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被困擾的自我 -- 1.2章讀書心得



以下為<The Haunted Self> 1.2章讀後心得分享: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裡翻譯作:<憂愁縈繞的自我> Haunted,在字典解釋為煩惱的、被困擾的,白話翻譯可能書名是被困擾的自我。


照顧與依附不同
照顧可能是父母提供一些生活中所需要的住所、食物、金錢。依附則是父母提供孩子感情上的支持連結。有時候即使家境富裕、生活無虞,提供的是充足的照顧,卻不一定能滿足情感上的需求。在EMDR摘要(EMDR Digest)裡面,治療師April Steele給的建議我覺得很棒。她請案主想想,在小時候會想怎麼樣來形容父母,會怎麼來形容父母跟他的關係,是否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以及父母如何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愛他。

結構性解離,結構指的是什麼?
結構的定義: 組成整體的各個部分,可能不同的部分有其各自的位置、功能、互相依存。原文描述”the composition of component parts, and organization of a complex whole… with reference to the positional and functional interdependence of their parts ”引用自(Drever,1952) 我想到的是陪女兒玩積木時,會用各種不同的積木,做出女兒想要的機器人。

有結構性解離,那什麼是非結構性解離?
每個人都會有解離,這個是我們固有的生存機制。要注意的是發生在甚麼樣的情況下,程度到哪邊。例如老師上課中,偶有恍神沒有聽到,這些沒有牽涉的創傷記憶的解離經驗,就是非結構性解離。和把整節上課內容都記不起來,造成的影響就大不相同。通常有結構性解離,很常會聽到從某一段時間開始,記憶變得很差,事情很快就忘光光。

都已經解離了,還有辦法把一些部分找到嗎?
面向平日生活的部分(通常是來到診間,坐在我們面前的部分),在書中稱作看似正常的部分(apparently normal part, 以下簡稱ANP),常會極力去避免想起無法整合的創傷經驗。當時為了生存下來,而產生替我們承受痛苦的情緒部分(emotional part, 簡稱EP) 也會擔心我們治療師,是想要消滅他們的存在,一開始可能會不想要參與治療。隨著治療關係的建立,EP從旁觀察每次的治療歷程中,我們協助ANP可以越來越有能力照顧自己,可能會願意進一步跟我們合作,願意讓我們協助,把他們身上所揹的垃圾選擇一部分放下來,過得更輕鬆。

從自動重新啟動創傷記憶開始找線索
  • 各種感官體驗
  • 與特定時間有關的刺激 (紀念日)
  • 日常生活事件
  • 在諮商歷程中的事件
  • 情緒
  • 生理的狀態 (例如:過度激發)
  • 會回想起被加害者欺負的刺激
  • 目前的創傷

在接受澳洲EMDR訓練師 Siggi督導中,他舉車禍為例。車禍本身是個主題,案主可能是因為這個來尋求協助。我們要試著了解,是有看到甚麼樣的畫面、聽到甚麼樣的聲音、聞到甚麼樣的味道,讓案主很不舒服。在每年時間接近車禍發生時,是否時間會是讓案主促發不舒服的因素。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多靠近發生事故的地點,開始會感覺到不舒服。或者身上車禍留下來的傷痕,每次看到的時候,都會有感覺。也有可能是舊傷隱隱作痛時,會勾出這樣的感受。這個是治療師需要進一步去深入瞭解的部分。再將這些辨認出來的部分,可以放入臨床樣貌中的過去事件(事件中不舒服的部分)、現在的促發因子、未來遇到與現在相同促發因子時,可以怎麼樣來應對。


病理核心\熱點
病理核心指的是最有威脅的部分,也有學者稱為熱點(hot spots)。熱點包含與此經驗相關的認知、想法,這樣的認知可能有困難經由純粹的的認知療法改善。這樣的熱點,通常也帶有強烈的情緒,讓人一開始會沒有辦法/抗拒去試著描述它們。治療中如果能重新整合這樣的病理核心,症狀可能會消失,ANP/EP可以完整整合。(作者在這邊是用integrated, 所以先以整合來描述,可能後面章節會有關於此的進一步說明。)

了解不同部分之間的互動關係
完全切換-部分切換-默默切換

完全切換--變另一個人
平常生活中常見的ANP,有時候會完全停止活動,變成完全是由EP來掌控身體。這樣的完全切換,會造成有一段時間完全失憶。有診友會跟我分享,有時候一覺醒來發現多了一些臉友(臉書上的好友),對方甚至可以秀出昨天一起活動的照片和對話。

部分切換--有感覺到是過往的記憶/感受闖進現在的思緒中
部分切換的狀況,其實比完全切換要來的常見。這樣的情況下不會失憶,而是會感覺到有一些畫面、或是被迫感受到一些過往的感受、被迫做出一些不受自己控制的行為。有診友在晚上一個人獨處時,容易進入到這樣的狀態,感覺到想死的念頭、甚至強迫自己透過傷害自己、暴食的方式來度過這樣難熬的時間。

默默切換--不自覺的感覺到憂鬱焦慮,卻不明所以
有時候EP闖入我們的意識裡,是用更隱微的方式。有時候診友會告訴我,他們不知道怎麼樣來形容一些所感受到的,有可能是說不上來為什麼的煩躁、焦慮、憂鬱、突然早上醒不過來...。有時候一開始可能沒有明顯的線索,在逐步了解之後,才明白與過往不愉快的經驗,默默的闖入到我們的意識中。有診友在門診已經看了一段時間,在眼動減敏歷程更新治療過程中,才發現為什麼自己每次到了診所附近就不太舒服,原來這附近的景物,會勾起許多他孩童時期不愉快的感受。

了解結構性解離的架構,有助於我們了解案主的狀態。更能夠從這樣的現象,作為治療中可以著力的地方。或許一開始要像偵探一樣,在有限的線索中摸索,沒有說一定怎麼操作就會有一定的回應。或許這樣的過程,就是我覺得臨床工作之所以令我著迷的地方。

參考書籍:
The Haunted Self by Van der Hart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