單的筆觸和用色,但卻能引起孩子與家長的共鳴。

故事的內容是在描述一隻叫做小喬的袋鼠,他的房間就是袋鼠媽媽的口袋,但他有一天卻決定逃跑,去尋找其他的「家」。

袋鼠媽媽做錯了什麼?小喬真的就這麼不聽話?

過程中兩方都在重新調適自己,袋鼠媽媽空出來的口袋讓其他小動物們躍躍欲試,但沒有一個合適,因為這是「小喬的」。

小喬試了所有他能遇到的口袋,但也沒有一個是屬於他的「家」。

當最後,母子倆團聚時,原本那些僵持、那些衝突、那些不願意妥協的,已經不再重要。

因為他們彼此都知道,只要有彼此,就是家。

親子關係,並非位階高低誰尊誰卑的關係,而是互相尊重彼此是一個獨立個體的關係。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因為各方面的體能和智識需要成人的提攜和幫助,但家長並非孩子的國王或者主宰者,而是一個支架和楷模,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以及建構自己的世界的關鍵人物。

但這真的不代表你有權力控制孩子。

故事裡,小喬的媽媽不斷地要小喬去收拾房間,但「收拾房間」這件事,究竟是媽媽的需要還是小喬的需要?

故事結局裡,小喬在回到媽媽的口袋後,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整理自己的房間,這時候的小喬,開始自發性地做了這個決定和行動,因為這是他的需要。

我們必須常常問自己,對孩子的要求,究竟是誰的需要?

回到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好」父母,或者換句話說,一個「有效」的父母,我認為,其實就是能夠信任、尊重並適時放手的父母。

信任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以及靈魂,尊重孩子是一個有能力做出選擇並為此負責的個體,適時放手不是放縱,而是讓孩子在體驗「自由」中珍惜「不自由」。

就好像,孩子的房間亂,他必須自己承擔找不到東西、惡臭骯髒的垃圾、被同學嘲笑的後果,這些後果的承擔,是他自己要去負責的,而不是我們家長的工作。

存在主義認為,一個人有選擇的自由,有追求自由的權力,但也必須對自己所做的選擇負責。一個習慣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由家長決定的孩子,有一天當他必須為自己任何決定作出選擇並且負責時,他會像遇到末日一般難以承受,甚至崩潰。

而一個習慣於任何事情都替孩子決定的家長,也會因為孩子有一天的反彈或是抗拒,而出現關係上的僵硬和瓦解。

曾經,在學校,有一位家長含著淚問我,不希望自己才唸國中的孩子去刺青,她甚至於擔憂到跟公司請假跟蹤孩子,只是想確認孩子的行蹤...

這位家長對孩子的愛絕對夠,但這究竟是愛還是控制?孩子的反彈會不會也是一種抗議和聲音,他透過刺青、透過翹補習班、透過尋求友伴等等方式在告訴家長:「我長大了,我要自己為自己做決定!」。

最好的親子關係,我相信是一種平等且互相尊重的關係,不是哪一方去委曲求全的,也並非建構在物質的層面的。

一個剛剛好的父母,是了解自己的有限,以及願意接納孩子的有限,並且願意給彼此真正尊重的父母。

是不是呢?

李政洋身心診所:台北市松山區三民路84號 (02)27620086

醫師簡介 | 門診時間表|臨床心理師 | 諮商心理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