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音樂治療大哉問 第一講

文/黃詠恩 音樂治療師
4/12下午在診所帶了一小時的體驗課程,主要是介紹紓壓和音樂引導意象,有兩位參與成員在布拉姆斯的音樂裡睡得超好的、嘴巴都不自覺張開了(笑),不過短短的5分27秒勝過整夜失眠。回歸正題,有位成員提到自己有買紓壓的CD但是沒有什麼用,睡不著就是睡不著,她也提問我播放的音樂是不是我自己上網找的,我就這兩個問題簡單說明。

1. 市面上販售的舒壓CD好像不怎麼管用?

我想現代人紓壓的重點在於『放寬心』,如果沒有放下、事情得到解決、或是想出個好辦法,在揪著心、揪著煩惱的情況下聽著CD,並無法達成紓壓的效果。我也要鼓勵大家多多求助於專業,因為專業的治療師不是家人、也不是朋友,故能以客觀的角度理解、討論與協助,再者,治療師也會秉持著【保密原則Confidentiality】,不用擔心祕密被洩漏。

2. 音樂治療師用的舒壓音樂從哪來?
我所使用的音樂是我參與音樂引導意象(Guided Imagery and Music)86小時的專業課程後,才被教授准許能應用在臨床上。這些音樂都是古典音樂,但這些歌曲的使用與組曲編排皆是經由不斷的臨床試驗後所得的。
海倫邦妮(Helen Bonny)女士是從在馬里蘭精神研究中心(Maryland Psychiatric Research Centre)的工作中開始發展GIM,當時的研究是以聆聽一組音樂來達成服用迷幻藥LSD的興奮狀態,在音樂中會出現很多的畫面,像是在搭乘雲霄飛車般的不斷快速轉換,有時候是很開心的畫面、有時又是不愉快的,而病人常常會卡關,因此治療師需要協助病人將畫面往前推進,古典音樂一般而言都是很有結構、旋律是能被預測的,因此雖然畫面不斷改變和推進,病人卻不會迷失方向。另外,雖然GIM的曲目是固定的,但是治療師在和病人互動中了解病人目前的狀態以及想要解開的"結"是什麼後,才會進行選曲,因此GIM和一般治療一樣,都是客製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