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憂鬱症患者 自律神經與臉部表情的關聯性



在創傷治療使用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EMDR)時,常會與案主先說明多元迷走神經理論,讓在歷程中可能會出現的身心狀態,能夠事先有所準備,增加案主對於自己狀態的掌握。在進入記憶更新的步驟,會出現許多身體的反應,麻木、緊蹦、無法動彈都是常見到的現象。除了身體,有時候臉部、頭部也會有這樣的反應。 


不過不只在創傷工作的領域,可以利用多元迷走神經理論。有研究嘗試用非語言行為,將憂鬱症與多元迷走神經理論做連結。 

憂鬱症可能和迷走神經活性的受損有關,迷走神經活性的減少可以反映在HRV心跳變異率的減少。在憂鬱症患者身上,臉部活動漸少(非語言行為)與憂鬱症的嚴重度有關。多元迷走神經理論認為,迷走神經活性會調節心律和與社交活動有關的非語言行為。 

研究者找50名,沒有使用憂鬱症藥物的中到重度憂鬱患者。以HRV心跳變異率來評估迷走神經活性,以及評估正負向非語言行為。發現在HRV心跳變異率呈現比較高度迷走神經活性者,與有正向非語言行為有正相關。這邊的正向非語言行為指的是一些在社交活動中會出現的:身體前傾、點頭、眼神接觸、微笑..等。 

多元迷走神經理論裡面,維持社交活動的,有神經髓鞘的迷走神經,只有在與防衛有關(沒有髓鞘的迷走神經、交感神經系統)受抑制的情況下,才能夠有效的作用。研究者認為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憂鬱症的疾病生理現象與多元迷走神經理論是有一致性的。 

多元迷走神經理論的應用,讓療時有機會以一個整合身心狀態的角度,而不只侷限在診斷(創傷後壓力症、憂鬱症)的限制中。或許在評估與後續的治療,也可以參考相關生理指數的變化,提供身心狀態回復的狀況輔助判斷 

參考資料: 
Nonverbal behavior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vagal activity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mplications for the polyvagal theory (2017)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