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元祐心理師
近幾年國內的自殺防治工作,透過媒體、文宣、
建立通報追蹤制度等不同策略的介入,自殺率呈現下降的趨勢,
自殺也退出了國人十大死因,整體看來的確是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但儘管如此,每年仍有3-4000人因自殺身亡,
國內自殺防治工作其實還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而我從2004年起,
開始從事自殺防治工作前後至今已近六年的時間,
在這段期間在熱線、醫院、
社區諮商中心等不同場所皆有服務的經驗,也透過電話協談、諮商、
危機救援、
關懷追蹤等不同的模式服務了粗估超過百位的自殺高風險族群,
在行動心理師生涯展開後,也進行了不少場次的自殺防治宣導講座。
在我自己服務的過程當中,
還是常發現一般民眾對於自殺族群仍存在著一些迷思與誤解,
萬一真的遇到了週遭的人要自殺,也不見得知道可以該怎麼辦,
因此希望透過一系列的文字,來增進大家對於自殺族群的認識,
也提供一些可以協助週遭的自殺者可以度過自殺危機的策略讓大家作
參考。
幫助自殺者,從認識自殺開始
從我自己的實務經驗裡發現,要能有效幫助自殺高危險群(
自殺意念者、未遂者),建立關係是很重要的基礎,關係建立了,
才能有機會了解他內在的痛苦;而要能夠建立關係,
得從更認識這個族群開始!以下我列了一些常見的問題,
你可以藉此檢視一下自己對"自殺"的認識有多少!
Q1:說要自殺的人,只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A:一個人之所以會走上自殺一途,原因多半是複雜的,「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可以說是很貼切的形容;離婚、分手、
被裁員、精神疾病等都可能是各種不同的「稻草」。
在心理狀態或需求上也是如此,
想要引起注意也只是各種不同需求的其中之一。
有些人經歷長期壓力,因為感覺對未來無望而想自殺;
有些人面臨生活中的急性壓力而想自殺;
的確也有些人的自殺行動是希望能夠被愛或獲得關注。
Q2:真正會自殺的人是不會說自己想自殺的
A:這個問題不妨分成兩個可能來看。一個可能是,
想自殺的人可能會從不同的方式透露自己有尋死的念頭,
我們多半視為是他們在發出求救訊號,如果訊號沒有被接收、
困難仍無法被處理,那麼他們走向自殺的可能性就會提高;
另一個可能是,想自殺的人不會發出這些訊息,在這種情況下,
一部份可能是羞於開口,
另一部分也可能是心意已決而不想再做求救的舉動。重點在於,
不能輕忽任何關於自殺的訊息。
Q3:只有專業的助人工作者才能處理自殺問題
A:不只是專業人員才能處理自殺問題,
一般民眾若能懂得如何辨識高危險群、與他們互動時多聽少說、
懂得連結專業資源,有些自殺危機也能獲得處理。
Q4:想自殺的人都有精神疾病
A:的確有部分的精神疾患與自殺有高度的相關,例如思覺失調、
憂鬱症、躁鬱症、邊緣型人格、藥酒癮者,
但也有一些人遭遇的是急性重大壓力或是長久慢性化的問題而導致自
殺意念或自殺行動。
Q5:詢問他人關於想自殺的問題,會讓他更想死
A:這是很常見的一項迷思。嚴格來說,
詢問一個人關於自殺的問題,不會讓對方更想死,某個層面來說,
當我們做這樣的詢問時,會傳達一個訊息:我想要更了解你的痛苦!
所以若能將真誠、開放作為基礎的態度去詢問自殺相關訊息,
這反而是與自殺者建立關係的一個好方法。但對一般大眾而言,
困難就在於,在我們的文化裡,
要直接談論生死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如果能了解如何提問,
就會有助於關係的建立,也就更有幫上忙的可能性。
在後續的文章中,
將繼續跟大家介紹可以如何辨識身邊的自殺高危險群,
以及了解在危機狀況時該如何處理!
自殺防治相關熱線:
24H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李政洋身心診所:台北市松山區三民路84號 (02)27620086
醫師簡介 | 門診時間表|臨床心理師 | 諮商心理師團隊
12月活動:Zen Garden泥染藝術靜心工作坊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f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