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打造健康互動:平衡地位競爭與情感聯繫的技巧

 



愛與權力的平衡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與他人建立各種類型的關係。在工作上與您競爭同一個更高職位的同事、過度利用職權處處針對你的主管;又或者是身邊親近的朋友家人,他們給予你滿滿的包容與關心,並且不計回報的對你好。

 

 

伊蓮.N.艾倫臨床心理學博士在《不和別人比較的自信心理學:卸下重重心防,用愛化解比較心態,與內在的三個自我和解》提到兩項行為模式:地位比較與情感連結,這兩個模式是人與生俱來的傾向,並且可以解釋所有人際互動的行為。

 

 

地位比較與情感連結

地位比較(Ranking)是人會在社會等級制度中尋求與他人進行比較,藉此來評估在自己在社會結構上的地位。情感連結(Linking)則是人受到他人吸引並產生情感,希望在能力範圍內幫助他人。

 

 

當一個人發展出被低估的自我時,在地位比較時常會將自己地位擺在底端,不願與他人進行競爭,甚至在不存在地位比較時亦是如此。自我低估的成因可能有兩種,第一個是先天傾向的因素,在經歷挫折後比其他人更容易觸發;另一個則是因為過往的個人負面經驗所引起的。

 

 

然而,地位比較不只是會帶來負面的自覺情緒或影響,在某些時候也會有正向的作用,能夠促進合作及共享資源,來提升群體的生活水平。當人在社交互動不斷陷入地位比較之中,我們需要加強情感連結去平衡。

 

 

付出與接受

情感連結有兩種模式:付出(giving)和接受(receiving)

人因為情感連結的先天傾向,因此受到他人吸引,會透過付出滿足他人特定的需求,可能是透過言語表達、實際行動、又或者物質上的東西;接受指的就是接受上述所提到的情感連結行為。

 

 

在某些文化情感連結中似乎較強調的是「主動付出」而非「被動接受」,或是因為自我低估將地位擺在較低的位子,而不習慣接受情感連結,可能來自於過往的負面經驗,認為自己不值得接受這樣的付出。

 

 

嘗試接受他人的情感連結可以滿足自己被愛的需求,在一段關係中,如果只有一方在付出,也會引起關係上的失衡。在個人界限及能力範圍內去付出,在尊重自身需求及他人的前提下去接受,會更容易去建立情感連結。

 

 

 

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互動群體去辨認地位比較及情感連結,或者是兩者結合的模式,看看自己是否有過度的地位比較,可以記錄下幾位生活中認為相處比較愉快及不愉快的人,會發現不愉快的對象大部份都是因為存在著大量的地位比較,而引發負面的自覺情緒,進而觸動自我低估。

 

 

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檢視每段關係的相處模式,進而去過濾掉某些不適合的群體。除此之外,也可以想想在地位比較所引起的自我低估,可能是因為過去的哪些失敗經驗所造成的?在地位比較的互動中與過往經驗是否有相似的地方?透過覺察來源與兩者之間的連結性,才會更有平衡地位比較與情感連結的可能性。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