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失自我感與失真實感:觸發點

 

評估失自我感要考慮:

症狀是否伴隨壓力、疲勞或其他情緒或身心症狀?

常見如要去考試、要進公司上班,甚至是運動到太累都有機會。或是伴隨著焦慮、憤怒一起出現。

 

症狀是否只有出現在與負面、羞愧或衝動行為時發生?

例如在暴食、攻擊行為時,或是像之前提到過度性行為時也可能會出現。

 

還是也會出現在中性或正面的行為?

書中舉例合唱團唱歌、購物、照顧孩子。這點是很好的提醒,遇過診友在收到禮物時觸發的情況。一個聽起來應該要感到開心的事情,其實可能會引發我們各自不同的感受。

 

是否可以舉一個自己的例子?是否與用了物質、藥物相關?

像是彼得列文博士早期使用LSD進入不同狀態嘗試療癒自己,遇到Charlotte Selver後體驗到能夠自己到達同樣的地方。


評估失真實感:

是否與失自我感同時發生?

 

評估沉浸、白日夢或恍惚:

在這些狀態下可能會有記憶問題,對這段時間沒有、或是只有一點印象,需要與因為解離性身分障礙不同人格部分出現而導致的記憶空白做區分。不過在解離性身分障礙中兩種情況也都可能會發生。

 

出神的經驗是否在文化上被接受:

曾經有遇過廟公來看診,他提到有一些情況一般不太會出現廟公身上,像是持續地聽到聲音。那時候也擔心藥物是否會影響他正常工作。

 

參考資料:

1. Assessing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on: With the Trauma and Dissociation Symptoms Interview (TADS-I) by Suzette Boon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