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淺談呼吸放鬆的原理

心理師 李韋姍

  日前與一位有焦慮情緒的個案談話,想引導她進行呼吸放鬆的練習,個案立即回應我「這些我知道,我去禪坐時,師父都有教,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數息,為什麼禪坐可以放鬆,回來後就很少練習了......」


  在帶領她練習之前,我解釋為何呼吸能幫助放鬆和穩定情緒,個案眼神發光,露出微笑:「我懂了!」因為瞭解原理,知道對自己確實有幫助,個案事後跟我分享,呼吸練習幫助她在每日的生活裡情緒平穩許多。

  透過有意識的呼吸,能夠不改變動作而改善你的姿勢。這是瑜伽大師TKV Desikachar對於呼吸與身體關聯十分精確的描述,原文如下,
Conscious breathing is one of the greatest tools to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the postures without changing the posture.”

  乍看之下似乎很神秘玄妙,但目前針對呼吸、靜坐的益在國內外已有不少研究,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理解上這段話,彼此是相互呼應的。
  朱迺欣教授整理西方諸多呼吸打坐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後,提出以下觀點,說明呼吸的益處何在:

1、調息能靜心
吐氣時能讓杏仁核、孤立束核較為安靜和活動緩慢,這也是為何打坐和誦經能有安詳的作用產生。在數息時,以吐為主,納新為副;瑜伽和佛教皆有數息法門,讓心安靜下來,進而使妄念減少和肌肉放鬆。

2、打坐是一種運動剝奪(motor deprivation):身動心也會動。當運動被剝奪時,肌肉和肌腱產生的運動感覺刺激會減少或停止,因此產生如肌肉放鬆的效果,腦波也跟著同步放鬆,因而肌肉也更放鬆,腦波的同步化也使清醒程度減低,妄念隨之減少。

3、打坐是一種感覺剝奪(sensory deprivation):因為在安静、昏暗的地方,外界刺激少。感覺剝奪的實驗發現,在此情境下受試者的感覺會移向比較簡單的知覺,使知覺變得更敏銳,如:聽覺會變得敏銳。感覺剝奪也會影響思維和情緒,實驗發現額葉產生的思緒減至最少,大腦感覺聯合區和邊緣系統的訊息消失。感覺剝奪會導致知覺不起,情緒平靜。

  呼吸是少數可以由大腦控制的自律神經活動,吸氣時刺激交感神經、吐氣時活化副交感神經,這也回應前朱教授所言何以「吐為主、納新為副」。現代人常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交感神經過於旺盛,時常於緊繃壓力狀態,以致於身心無法在應當休息的時候放鬆,長期下來焦慮、失眠等症狀接踵而來。透過有意識的呼吸練習,可以讓自律神經慢慢回到平衡的狀態,這正是為什麼「有意識的呼吸,能夠不改變動作而改善你的姿勢。

  舒緩身心的方式有許多,呼吸,應當是最不花錢也無需求人的方法。正如人世間許多的疑問,解答都在自己身上。邀請你從觀呼吸開始,學習放鬆身心。

參考書目:打坐與腦/朱迺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