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 EMDR、SE、阿德勒、DBT、SMART、PPN、TF-CBT、基模療法、TRE、薩提爾、藝術治療、音樂治療及頭薦骨,配合經顱磁刺激TMS與藥物,提供貼近個人需求的整合資源,療癒創傷。

WHAT'S NEW?
Loading...

耳鳴的藥物選擇 | 2025更新加入藥物、心理治療與rTMS

蔡蔡藥師

許多來看診的診友,不約而同會提到耳鳴。有的是因為睡不好,有的是因為壓力大。也有診友想知道,自己的自律神經狀態,是否與耳鳴有關。


常常診友已經在耳鼻喉科做過詳細檢查,卻沒有發現明確的異常。透過耳鼻喉科醫師的建議下,進一步來診所評估。有些人隨著身心狀態越來越平衡時,耳鳴的情況也有所改善。



<前言> 什麼是耳鳴?

耳鳴,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音刺激的情況下,聽見如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惱人噪音。

耳鳴可以分為兩種:

  • 主觀性耳鳴(最常見):只有自己聽得到的聲音。
  • 客觀性耳鳴:連旁人都有可能聽到的聲音,如血流或中耳、耳咽管、軟顎肌肉收縮等源自體內的聲音。

暫時性 vs. 持續性耳鳴

一般人可能在聽完吵雜音樂、發燒或服用特定藥物(如阿斯匹靈)後,會出現短暫耳鳴,大部分的情況是可逆的,通常持續幾秒到幾天後就會消失。

然而,有1%的人深受耳鳴之苦,耳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並可能伴隨以下症狀:

  • 聽覺敏感、恐懼聽到聲音
  • 焦慮、憂鬱
  • 易怒、激動、緊張
  • 失眠

隨著年齡增長造成的聽力受損,耳鳴的比例也會增加。


耳鳴的可能原因

  • 聽力受損
  • 耳毒性藥物(如特定抗生素、化療藥:AminoglycosidesCisplatin Salicylates
  • 頭頸部受傷、手術
  • 壓力

而治療可透過諮商和認知行為療法、神經生理回饋、各種型式的聲音療法、增加聽覺輸入(如助聽器和耳蝸植入物)、各種型式的腦部電刺激、磁刺激、和藥物治療。


 耳鳴的藥物治療

耳鳴並沒有一定的治療準則,雖然藥物為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不過至今仍未有FDA(美國)/EMA(歐盟)核可的藥物上市。藥物選擇非常多元

以下是一些常見藥物及研究結果:

1. 止痛藥

  • 靜脈注射 Lidocaine雖然適用於大部分的耳鳴患者且效果顯著,但有效果短暫,投藥不便利等問題。

2. 抗癲癇藥

  • Carbamazepine過去被長期使用,雖然研究沒有發現期效果優於控制組,不過間間歇性耳鳴(如聽到打字聲、耳內撞擊聲)的患者使用Carbamazepine有不錯的效果
  • Gabapentin:研究結果不一,但對於「聽力損傷」引起的耳鳴患者,在改善響度與煩躁感方面似乎有幫助。
  • 綜合三份不同的研究,結果如下:

    • 研究一針對「聽力損傷」的患者,使用後 顯著改善了耳鳴的響度與煩躁感

    • 研究二 雖然整體的耳鳴困擾指數沒有改善,但在 改善「煩躁程度」上,效果優於安慰劑

    • 研究三無論是耳鳴響度還是煩躁程度,與安慰劑相比都沒有明顯差異

  • Lamotrigine 目前缺乏足夠證據支持其療效。
  • Valproic acid :只有個案報告

3. 抗焦慮藥 (用於緩和嚴重耳鳴造成的壓力)

  • Alprazolam小型研究發現使用藥物組耳鳴響度下降76%;控制組僅下降5%(但此研究被批評樣本數太少、劑量調整方式、缺少評估情緒的影響)
  • Clonazepam
    3000位有前庭或耳蝸前庭疾病的患者,使用Clonazepam0.5–1 mg/day60–180天)後,32%表示耳鳴情況有改善。(但此研究缺少控制組)。  20人的研究發現使用藥物後,不論耳鳴響度或對耳鳴的煩躁程度改善均顯著改善
  • Diazepam: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無顯著差異。

4. NMDA受體拮抗劑

  • Acamprosate (333 mg, 一天三次)使用60天和90天後,耳鳴響度和耳鳴煩躁程度改善明顯優於安慰劑,相較於安慰劑的44%,將近87%的患者服用藥物之後得到改善。
  • Caroverine / Memantine:研究顯示無顯著效果。

5. 抗憂鬱藥

  • 三環抗鬱劑 (TCA):如 Nortriptyline,可顯著改善「合併重度憂鬱」患者的耳鳴,但對非憂鬱患者效果不顯著。
  • SSRI
    • Paroxetine:能顯著改善耳鳴的「惡化程度」。但對於耳鳴響度則無明顯差異。
    • Sertraline在聽力沒有嚴重受損但屬高風險的嚴重耳鳴患者身上,顯著改善耳鳴響度和嚴重度
    • Fluoxetine:僅少數個案報告
  • SNRI:如 DuloxetineVenlafaxine,相關的研究不多,但基於其治療憂鬱症與神經痛的效果,也可以考慮用於耳鳴患者身上。

6. 其他

  • MisoprostolAtorvastatin、nimodipinefurosemidecyclandelatesulpiridevardenafil褪黑激素、中草藥、維他命、礦物質等,也都在研究範圍內,但療效不一。

在有失眠、憂鬱、焦慮的情況下,都可能會讓耳鳴的情況變的更頻繁,目前一些藥物治療部分,對於從這方面的改善,來讓耳鳴的情況得已舒緩。


藥物效果有限怎麼辦?考慮rTMS 跨顱磁刺激

治療的時機

  • 急性耳鳴 (6個月內)
    • 此時大腦尚未形成固化的病理性神經網路,神經可塑性高。
    • 及早介入 rTMS,治療效果最好。
  • 慢性耳鳴 (超過6個月)
    • 最新研究發現,rTMS 對「藥物難治性慢性耳鳴」具有療效。

什麼是「難治性耳鳴」?

需符合以下所有條件:

1.    至少2 不同類型藥物治療無效。

2.   耳鳴持續 超過6個月

3.   耳鳴障礙評量表 (THI) 分數 38 (代表已影響生活)

4.   對生活造成明顯困擾。


如果藥物治療 1-2 個月效果不理想,可以考慮 rTMS,避免耳鳴慢性化。病程越短(< 2年),治療反應越好;超過10年,效果則會下降。


 rTMS 的合併治療策略

1. rTMS + 藥物:先讓藥物濃度穩定(約4–6週),再加入 rTMS 以增強神經調節效果。

  • 血清素藥物 (SSRIs):如 SertralineParoxetine
    • 適用時機:耳鳴合併焦慮或憂鬱。
    • 研究發現rTMS + Paroxetine 在情緒改善方面,效果優于單用 rTMS

  • 三環抗鬱劑 (TCAs):如 AmitriptylineNortriptyline
    • 作用:透過調節神經傳導,降低耳鳴感受。

2. rTMS + 心理治療

  • 同步治療:在進行 rTMS 的當下,同時進行放鬆訓練(如腹式呼吸)或認知重構練習(挑戰對耳鳴的負面想法),利用神經可塑性窗口,加強心理治療效果。
  • 序列治療:先進行 rTMS2–4週)改善神經功能,待狀況穩定後,再開始心理治療(8–12週)。適合一開始無法進入心理治療的診友。

 rTMS 療效能維持多久?

rTMS 的療效會隨時間遞減:

  • 治療後 1 85–95%
  • 1 個月65–80%
  • 3 個月45–65%
  • 6 個月30–50%
  • 1 年後20–35%
  • 2 年後10–25%

影響療效維持的關鍵因素

1.    初始反應強度:改善程度越高 (THI分數下降50%),維持時間越長。

2.   初始嚴重程度:症狀越輕微,效果越穩定。

3.   病程長短:病程越短 (< 2),療效維持越好。

4.   共病狀況:若合併情緒障礙、失眠或聽損,會降低持續性。

5.   年齡:年輕患者神經可塑性較好,維持時間較長。

生活調適:良好的睡眠品質、壓力調適、保護聽力,都有助於穩定神經狀態,讓療效更持久。


 rTMS 的不同治療方案

1. 低頻 rTMS (1Hz)

  • 作用:抑制過度興奮的聽覺皮質。
  • 位置:左側顳頂葉區域。
  • 治療效果
      • THI(耳鳴障礙指數)改善:6.7–12.9 分。
      • 治療反應率:25–50%
  • 優點: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對以「耳鳴感受」為主的患者效果明顯。
  • 限制:療效較溫和,需要較長期的治療。

2. 高頻 rTMS (10–20Hz)

  • 作用:增強前額葉功能,改善大腦功能連結。
  • 位置:左側背外側前額葉皮層 (DLPFC)
    • 治療效果
      • THI 改善:11.5–18.3 分。
      • 反映率:35–60%
  • 優點:能同時緩解耳鳴與伴隨的憂鬱、焦慮情緒。
  • 適用:合併情緒困擾的耳鳴患者。

3. 低頻 + 高頻合併治療

  • 效果:反應率可達 65%,優於單一部位刺激。
  • 適用:複雜性、合併憂鬱/焦慮的耳鳴診友。

療程要多久?

  • 建議 10–20 治療,連續 2–4 。

耳鳴與創傷、解離的關聯

在心理治療中,當個案接觸到創傷經驗時,有時會出現耳鳴、頭暈、頭痛等現象。身體經驗創傷療法 (SE) 觀點認為,這可能與被壓抑的「激動能量 (activation)」有關。

  • 土耳其研究:發現成年耳鳴患者與其童年創傷、解離經驗及憂鬱症狀有關聯。
  • 荷蘭研究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會造成干擾的耳鳴,與憂鬱、焦慮、睡眠較差有關。在4年多的追蹤期間,焦慮和睡眠都比沒有耳鳴者嚴重。耳鳴也會反過來帶來心理健康的負擔

結語

如果您正受到耳鳴困擾,不妨與您的醫師討論這些治療選項。除了藥物,也可以尋求心理師的協助,透過諮商和神經調節來照顧身心。藥物、rTMS與心理治療,三者可以同時進行,相輔相成。


參考資料

1.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tinnitus. Drug Discovery Today Volume 15, Numbers 7/8 April 2010

2.   Current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tinnitus.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12)

3.   Altintas, M., et al. (2021). Evaluation of Childhood Traumas,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Dissociative Experiences in Tinnitus Cases. Medeniyet Medical Journal, 36(4), 302.

4.   Oosterloo, B. C., et al. (2021).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innitus and mental health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147(8), 70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