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Loading...

分手情傷~一起擁抱情緒,好好哭一場吧!

分手情傷~一起擁抱情緒,好好哭一場吧!


「真的不行了,對吧..你曾經說過~哪對夫妻不吵架!!可是這次你卻放棄了...我真的不值得你珍惜、不值得你放下一點自私來交換嗎?」


「我從沒想過除了你以外,還有誰能跟我一輩子。雖然有痛苦,但因為真的愛你,所以覺得只要被你關心,被你愛就很幸福。」

「這麼多年的感情,我們的結局竟是這樣... 我只希望你告訴我你會這樣不是不要我,只是太忙了沒時間理我。」
「分手?沒什麼大不了!任何人只要擁有愛情關係都可能曾經遇見它!」這往往是不論主動或被動分手者都會告訴自己的。人類是種有趣又弔詭的生物,對於負面、討厭的經驗總是能夠提取得快速且深刻,而為了保護自己不再受到記憶的傷害,要求自己必須把面對分手情傷這件事鎖進黑盒子裡,看不見也聽不到。但情緒的氣味並未因此消散,反而將自己籠罩,混亂的情緒絲如毛線球般相互纏繞,憤怒、傷心、失望、懷疑、自卑、孤單、後悔、無助…等情緒塞滿整個腦子,無法思考,也無法做出任何對自己或關係有幫助的行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生命和世界完全不同了。

Greenberg(2002)的研究裡提到,過去因太過強烈而無法處理的受傷和憤怒,無法理解與同化,就像一種激烈的感覺,被儲藏在情緒記憶中。時間一久,語意記憶系統便會把當時的事件細節消退,但情緒記憶仍能被引發,人們仍然可以感受到最初儲存的同樣強度的憤怒和受傷的狀態(鍾瑞麗、曾琼蓉譯,2006)。當人們經歷創傷、失落事件後未得到圓滿解決或結束,就會在生命中產生一個未竟事務(unfinished business),這是由於事件當時的強烈情緒(例如:痛苦、悲傷、失落等)干擾了我們的理性思考,不但無法「理解」自己的情緒,更有種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失控感,進而減低自我效能(曹中瑋,2009)。於是將這樣的狀態內攝為「表達情緒是錯的」,然後將這樣的否認合理化為「情緒只會壞事,應該被壓抑以避免出現」(張莉莉譯,2010),導致情緒未能抒發與處理,內在需求也無法獲得滿足(曹中瑋,2009)

情緒取向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簡稱EFT)是由Sue Johnson Les Greenberg兩位博士共同發展而成的心理治療技術,適用於改善伴侶關係與親子關係。EFT 認為「情緒」是引發「行為反應」的重要關鍵,而「安全感」是關係維繫的基礎,倘若兩人之間的安全感受到威脅,人們會感到痛苦或不知所措,產生互相傷害的行為。因此EFT相信,改變人們的「情緒反應」,行為模式將會跟著改變(本段取自:http://www.asia-eft.com/eft/)EFT的治療重點在情緒層面,心理師透過引導幫助個案更深刻地體驗情緒,增加他們感受、了解及與情緒同在的能力。重要的是幫助個案從情緒事件轉移到情緒歷程的體驗。在此,心理師的角色並非專家,而是讓個案以自己覺得舒服的方式去體驗及表達情緒,當個案開始與自己的內在對話,願意好好聽聽自己的真實情緒,了解情緒背後所隱藏的內在需求,改變就會開始產生。

參考文獻:

1. 鍾瑞麗、曾琼蓉() (2006)情緒焦點治療(原作者:Lielie S. Geenberg)。天馬文化事業公司。(原出版年:2002)
2. 曹中瑋(2009)當下,與你真誠相遇-完形諮商師的深刻省思。臺北:張老師。

3.張莉莉() (2010)完形諮商與心理治療技術(原作者:Phil Joyce & Charlotte Sills)。臺北: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1)

4. http://www.asia-eft.com/eft/