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音樂治療現場 | 創造孩子綜合學習空間 | 認知-社會化-表達-情緒抒發

 


大綱:

l  甚麼是音樂治療

l  跟一般生活中所接觸的音樂有什麼差別

l  可以帶給個案什

l  GIM是什麼

l  個案分享


甚麼是音樂治療?

有別於其他的治療方式,「音樂」是很重要的元素。比起一般的談話治療,會有音樂的元素介入當作輔助,像是:彈琴、敲樂器、唱歌....只要能跟音樂有關聯的都包含在裡面。

跟一般生活中所接觸的音樂有什麼差別?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接觸到音樂,像是心情不好的時候,聽一些快活的歌曲,又或是放鬆的時候,聽一些輕音樂,但有時候我們並不會認真地聆聽音樂,日常生活中的音樂常常是當作背景存在的,時常,我們不會特別去注意它,加上目前的流行歌曲中會影響大家挑選的原因來自於對於歌手的喜好、歌詞.....,像是有人會特別喜歡五月天的勵志,喜歡閃靈重金屬的爆發...等等,而音樂治療中,治療師會去幫忙挑選適合的音樂,有時候音樂治療中的聲響不一定會是有一定的旋律或是音高,詠恩治療師分享在她與孩子互動的時候,雖然孩子沒有發出聲音,孩子手上拿著「雷聲筒」(註一),裡面會有一個彈簧,但因為之前的損壞,已經分離,只剩下彈簧,孩子就拿著那個彈簧甩牆壁,有一點像是在模仿平時看到大人修理他的樣子,喊著:「叫你趕快上課不上課!」,而治療師透過他與樂器的互動,來更了解孩子內心的狀態,平常孩子是被修理的一方,但那天是孩子修理牆壁,立場反過來了,所以雖然沒有音樂的旋律在裡面,還是有在進行的。

而音樂有時候也會激發出一些人的感受,詠恩治療師分享,治療師在一開始會與個案有一些談話去了解個案的狀況,再依據治療師的專業判斷,選擇一些比較尖銳或比較低沉的聲音,以疼痛為例,治療師會詢問個案哪個聲音會讓他覺得疼痛增強的感覺,或是有比較舒緩的感覺,實務經驗上,詠恩治療師曾遇過一個個案a,個案a為年紀較長的女性,個案a不喜歡任何敲擊的聲音(鼓、鐵琴...等等),個案a覺得那是敲擊她內心,讓她很不舒服的一種聲音,個案a比較喜歡連續型的旋律(豎琴、弦樂...等等),治療師也會與個案討論她對這些聲音的感受。

註一:會發出「轟隆隆」像是悶雷的聲音

可以帶給個案什麼?

「可以帶給個案不一樣的選擇吧。」詠恩治療師緩緩地說道。

詠恩治療師覺得音樂治療可以讓個案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去說他自己,尤其是當個案沒有辦法用說的,以一般人為例好了,如果我們跟他討論失戀這件事情,你有什麼想法,他可能會說:「我失戀的時候,我都會聽誰的歌...」,雖然感覺跟一般聽音樂有點類似,但接著我們就可以跟他討論:「為甚麼這首曲子,或是這幾首曲子在你失戀的時候,你這麼的有同感,會跟它共鳴?」有時候不僅僅是旋律,可能是他在歌詞上面有幾句剛好有打中他的心,我們平常不會特別的針對歌詞去做分析、做討論,因此這是一個機會,可以跟個案討論的地方。

而如果針對發展遲緩的小朋友,有些孩子其實對歌曲的吸收是好的,像是最近的一個4歲的孩子,目前有自閉傾向,但還沒有確定,治療師會用唱歌的方式跟他做互動,跟他說:「你要站起來...」或是「你要坐下來...」又或是叫他的名字...之類的,孩子也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與人互動,就不像大部分人的表達方式是用講的,而治療師目的主要是讓他能夠理解指令就好了,去理解他人對他說的話,讓他能夠在學校時,有方法去應對他人的話。

而通常治療師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不會都以樂器、音樂旋律為主,可能會用一些玩樂的方式,在玩樂的過程中,孩子也是可以有一些的吸收。譬如說,以前治療師遇過一個孩子,他喜歡拿著棒棒糖鼓,上面放著雞蛋,然後跟治療師說他在炒菜,像是在辦家家酒,還有一次,他帶了桌巾來,治療師問他說:「你今天是來野餐嗎?」孩子就把所有治療室的樂器都放在他的桌巾上,對孩子來說,樂器可能就是某種玩具,他們不會像大人一樣會覺得樂器是樂器,他們可能連樂器是什麼都還不清楚,會拿著樂器敲來敲去,像打蛋一樣,然後詠恩治療師也有配合一個繪本,(波波的繪本書名是Count with Maisy, cheep cheep cheep),繪本裡面有教數字、不一樣的動物,故事就是夜已深,要幫母雞把他的小雞都找回來,所以波波就跟大家一起找,有1-10隻,每一隻小雞其實都是跟不一樣的動物在一起,在看到牛的時候,治療師會配合著繪本,發出哞的聲音...等等,在幫母雞找回小雞後,小雞要睡覺了,通常要睡覺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說:「噓!要睡覺了。」這時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到一些肢體語言或是一些聲音的含意,(「噓」代表要小聲)綜合學習下,有一天孩子就跟治療師說:「媽媽載我來這裡。」治療師回應孩子:「那你坐那裡?」孩子就用比的,示意說他坐在後面,孩子在認知和表達上是有進步的,不是一開始那個會大爆走、不配合的孩子。詠恩治療師覺得很多時候治療現場是給孩子綜合學習(認知、社會化、表達、情緒抒發...)的空間,並不單單只是在做了什麼音樂活動;像前面所說的用彈簧甩牆壁的個案,他平時的脾氣不是很好,只要不爽就會揍人,有一點壯,詠恩治療師從去年9月開始與他治療到現在,在某一次的治療時,與孩子猜拳,來來回回輸贏幾次後,孩子說:「我不喜歡輸,我就是要贏。」雖然他還是有不爽的地方,但他也沒有真的生氣,像之前在地上打滾或丟東西等比較激烈的反應,孩子願意表達他的情緒以及需求,讓治療師知道他不高興,也願意說自己不開心的點在哪裡,與治療師討論可以怎麼做調整。

 

GIM是什麼?

Guided Imagery and Music,音樂引導意象,簡稱GIM,是音樂治療中的一個治療法,治療一開始治療師會先與個案會談(20分鐘),找出個案特別想要探索的議題,即為當次治療的重點,接著在放鬆後會播放音樂,播放音樂時,治療師會根據個案所提供的口語資料加以延伸擴展,詢問關於個案當下的看見或身體感覺,而因為音樂是一直延續的,所以個案的意象或感覺會一直隨著音樂的流動而有一些改變,所有治療師的問題都是以個案前一個回答為基礎上再做詢問,治療師不會做主導、是音樂在做主導,所以稱為’Guided引導,在音樂結束後,治療師請個案將剛才的音樂過程或音樂經驗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是只有顏色,也可以是有形象的描繪,做完藝術創作後會再有一個會談討論才結束,討論多會從藝術創作連結至音樂過程或對整體的想法。

而在GIM裡,總共有38個組曲,一個組曲裡基本約有5-6首,總體長度不等,有的是20幾分鐘、有的是40多分鐘,除了曲子本身在創作時本來就是不同長度,過去和現代或各治療師自行選擇的樂團演奏版本也會影響組曲長度。每個組曲是針對各個不同狀況設計,有名叫滋養(Nurturing)的曲目、也有名叫情緒釋放(Affect Release)的曲目,像處方簽一樣,選擇上是看治療開始時的會談作為選擇的依據。雖然有固定的組曲,但每個個案的背景及生活經驗不同,對音樂的感受的不同,因此音樂所帶出的意象和各式想法感覺都是不同的,像假如這次的個案是想要放鬆,就會選擇比較輕的曲目,輕的曲目比較不會帶出情緒,這個方式是由美國的海倫邦妮(Helen Bonny)音樂治療師創立,他原本是在精神科工作,一開始是想說怎麼樣的音樂可以達到就是像是迷幻藥的效果,在做嘗試,透過不同的音樂組合,可以帶出什麼樣的感覺,所以這個方式是一種實證性的治療方式,實際應用的情況,在治療師與個案談完後,治療師會讓個案放鬆,深呼吸或是會有一些引導方式來幫助個案放鬆,讓個案進到比較深層的放鬆休息,像是快要睡著,但還沒睡著的樣子,音樂會慢慢地帶出來一個圖像在腦海裡,這時治療師會詢問個案說:「你現在感覺怎麼樣?你現在人在哪裡?」個案可能會說出一個地方,治療師會希望個案回應得更清楚一些,治療師可能會再詢問個案:「你周圍有什麼?....等問題,這些意象其實是由個案自己產生的,治療師會隨著個案的回應去詢問,使這個意象更具體,例如:「假設前方有一個人,你會想再往前去看看他長什麼樣子嗎?」或是「你說旁邊有一座塔,你會想要爬上去嗎?」而這些回應可能就是反映著個案過去的一些經驗或是不愉快的感受......等等,詠恩治療師過去在當個案的時候,她看到的畫面都是些很安全的地方,但是她發現自己慢慢的會出現在屋頂的地方,腳會懸空的狀態,她回想到自己過去人生中遇到回猶豫不決、無法往前的時刻,而當她決定要往前走一步時,那些她看到的意象,會成為她的鼓勵和動力,或是她知道自己可以再試試看....等等;而治療最後,治療師會請個案慢慢地從音樂中回到治療室這個空間,再請個案將他在音樂中的經驗畫下來,有些人畫的可能只有顏色,有些人可能會畫出很鮮明的景象。

這種治療法通常是在處理創傷議題的時候使用,有時候的創傷其實是被封住的,被壓抑的,治療師可以透過這種治療法慢慢地打開它,不會太快或急促,用音樂的方式慢慢地帶出來。但這種治療法的個案需要有一定能力的表達和認知,理由如前述,即需要個案描述畫面以及一開始的對談。

個案分享

詠恩治療師之前有遇過一個個案,在感情上有創傷的個案,跟男友分手,對對方死心踏地,但最後對方仍是離開她了,後來個案養了一隻狗,個案有一點將對男友的感情,投射到小狗上,她在治療時也經常看到寵物的化身,穿著帥氣的黑色燕尾服,個案覺得這個形象對她來說是一個安心的、可以保護她的意象,但現實中,我們無法跟動物發生任何的關係,治療師發現個案有一些跳脫現實的幻想,把很多東西都擬人化,而個案其實是知道現實狀況的,或許是過去的創傷,讓個案不願離開這個安全的想像,會對自己說那時是自己願意分手的、過去受的那些傷也是自己選擇的...等等,而這個個案的特質比較是會將希望放在他人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形成一個循環,一個人來到個案身邊,個案將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在對方身上,而最後那個人離開,個案又再一次的受傷......的循環,因此治療師的目標會放在希望慢慢建立個案自己的復原能力與力量支持自己,透過治療後,個案現在有慢慢地往前,開始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個案也開始對自己有些期待,開始有去嘗試,走出去看看,而面對過去的創傷,影響還是有,只是影響慢慢減少了。

 

整理:楊翔雅 #詠恩音樂治療師的粉專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